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改用日據 學者憂史料及研究要被迫修改

現在怎麼沒有改回日治?

〔記者湯佳玲、邱燕玲、李信宏、施曉光/綜合報導〕
行政院決定公文書統一用「日據」用語,行政院長江宜樺昨以韓國為例指出,韓國被日本統治時的用語,也是「日本強占」或「日帝占領」,因此採用「日據」,「這是任何一個有尊嚴的國家,都應該要使用的方式」。

江揆也說,行政院跟教育部經過縝密討論後達成共識,在教科書編寫方面,因多年來都採取一綱多本,只要不偏離課綱的範圍,各個教科書要用日治或日據去簡稱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基本上予以尊重。新北市長朱立倫昨說,行政院統一用語很好,遵照辦理。

行政院要求公文改用「日據」已引發學界不安及爭議,學者憂心研究計畫的申請書與研究成果是否都須被強迫改稱「日據」,史料及書籍也恐將被迫不當修改。中研院院長翁啟惠與國科會副主委賀陳弘昨天雙雙表示,研究計畫屬學術自由範疇,不受限公文「日據」形式,申請書或成果報告「日據」或「日治」都可以。

翁啟惠說,站在學術角度,尊重不同聲音,且「以後可能再被修改也說不定。」

清大人文社會學院院長蔡英俊表示,從國際法與世界史來看,「日治」與「日據」,只是中文用字代表某種政治主張與對應某一概念。世界史強調的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是一個較中立的字眼;「日據」則是依循中國脈絡,但世界史不只中國史,「說成日本佔據是情感訴求,很不真實。」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高中歷史課綱審定委員會召集人黃克武表示,委員會經過重重機制好不容易達到「日治」共識,教育部卻自行裁量後與「日據」並陳,「看到這個結果,非常難過」,傾向統派的出版商施加壓力,就得到符合自己的利益,「是制度安排缺失」,教育部須負起政治責任。

在出版商向教育部、監察院陳情後,黃克武曾寫信給教育部建議邀請教科書中心、課綱審查委員會與出版社三方會議協調尋求共識,但教育部逕自裁量「日治」與「日據」並陳,「這種不願走內部協調的方式,令人為難。」

國教院主任楊國揚強調,未來教科書的選用權還是由學校決定,哪一種用的少,自然會被市場淘汰。
公文定調用日據 非國民黨執政縣市長態度

(民)宜蘭縣長林聰賢:巴西考察,回來再說。

無黨籍花蓮縣長傅崐萁:沒有評論。

(民)雲林縣長蘇治芬:公文不強制用「日據」。

(民)嘉義縣長張花冠:縣志全都用「日治」,公文不用「日據」。

(民)高雄市長陳菊:此規定無必要性。

(民)台南市長賴清德:「日治」或「日據」非法律用字,沒有規定必要。

(民)屏東縣長曹啟鴻:不強制規範。
不然下次國民黨執政,改為倭據或倭殖如何?
winner_feng wrote:
現在怎麼沒有改回日治...(恕刪)



民進黨統治可以說痔瘡嗎?
所以囉!

大陸女性同胞是慘遭日軍強姦殺害

台灣女性同胞是自願為日軍慰安的

差別在於

一個是非自願、被迫的

並奮力抵抗、抵死不從

因而才會慘遭日軍姦殺

另一個是自願倒貼

認為攀附權勢必能出人頭地

因而

台獨人士對日本政府

至今仍是搖尾乞憐

奴顏婢膝、卑躬屈膝的亡國奴性格

至今難改

也難怪

老外會說台女EZ好上手

遺傳唄!
還是韓國人有guts多了
叫日帝強佔期

winner_feng wrote:
現在怎麼沒有改回日治?...(恕刪)


覺青:如果說這件事傳到國外去,被日本政府知道,他們會不會憤怒?會不會覺得不公平?
winner_feng wrote:
現在怎麼沒有改回日...(恕刪)


幾乎所有的 wikipedia 都被覺青改成日治...

然後有個頁面說明因為 "日治 = 日據", 感覺好像既然是一樣那大家都用"日治". 這有沒有好笑...

---------------------------
台灣日治時期

臺灣日治時期(日語:日本統治時代の台湾/にっぽんとうちじだいのたいわん nippon tōchi jidai no taiwan)是指臺灣在1895年至1945年間由大日本帝國統治的時期,於臺灣歷史上又稱為日本時代、日治時代、日據時代或日本統治時期[1]。...
...
--------------------------- Wikipedia


然後更好笑的是, 國小教材或是一些考卷有時還是能看到"光復"這個名詞喔! 小孩還問我什麼叫"光復"... 如果沒有"佔據"? 那哪來的"光復"呢!?...

恐怖鵝~~ 恐怖~~~ 中國人怕鬼! 西洋人也怕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