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募資廣告上《紐時》 劉仕傑解析「超高難度」文案奧妙之處

台灣募資廣告上《紐時》 劉仕傑解析「超高難度」文案奧妙之處...
新頭殼newtalk | 鄭仰哲 綜合報導
發布 2020.04.15 | 11:00
[媒體小農]
A-
A+
前外交官劉仕傑。 圖:翻攝自護台胖犬劉仕傑臉書
前外交官劉仕傑。 圖:翻攝自護台胖犬劉仕傑臉書

網紅阿滴與知名設計師聶永真等人募資買下《紐約時報》全版廣告,向世界宣示「沒有人能孤立台灣,因為台灣能給予協助」,報導在14日刊出。前外交官劉仕傑指出,文案還要跟設計圖稿呼應,難上加難,並坦言自己喜歡的部分是文案的前後呼應及雙關語。

劉仕傑透過臉書發表自己的看法,他表示,這個案子不僅文案難寫、圖難設計,最難的是,不可能有一個同時滿足26980位資助者看法的作品。這團隊背負著將近2000萬的募款、2300萬台灣人的期待,注定就是吃力不討好。「來點鼓勵吧!這案子超高難度的,好嗎?」

他接著說,台灣不缺英文好的人;不缺專業寫手,多的是長期閱讀紐時的菁英讀者,在每個人都想幫忙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想像這個團隊收到多到爆炸的意見。劉仕傑透露,他週遭有許多朋友對初期的文稿表示意見,他自己也寫了一個版本讓設計團隊參考。

劉仕傑指出,以一個對文稿撰寫有一定經驗的人來說,「改稿」這件事是非常個人化的;一篇100多字的短文,改一個字就壞了味道。紐約廣告文案後來決定大幅刪減篇幅,所以使用的每個字都必須精準、精煉,動一個字,可能就要跟著動一整段。

他認為,作為一個寫手,在寫出自己滿意的文案後,最討厭別人說「啊這個字換成那樣好不好?」每個字在寫手的心中,都有獨特的存在意義。

劉仕傑表示,最後的文案不見得是100分的作品。事實上,100分的作品也不可能存在;文案還要跟設計圖稿呼應,難上加難。「但那是最努力的結果,那樣就夠了。」

他坦言,自己喜歡這篇文案的前後呼應及雙關語,「In a time of isolation, we choose solidarity」、「Who can isolate Taiwan? No one.」前者指的是「居家隔離」、後者講的是「台灣被孤立」,用了isolation作為雙關語。

劉仕傑說,他不見得覺得這篇文稿超級無敵完美,但他知道他們很努力,而且有著一顆為台灣的心,跟你我一樣。「所以,謝謝你們。」

劉仕傑提供了他寫的文案版本,「我相信他們有看了我的版本,也看了無數個比我更優的參考版本,辛苦了。」

下為劉仕傑文案版本:

While viruses may know no borders, it is regrettable we are witnessing a great wall, collaborated with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eing erected by China, preventing the world from working hand in hand.

When we say “Taiwan can help,” we mean it. And we are doing it. Besides providing an early alert to WHO back in December 2019, Taiwan has been successful at controlling the outbreak within the island and generously donated 16 millions of face masks to the global community.

An excluded Taiwan is accommodating the globe. So now, please let Taiwan help more.

Politics is making the world vulnerable, to which viruses are illiterate. Together, we can be stronger.

And we have to.
又有多少人會出門買報紙看 這到底是給台灣人自嗨的嗎
不就是先前以訛傳訛的劉仕傑

此人言詞何足參考

小樊 wrote:
不就是先前以訛傳訛的...(恕刪)


原來是他呀

Errrrrrrrrrr
其實這篇文案難的地方是如何無中生有、如何讓老外搞懂我們想幹嘛?
通篇除了1600萬個口罩是干貨,其他全是虛的!
這不能怪撰文者,因為這個活動的發起本來就底氣不足~

就像朋友家裡遇到喪事,很忌諱的一種安慰語叫我懂你的難過、我感同身受!
屁的感同身受,死的人跟你跟人家的關係有一樣嗎?情感基礎有一樣嗎?
這時候講這種自以為漂亮的屁話就是官話!
難過時最不想聽到的話就是官話!
我們偏偏講一堆跟人家沒關係的官話,沒有迴響是可以預期的!

我的意思不是不能做這件事,而是發起者沒有思考清楚就倉促行事,效果當然不會好~
至於發起者的動機是什麼?是不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大家心知肚明就不用討論了!
這不是上次亂講話的那隻神犬嗎
又出來囉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