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家利益網:為什麼美國如此害怕中國?

Why Is America So Scared of China?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feature/why-america-so-scared-china-36172


為什麼美國如此害怕中國?

有真正的擔憂但不足以證明當前的擔憂。

作者: Milton Ezrati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似乎害怕中國。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 隨着中國獲得了經濟,技術和軍事力量,它已經從幾乎美國的門徒轉變為競爭對手。 本世紀早期的美國人的熱情,包括甚至懷疑中國如何迅速適應市場,已經被更現實的謹慎所取代。 即使考慮到權力平衡的改變,今天的擔憂似乎已經離開了現實。 儘管中國確實提出了許多要警惕甚至恐懼的內容,但它並不像現在似乎所聲稱的那樣令人生畏。 它有弱點。 特別是政策制定者,需要認識到這些弱點以及中國的優勢。

廣泛的民意調查趨勢很明顯。 在過去五十年中,美國人的擔憂顯着增加。 民意調查員很少專門詢問恐懼,但批准和反對的混合情況說明了這個故事。 皮尤表示,對中國持不利看法的美國人比例從2007年的39%上升到最近的55%。 Gallop在2018年指出,11%的美國人認為中國是“對美國經濟的最大威脅”,考慮到他們可以從中選擇的其他一系列威脅,這一比例很高。 更重要的是,這一數字已經從2007年的2%上升。奇怪的是,儘管貿易緊張局勢持續不斷,但最近幾個月美國態度的惡化已經開始逆轉,儘管並不顯着。

在調查細節方面,美國人對中國的恐懼更為明顯。 最近一項針對美國利益威脅的Gallop民意調查顯示,近90%的美國人列出了中國的經濟實力,同樣數量的美國人將該國的技術力量列為令人擔憂的原因。 與此同時,皮尤顯示出略有不同的畫面。 它發現只有29%的受訪者擔心中國的軍隊,而58%的受訪者擔心其經濟,其中62%的受訪者稱中國持有的美國債務,58%的網絡攻擊,51%的受訪者稱就業和貿易。 由Axios公司委託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約有三分之二的美國人擔心中國的經濟實力,而且幾乎同樣多的美國人擔心其技術實力。 不久前在所謂的丘吉爾會議上,硅谷着名的風險資本家最近聚會,表達了這種擔憂,並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在超級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的發展中超越美國。 ,尤其是自動駕駛車輛。 最近在哈德森研究所發表講話時,副總統邁克·彭斯回應了所有這些感受,強調美國需要遏制中國。

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給予美國及其居民充分的關注。 中國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美國,實際年增長率約為6%。 然而,即使按照這個速度,北京仍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超越美國。 無可否認,在這樣的增長速度下,中國正在迅速積累相對和絕對的經濟實力。 中國不太公平的貿易政策也引發了合法的擔憂。 例如,外國公司需要中國合作夥伴進入其經濟,並且幾乎總是必須放棄技術和商業機密。 北京顯然也希望改變 - 如果不是顛覆 - 現有的全球經濟安排。 它已經奪走了東海和南海的大部分地區,對其鄰國施加了壓力,並且如果不明確的話,暗示會對貿易流動構成威脅。 其所謂的“一帶一路”推動將亞洲貿易與中東和歐洲的土地聯繫起來,肯定會改變貿易格局,並推動中國的主導地位。 中國購買美國公司的激增以及中國在亞洲和非洲的重大官方投資也是如此。 例如,北京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似乎很適合這樣的努力。

如果不淡化其中的任何一個,那麼很容易誇大威脅。 以中國在美國的所有權問題為例。 許多人反對中國人的購買,因為擔心會給北京帶來強大的影響。 當然,所有權將擴大中國的經濟實力,但人們的擔憂似乎更進一步,這表明中國的所有權可能會挫敗美國的政策。 在這方面,有必要提醒自己,所有權不是主權。 任何公司,無論其所有權如何,都不得違反其所在司法管轄區的法律或法規,而不太積極地挫敗政府政策。 類似的擔憂似乎與北京在美國校園贊助的孔子學院有關。 他們的宣傳可能會讓一些學生感到困惑,也許可能使一些學生相信中國的文化和方式優於他們的美國同等學位,但這很難將這些學院與校園裡任何其他群體區分開來,將其他文化推向優勢。 除此之外,孔子學院很難準備第五縱隊運動,這是一些最可怕的主張。 這需要比他們組織的更多的紀律,特別是沒有泄漏。

在技術方面,中國的收益甚至不一定會威脅到美國或其行業。 畢竟,中國從美國的創新中獲益,並找到了至少與美國一樣快的方法。 因此,即使他們不像中國那樣傾向於竊取智力資本,其他國家也會獲益。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個國家可以對其他地方的創新做同樣的事情。 為了公平對待硅谷風險資本家的聚集,對中國技術過程的擔憂受到了相當多的關注,一位與會者提出了這一點,認為技術遠非贏家通吃活動,中國的創新將受益各地經濟和消費者。 事實上,如果歷史可以作為指導,那麼創新無論在何處發生,往往會激發進一步的創新,因為其他人將其應用於他們的特定環境。

