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電只公布每日日間尖峰用電時刻的備轉率
並依此數字,用燈號呈現以顯示電力供應的風險
(10%以上綠燈、6~10%黃燈、6%以下橘燈、90萬瓩以下紅燈、50萬瓩以下黑燈)
但是由於龐大變化的太陽能發電量干擾,從去年開始每日的最低備轉時刻漸漸
由日尖峰用電時刻轉變為太陽下山的夜間尖峰用電時刻
這使得台電公布的每日尖峰備轉率已經無法呈現出台灣每日的供電緊俏程度
因此,本討論串的最重要目的是藉者計算,呈現出台灣每日供電的真正風險有多少?
以減少因造成尖峰備轉率對於風險評估失真的程度
為了閱讀方便,我每年會新起一個討論串記錄當年的資訊
去年開了同樣目的的討論串,紀錄於下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8&t=6364733
2020的則為下列網址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8&t=6118997
由於每年的用電成長不同,因此每年記錄的門檻值也不太相同
今年的記錄門檻為日間尖峰用電3*00萬瓩或夜間超過3600萬瓩
夜間尖峰備轉率公式
夜間尖峰備轉率 = ( 最大供電能力 - 日間尖峰太陽能 - 日間尖峰風電 + 夜間尖峰太陽能 + 夜間尖峰風電 ) / 夜間尖峰負載 - 1
表格內容大家主要可以注意三個欄位 "尖峰備轉率" 、 "夜間尖峰備轉率" 與 "備轉率差異"
"尖峰備轉率" : 台電公布的尖峰備轉率, 底色使用供電燈號顏色
"夜間尖峰備轉率" : 由上面公式計算得出的備轉率, 底色使用供電燈號顏色
"備轉率差異" : 夜間尖峰備轉率 - 尖峰備轉率,負值以紅色顯示


最後強調一點,本討論串是在台電未發布最低備轉率的情況下
嘗試自行計算出的夜間尖峰備轉率, 由於採用的數字只能使用10分鐘的公開資訊
因此通常計算出來的夜間尖峰備轉率會有少許的高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