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通膨正嚴峻 急漲電價苦人民

冷眼集/通膨正嚴峻 急漲電價苦人民

四月起電價大漲百分之十一,國際燃料價格拉高發電成本,考量台電營運,漲價有其道理,但過去政府只想到政治與選票,討好民眾,電價八連凍,罔顧市場機制,讓台電累積虧損不斷增加,非等到台電不堪負荷才願意面對漲價議題,在通膨嚴峻下,物價勢必要所連動,民眾生活負擔更重。

俄烏戰爭讓國際燃料價格高漲,台電累積虧損不斷增加,但戰爭爆發後,發電成本上漲本可預期,民進黨過去批評馬政府漲電價,成為套住自己的枷鎖,只能眼睜睜看著台電虧損到不堪負荷,才以「台電不能倒」為由漲價。

經濟部雖強調,此次調整已經有考量到穩定物價與民生,但商業、工業用電均有不小調整,加上原物料價格持續走高、基本工資不斷調漲,企業成本負擔愈來愈重,只能反映在產品價格上轉嫁給消費者,「考量民生」成空話。

不少產業界人士認為,發電成本上升,電價漲是市場機制,過去政府有多次機會可調但不調,讓緩漲變急漲,企業完全沒有時間因應,此次漲價還不能完全彌補台電虧損,未來國際燃料價格不見得會降,那電價是否還沒漲足,才是大家所擔憂。

總統蔡英文曾在二○一六年宣示,十年內電價不會大幅上漲,但在二○一八年四月的百分之三、去年七月的百分之八點四、此次調漲的百分之十一,電價不漲承諾早已跳票。

經濟部說,產業界關注的是電力能否穩定供應,但漲了電價,是否就能解決缺電問題,是一大問號。

眾所周知,能源高度仰賴進口,一旦國際能源價格出現波動,甚至進口來源中斷,小則台電虧損,大則連供電成問題,目前雖未發生,但近年來台灣歷經多次大停電,政府總是找出各式各樣理由,反正不是缺電,但細究這些理由背後,實際上的原因就是:供電不足以應付意外發生。

政府堅持不把核電作為備用電力,核電廠未來陸續除役,電力缺口如何補足?是否能承受任何意外?才是民眾與企業最憂心的考驗。
上流社會甚至中產階級只怕缺電跳電,才沒有怕電價飛漲,近期國外旅遊搶翻天,手上錢太多了都恨不得送到他國
水也順便漲一漲

反正人民就是提款機

有錢發六千 , 怎麼不拿錢補貼台電

阿~發六千有選舉考量

哈哈哈

先恭喜明年賴清德躺選
感謝民進黨 低薪 = 省好多人事費 高物價 = 成本沒變 , 賺超多 高房價 = 賣一戶賺幾百
電價漲影響物價
造成民生經濟問題以外

最嚴重的還是電力問題
所有大企業都在擔心台灣電力
以後誰還敢在台灣大舉投資設廠


當台積電沒電生產的時候
跟台灣沒有台積電
有啥不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