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從 南到北 西向東
一般民宅或建築 耐震係數最高為0.33G
土耳其的大地震 已達0.4G
若發生在台灣 等於震央方圓10公里
都會變成平地 :+

大家知道台灣耐震係數為多少嗎?
大家知道台灣耐震係數為多少嗎?
大家知道台灣耐震係數為多少嗎?
台北最耐震的應該是 AIT 與 101大樓吧?
一次搞懂「耐震」、「制震」、「免震工法」,三項抗震工法誰能制霸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震度分級是臺灣使用的地震震度分級,由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制定,以地動加速度與地動速度來區分,分為0級、1級、2級、3級、4級、5弱、5強、6弱、6強、7級,共10個等級。

震度階級
5強 140~250 (0.25G)
6弱 250~440 (0.44G)
2004年5月1日 花蓮地震到達0.62G
2016年2月6日 高雄地震到達0.40G
1999年921大地震 到達0.98G
god52101314 wrote:
台灣從 南到北 西向...(恕刪)
臺灣的韌性夠強,不然早被民進黨震倒了!!
小小擦鞋童
[100分][台灣No.1][笑到噴淚]
台灣的耐震要求因區域而不同
下圖是 2006年版的資訊

台北幾乎都處於0.24G 的範圍
而花東地區 是適用最高的0.32G

不是這樣解讀喔。

耐震設計,指的是在耐震標準的地表加速度作用下,
建築物不可有結構性損傷。

所以耐震震度5級,指的是建築物所在地點測出最大地表加速度。
通常最大地表加速度是250gal,也就是大概是0.25G(自由落體)。
耐震6級,則是400gal。

但台灣的建築耐震設計,不僅計算地表加速度,還有建築形狀係數、構造方式等,
更重要的是:台灣的耐震設計,加上了韌性設計的概念。

也就是說,法規規定耐震標準是5級,在250gal最大地表加速度作用下,該棟建築物是主體結構不能損傷的,
簡單的說,就是地震過後,窗戶可以變型裂開、旁邊的外牆、隔戶牆、隔間牆可以開裂,
打掉重弄沒有問題。但屬於剪力牆、以及建築結構系統的柱樑框架,必須整體完整,不能有結構性損傷。

這是台灣的耐震標準。
而加上韌性設計概念後,建築物在遇到標準以上一定範圍的地震作用時,是可以允許柱樑結構系統變形,
在變形過程中大量吸收地震力,但不能有構架系統崩壞的狀況,
簡單的說,樑跟柱的夾角一般是90度,地震時允許柱子上端有部分位移,導致樑柱夾角擴大到比方135度、
但不允許整個樑跟柱變成接近直線(180度)。
前者會讓建築物內部出現一些三角空間,讓使用者有避難空間,等待救援,
後者則是直接壓扁,連救都不能救。

台灣從1920年後開始使用鋼筋混凝土,在1970年之前建築技術普通,鋼筋混凝土有增加抗震能力,
但整體抗震能力還是不好的。
921之後耐震設計改善很多,所以很多人建議買二手屋,應該買2000年之後買的,
因為標準有改。
至於1970到2000之間,則是看運氣,全面粉碎性倒塌、變成平地,這點不太可能發生,
一來是地震力有沒有可能對於都會區造成那麼大的作用?應該不會,有歷史紀錄以來,
這樣的災害還沒有。
二來則是強烈地震發生後,台灣的建築物,應該都能提供一部份的保護能力,讓民眾來得及逃生。

所以民眾應該做好避難的準備,知道地震發生時,如何保護好頭部,避免被掉落物砸到頭,
然後選擇建築物內相對安全位置快速避難,等待地震過後,進行逃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