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實施公投綁大選,經1124驗證,簡直慘不忍睹,甚至造成台北市長選舉結果爭議,而選務機關負責人神隱甚至被迫出來說話卻語焉不詳,不盡讓人懷疑該負責人的智商,公投綁大選的方式是否需要好好檢討,以防弊端。

tt031422 wrote:
第一次實施公投綁大...(恕刪)
應該是說多年來的傳統投票機制應該要改變了,光是查驗身分就花了不少時間,加上公投案一次太多也是問題,應該限制一次只能挑幾個公投案出來,或者公投案如果太多的話,就應該要跟大選分開日期。
Smart
tt031422 wrote:
第一次實施公投綁大選,經1124驗證,簡直慘不忍睹,甚至造成台北市長選舉結果爭議,而選務機關負責人神隱甚至被迫出來說話卻語焉不詳,不盡讓人懷疑該負責人的智商,公投綁大選的方式是否需要好好檢討,以防弊端。


我認為沒什麼錯不錯...用屁股想也知道一定會耗費更多時間..

是中選會顧意疏忽,明知道一定會塞車,不增加圈票處..還是一樣的小教室...

我昨天一去投票,看到還是一樣的布置,我就知道為什麼我要搞一個多小時才投完票..
沒有錯,錯的是無能的中選會,我看公投題目都感覺有陷阱了

不夠簡單明暸,公投題目就有16個,規劃不夠縝密

光當初擋以核養綠就覺得這人很有爭議

選舉完了果然還是很有爭議

公投法本來就是對*在野有利*
但是民進黨卻有一群人 愛高舉民主標語 操弄公投當成選戰武器

但問題是 民進黨是執政黨
還要這樣亂玩公投
正式來的台獨公投綁大選,

就有用。

可惜小英不會看面相

用其它人都有把握,

但是用一個 中庭凹陷無光的學者

堅守選委會,

恐怕有不利先兆。
我思考的邏輯是這樣:
由這次公投的結果與縣市長選舉的結果來看,兩者民意呈現出有一致性.
在公投議題主張得到勝利的政黨,也同樣贏得大選勝利.

所以在2020大選時選定幾個公投議題,讓正反的兩方各自代表兩個政黨的主張.
這樣的公投綁大選,可以讓選民經由對公投議題的思考去判斷自己要支持的政黨
由"公共議題"的爭辯取代"意識型態",來決定選票要投給哪一個政黨.

這樣台灣的民主政治是不是就可以開始擺脫"意識形態"的囚籠了?
昨天早上我就有先見之明,鐵定會大排長龍。一大早就去投,排隊時還遇到余天也來排隊投票(這樣應該會知道我是屬於哪個投票所的吧)。

而且出門前我就把選舉公報全部看一次,公投十題也全部看完,然後把要投的候選人及公投選擇都寫成小抄了。

即便是這樣,進去蓋公投票我也花了一兩分鐘。票匭分三個,7~9 案是一個票匭,10~12 是另一個,13~16 是第三個。桌面很多印泥痕跡,我在裡面要找桌面乾淨的地方把十張公投票分三疊,搞得我有點不耐煩。

我約十一點去,也是排了半個多小時才輪到我。快輪到我時我回頭望,隊伍超級長。投完市長議員里長後,接著排公投,這也是排隊。

公投圈選區只有三個,我進去那個桌面到處都是印泥痕跡,八成是選票章那支大家用完後就直接扔桌面,搞得桌面到處是印泥。

還好我有發現,只有一張公投票背後被印泥弄髒,一堆印泥痕跡。萬一是正面沾到,鐵定變成廢票。出來後我有對選務人員反映桌面髒亂的事,至於後來他們有無處理,我就不得而知了。

大排長龍是意料中事,但出門前有無先做功課寫好小抄就是另一回事了。我看大概一堆人都是在圈選區內才開始看題目,排隊時就能看到有人在裡面待超久,這種選舉不耗時間才有鬼。
不知道要簽什麼的說‧‧‧
我想公投與公職人員投票應該(分室分流)投票,一般而言公職人員投票流程是很快的。

1124亂象主要是公職人員投票於選舉人將票投入票櫃後,接著在同一室內再次領票投票,而公投票內容如無事先得知,則需加以閱讀方能選取(有些老人家甚至無法理解內容),以致造成時間耗損,時間遞延結果就是大排長龍。我想分室分流投票,至少解決公職人員選舉可快速進行,而願意公投的選舉人則至另一投票室領票投票,至於選務成本,中選會可以建議修法,由公投提案人(團體)負擔(或部分負擔)。

這次公投與大選的選舉,只能說國家選務機關未善盡其責,機關負責人應負最大責任。
tt031422 wrote:
第一次實施公投綁大選...(恕刪)

重點是公投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過與不過都沒差
為什麼不做個民調就好??

14億給小孩子當營養午餐
比勞民傷財的假公投更有意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