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李登輝總統逝,新的台海危機可能再起,這次狀況不一樣嗎?

以前在Mobile01講貿易戰會擴大到整個翻臉,就被嘴假中立齁,阿現在咧?

李登輝時代的台海危機時緊抓美國,對照之後這幾年的美中友好合作時台灣態度的變化,可以說在這段時間與美國之間的關係是:做馬前卒,雙邊押注,夾縫求生。

現在美中相對於台海時,其實可以看出來這次美國是整個要翻臉的,拿台灣來牽制是必須,但這次翻臉完中美雙方是不可能重修舊好的,這就是跟李登輝時代比起來,背景不一樣的地方!
當然這篇是認為中國在南海輸的機率大,但誰知道呢?中國的模式證明了走另外一條路也能成功,這是事實,台灣的民主制度跟政黨也有超多要修正的地方。不過,就算我們所有的社會制度與國際資源的優勢很少,又站了邊,就沒有隨意放棄或猶疑損己的道理,該想怎麼用這小小的籌碼獲取最大利益才是。

不過!新南向到底是不是認真超前部署,從當初沒有很大力推動就差不多知道了啦,現在有這些成果還不是因為貿易戰不然會有起色?

[轉載文章]
美中新冷戰》李牮斯/美中翻臉成定局 對中美下注不能降低台灣風險

台灣共識將因中共在中美博奕中的敗退而誕生:美中翻臉已成定局,一貫的政治對沖策略並不為台灣降低風險。

避險基金界的傳奇人物,「開放社會基金會」創辦人索羅斯(George Soros)曾經說過:「重點不在於你的判斷對錯,而是當你對的時候賺了多少?錯的時候又虧了多少?」投資的世界裡,有許多方法可以讓我們在錯的時候限縮虧損的幅度,「對沖」(Hedge)是其中一項重要的作法,即在投資組合中建立額外部位,以稀釋風險事件發生時可能出現的虧損。
在地緣政治的歷史中,也常看到類似對沖的作法。

世界劇烈變化 國家政策&商業模式待變革?
自美國與中共建交以來,為了因應兩強友好的宏觀環境變化,台灣身為島國多少也遵循著對沖風險的準則。「不統不獨不武」三不政策以及「一中各表,維持現狀」,便是透過不在兩強中選邊站的立場,來對沖掉得罪任一方所可能造成的威脅。
近年則有因應中共崛起的「新南向政策」,起先提出時也許令人費解,近期則證明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對沖妙棋,有效降低台灣經濟過度仰賴中國的風險。
列寧有句名言:「世界可以風平浪靜的過幾十載,卻也能在幾周內經歷如同數十載的顛沛。」
放眼世界,無論政治、經濟、貨幣,甚至社會形態,當前都正在經歷劇變(延伸閱讀:疫情給世界的恐慌只是序曲 幾十年積累的槓桿經濟壓力準備反撲)。行之多年的國家政策與商業模式,都必須開始省思是否有依趨勢變革的需要。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中美之間的摩擦亦已累積足夠熱能,將點燃可能持續幾十年全面性且跨戰線的激烈角力,唯有一方陣營明顯勝出方休。

過去一個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聯合四大部門發佈對中策略宣言,如同吹起了凝聚舉國上下共識的號角。要明白的是,造成當今局勢的壓力,是中國提出「超限戰」的對美策略後至今二十多年所累積下來的。這樣的對峙對美國而言,並非川普為今年總統大選鋪路的一時之策,而是退無可退的反攻。
中美化友為敵已成定局,在選後無論是共和黨或是民主黨當家都會持續下去,這已是兩黨共識,更不可能因為疫情、景氣循環的影響而就此罷手。

對中美下注 非合理對沖風險作法

中美博弈,全球選邊站的趨勢下,台灣最適合的「對沖策略」為何?
執行對沖策略的前提是要釐清投資的主軸是什麼,如此方能明白可能的風險在哪邊,以籌畫降低風險的方法。
台灣的主軸在年初的總統大選時已底定,那便是在這場中美博弈中,站在由美國領頭的民主陣營裡。
在這樣的主軸下,加上中美已不再友好的背景,過去不特別傾向一方,兩邊下注的模式,已非合理對沖風險的作法,甚至有讓台灣蒙受額外損失的可能。更重要的,這亦與可能因勢成形的「台灣共識」背道而馳。

越藍綠的台灣共識形成條件

若中國在衝突中敗陣,超越藍綠的台灣共識即將形成。
多年來台灣藍綠陣營分立,對中政策分歧,部分是因為民間仍普遍存在「中國是全球最大市場,台灣有語言地緣優勢」以及「中國武力強大,若武統則美國遠水難救近火」的思維。但事實上美國與其盟國已敲響戰鼓,並開始全面反擊中共,這些過去視為理所當然的假設有可能一夕破滅。
不妨假想,若中國經濟在貿易戰之際,其仰賴的美元供給又受到切斷並造成通縮性大衰退,代表大陸不再是最大市場;在軍事上,中共若在南海接下來可能爆發的衝突中敗退,則顯現其無力武統台灣。
華人圈內的強國自信如氣球般長年被小粉紅吹漲,在上述狀況下將一戳即破。台灣人民亦將驚覺中共不僅不是台灣唯一的選擇,亦不是合理的選擇。
經濟與軍事現實重新考量下,人民自然會選擇民主陣營與自由普世價值,作為超越藍綠的主流台灣共識。

孤島「對沖思維」需改變

索羅斯人生中的幾個代表作,都是沒有對沖風險的。
時為1992年,索羅斯手下大將Druckenmiller一日跑到老闆辦公室跟他說:「我研究遍了,英國央行絕對無法阻擋英鎊的大跌,我們該把整個基金壓在放空英鎊上!」
索羅斯回:「這是我聽過最笨的建議!這種二十年少見的機會,我們至少該壓個兩倍槓桿放空英鎊!」
他所操盤的量子基金在此役賺了十億英鎊,並奠定了索羅斯宏觀投資大師之名。
回到台灣,身在這歷史的轉折點,也許台灣應一改過去孤島的對沖思維,專注思考如何貢獻一己之力,提升民主陣營在中美博弈中的成功率,以及如何讓我們因世界局勢變化所獲得的優勢最大化,奠定人民長遠福祉。
一如索羅斯的代表作,抓住台灣金融業的百年契機會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延伸閱讀:疫情後把握台灣超車機會 高雄作為新金融中心)。

雲論連結:https://bit.ly/2XfGpjN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