大法官釋字665號:犯重罪的被告,需有相當理由認其有逃亡及滅證之虞始可羈押。因為重罪羈押本來就是立法者為了怕犯重罪者有逃亡之虞而設定"。

法律明明就寫得很清楚:羈押的條件為 "重罪" or "可能逃亡" or "串證"。

大法官要解釋的法律應是模擬兩可的那種,但這麼清楚的條文都可以被解釋成
1."可能逃亡"or"串證"
2.重罪 don't care

如果要改成這樣請修改法律條文,不要隨便一個釋字就把這條法律蓋掉。

大法官的這個想法漏洞很多:重罪=逃亡。
但事實是:重罪=逃亡 and 若再犯危害社會嚴重度大 and 會被鄉民私刑 and 會去找原告或其家屬算帳 and ...。

所以才有人說如果有犯重罪的人住在大法官的同一個社區,可能這條法律就會被原封不動的解釋。
或者是會被解釋成
1."可能逃亡"or"串證"
2.重罪 don't care but "被告跟大法官或其家屬住在同一社區"(just kidding)



大法官解釋的效力高過法律
什麼叫隨便一個釋字就把這法條蓋掉...

再來,665不是統一解釋法令
是解釋重罪羈押有無違憲
結論是要做合憲性限縮解釋
(當然,有不少批評是大法官當初應該直接宣告違憲
而不是留個尾巴在那邊)

另外,665看看就好
現實上就是有很多有罪推定+沒有人權保障觀念的法官在實際上架空665...
用得就是你寫的
重罪=有逃亡之虞=有滅證串供之虞
沒有其他證據一樣可以押人...
台灣羈押比例過高不是沒有原因的

蘋果飯 wrote:
大法官解釋的效力高過...(恕刪)


一個釋字就把這法條蓋掉,這句話不就說明"我知道"大法官解釋的效力高過法律,不然要怎麼蓋掉,用國防布蓋掉嗎?

新聞不就常有播法院發言人在那邊釋字長釋字短的:說重罪不是羈押的要件。

回歸正題,所以我覺得大法官在解釋法律的時候要考慮清楚,不單單保障被告的人權,原告與其家屬的人權與感受也要保障。

當然就洪家的案例來說,可能不適合用來討論羈押的問題。

問題你的用語是“隨便”一個釋字

至於電視上看到法院發言人...
那其實都是少數,因為一句「所犯為重罪,故有逃亡/滅證串供之虞」
被羈押的人數都數不清,完全架空665

codychchiang wrote:
不單單保障被告的人權,原告與其家屬的人權與感受也要保障。

這點很現實,刑事訴訟兩大目的
發現真實與保障人權
那個保障人權,指的就是被告人權
受害者在刑事訴訟基本上是沒有人權的,閣下可以去翻翻整部刑事訴訟法就看的出來
(我不會說因為他死了,所以沒人權這種冷笑話
這是從以前威權時代,為了對抗政府濫權而一直演進下來的)



再說了,原告家屬人權與感受跟羈押理由不應該扯上關係
羈押有他的目的存在,而不是用來滿足家屬
如果要這樣搞,我建議立法院可以直接修法
羈押理由只需要一個
「滿足國民情感」

搞清楚,我們是法理情的國家
不是情理法的國家


昨天那場交保大戲演的很難看,是因為法官問的很奇怪
被告也演的莫名其妙
看的出來是先射箭再畫靶


但跟665好不好一點關係都沒有
昨天就算沒有665,都會交保
答案很簡單,因為你不懂法

重罪如果當作羈押的唯一要件那有違反無罪推定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要提大法官釋字

所謂的重罪當然是以起訴罪名去判斷

但是被告在審判確定之前都是被推定無罪的

既然是被推定無罪,那還用重罪去羈押不就是打了無罪推定一個大巴掌

因此重罪羈押會與無罪推定這刑法大原則有嚴重的牴觸

所以除了重罪之外必須加上其他羈押要件

說到底就是人權跟人身自由的保障是不可以被隨便剝奪

不過台灣人嘛,看到人權blablabla的就爆發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