那些提出這種擔憂的人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們如何將中國的弱點定性為優勢。 例如,國家安全局關於中國技術的聲明呼籲美國回應北京補貼半導體生產的政策。 風險資本家和他們的硅谷同事在前面引述的討論中同樣指出,如果沒有加倍的美國努力,北京和中國技術領導人的“一步一步”遊行將“淹沒”美國的努力,特別是在超級計算機和人工智能方面。 可以肯定的是,齊心協力的努力可以取得很大的進步,但是如果創新發生轉變,那麼這種“鎖步”的重點幾乎總是會忽略這種變化。 它肯定不如美國和西方其他地方使用的指導性較低的方法靈活。 面對不可避免的技術轉變,那些遵循精心策劃,自上而下的方向浪費精力和濫用資源,財務以及物理和知識。 事實上,中國之前已經陷入了這個陷阱,這就是為什麼它仍然擁有空曠的城市,而且還有過多的債務用於資助現在顯然毫無意義的努力。

政策制定者和公眾也應該好好調查那些警告中國實力的團體的動機。 所有發出警告的人 - 無論是國家安全局,國家科學基金會,能源部還是硅谷 - 都要求更多的支出,尤其是華盛頓的支出來應對這一挑戰。 當然,這種資金流動會使制定這些預測的特定群體受益。 他們將從增加的支出中受益這一事實並不意味着他們的說法是不真實的,但它確實需要進一步調查,然後急於以他們規定的方式應對他們所描述的挑戰。


整個局面讓人想起這個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對日本的恐懼。 當時,許多商界和政府都贊同日本政府,特別是國際貿易和工業部(MITI)與日本工業界之間的密切合作,以指導該國的創新和投資努力。 然後,比爾克林頓總統就是這樣想的。 他和其他人普遍聲稱,這種合作將使日本取代這個國家的技術和經濟優勢。 出於同樣的原因,麻省理工學院(MIT)在20世紀80年代的一項研究預測,大多數經濟平衡將轉移到日本。 1985年,獲得普利策獎的作家西奧多·H·懷特在紐約時報上寫道“日本的危險”。大西洋想知道美國是否能“遏制日本”。焦慮變得如此強烈以至於國會通過在國會大廈的台階上粉碎日本電子產品,損害了他們的尊嚴(其中一小部分當時仍然存在)。 然而,日本在很大程度上 - 如果不是完全 - 未能取得勝利,因為其自上而下的努力,許多現在在中國擔心的人,錯過了不斷變化的創新方向。

這並不是說中國會走上日本的道路。 也許中國將更加靈活,在日本失敗的地方取得成功。 但事情看起來確實很相似。 之前類似的擔憂一直困擾着這個國家。 即使中國在日本失敗的地方取得成功,創新的本質也表明美國可以從其他地方的創新中受益,甚至可以改進。

與此同時,中國利用其不斷增長的經濟和外交力量破壞現有關係的努力遇到了與成功一樣多的失敗。 例如,它在非洲的巨額投資已經開始引起非洲人對“新殖民主義”的恐懼。亞洲許多人抱怨中國的欺凌行為,並拒絕承擔中國的發展資金。 中國確實提出了許多擔憂,但今天的擔憂誇大了北京的力量,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獲得許多人認為迫在眉睫的統治地位的任務。

Ezrati先生是 National Interest的特約編輯,是 布法羅大學人力資本研究中心(紐約州立大學)的附屬機構,也是總部位於紐約的通信公司Vested的首席經濟學家。 他的最新着作是Thirty Tomorrows:未來三十年的全球化,人口統計學以及我們將如何生活。
大部分美国老百姓和台湾一样都是傻的...什么也不懂.

精英媒体天天宣传,他们就信了...不过老百姓真实态度是不在乎的...
皇民末路228 wrote:
Why Is Ame...(恕刪)
因為白人的世界快要消失 不怕行嗎

lacuna87 wrote:
因為白人的世界快要...(恕刪)


哪有那麼誇張
它們是自尋煩惱

皇民末路228 wrote:
Why Is America...(恕刪)


文章還不錯,但是中文翻的很爛…
美国自己缩回去,就在北美自己过自己的,一样过的很好。

有石油,有农田,有科技,周边一帮子听话小弟,加拿大,墨西哥,

还没有 俄罗斯 ,印度,日本 这样的大国家 抢资源,

霸主地位坐习惯了,不想走。

皇民末路228 wrote:
Why Is America...(恕刪)


為什麼怕中國

因為 "中國製造 2025" 啊

要不要我來解釋一下什麼是 "中國製造 2025"

聽我解釋後應該你也會怕 ~
邏輯對了,方向就不會錯到哪裡去 ~

phS00313 wrote:
為什麼怕中國因為 ...(恕刪)


中國智造2025 短期也威脅不了美國啊

頂尖行業 不是那麼容易追上的

phS00313 wrote:
為什麼怕中國因為 ...(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