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意義?
人類的科技及文明的穩定發展,來自於知識的普及;而突飛猛進則來自於一些突然出生的天才,那些天才在學生時期接收以前留下的知識,並在其短暫的有生之年發明出更為先進的科技,然後全球人民共享科技成果。所以教育的意義是,有效率的傳播知識給小孩,因為每個小孩都可能是下一個愛因斯坦。

教育的效率?
人類生命不過百年,天才也一樣,每個人經過學習階段,還需要更多時間的醞釀,才有機會研發出更為先進的知識及科技,如果能加速學習效率,相對的能有更多精華時間帶領人類文明進步。那如何提高效率?就是因材施教。其實不同學生對不同科目的天份本就不同、吸收力領悟速度當然也不同,為什麼現在的教育,卻要把所有學生壓成一模一樣的學習進度?擅長的科目被迫降低學習速度,為了配合教程,無意中卻抹殺了一位數學天才。不擅長的科目卻因為學習進度已被訂死,只能被教程拉著走,還沒聽懂卻已經翻至下一頁,接下來進入永遠跟不上的惡性循環。但是大家都很認真,回家會花更多時間複習不擅長的科目到及格,原本擅長的科目卻沒有時間精力更加精進,一位某方面的天才,從此平庸。這是有效率的教學方式嗎?
大家思考一下,為什麼大家要去補習班?事實上,老師的教學方式也有高低之分,名師的教法就真的更能引人入勝,更容易學習,而且重點是能挑老師,多挑幾個,總能找到對自己來說,更能聽懂的老師。以前要聽名師,要上百人擠在一間教室,而現在許多補習班早已使用媒體教學,將最會上課會能吸引學生專注的老師當作影片主角,用影片教學,如果恍神還能重播。

教育的未來?
從國小開始!培養專門教學的老師,錄製完善的教學影片,甚至互動式APP,讓學生能選擇適合自己教法的老師,不同科目用自己適合的速度學習。在學校原本有的專業老師,變成在教室內隨時解答學生疑問的角色,學生依然是到教室上課,但上的課程進度可以每個人不同。我知道顛覆傳統,但以前做不到,是受限科技無法大量傳播高清影片,而時至今日因材施教已不是夢,教育部啊!您聽到了嗎?
疫情期間可以完全證明線上教學,影片教學完全失敗!?就算名師錄製也一樣,尤其沒有大人旁邊盯著,小朋友根本不會專心學,我從小就一堆理想派學者這樣搞,學生愛看漫畫所以課本要漫畫化,學生愛看電視所以用電視教學!?天啊,一樣電視,裡面播出大和尚講道,難道學生就愛看!?用傳統上課考試最有效率
mark0826
就算是視訊的LIVE,在家跟在學校還是兩碼事,在家沒有家長全程盯著,效率不到1/3,有盯著或許還有1/2
洗書包
我不反對去教室上課啊,而且我認為就是要去讓學校,有問題直接問旁邊的老師,針對性解答盲點,效果比一直聽課好太多。
如果家裡有小孩

應該就會知道

新冠那陣子在家遠距教學

是父母最頭痛的日子

如果是老師

應該就會知道

新冠那陣子在家遠距教學的學習效果並不是很好

另外

學校教育

並不是只有傳授課本上的知識

團體紀律

人際相處

老師人生分享

導正偏差

這些也是教育的一部分
洗書包
疫情的遠距教學方式,與我說的差距甚遠,學生要去學校的部份我認同你說的。我更認為應該有老師陪同,現場隨時解決學生學習的疑問。
教育終極目標 ,
讓學生自由自在的學習

我們現有的國民教育 , 一直都做不到 ,
但究竟能否從有限的教育資源 ,
來做到真正讓學生自由自在的學習呢?
想太多
教改的真正目的
是讓權貴的子女有特殊管道可以念一流大學

先進如美國
平民子弟再怎麼優秀
大學畢業時也要先欠一屁股的學貸
讓你輸在起跑點上
洗書包
所以有錢的就去私校、去補習班,取得更有效率的教育,這已經持續了十幾年。
mark0826
只有十幾年??我小的時候就已經滿街補習班了,高雄是建國路,台北市南陽街,那是30幾年前
家庭教育不納入討論嗎?
本月連續假期看到7-11從早到晚,一組組家長帶著小朋友在玩寶可夢…;相較另一邊公園空地,有的在學習玩搖控飛機、風箏操控、認識野生鳥類、…。還有更好的活動是跟著父母長輩隨著宗教繞境活動走,走在電子花車或是官將首後面,這比較有前途。
洗書包
家庭教育不在我這篇的討論範圍,但依然重要。
不學無術,非常恐怖;
不學有術,猶有過之。

人笨,沒有關係;
笨還自作聰明,就問題大了!
洗書包 wrote:
大家思考一下,為什麼大家要去補習班?事實上,老師的教學方式也有高低之分,名師的教法就真的更能引人入勝,更容易學習,而且重點是能挑老師,多挑幾個,總能找到對自己來說,更能聽懂的老師。以前要聽名師,要上百人擠在一間教室


大膽假設
你應該沒去過補習班....

補習班名師不是比較會教,什麼引人入勝容易學習,你在幻想嗎?
補習班厲害的地方是國中三年或高中三年要學會的東西,幫你去蕪存菁濃縮到不用一年時間就教會你

學校是教育知識的地方,包含德、智、體、群、美各方面
補習班,是教你考試的地方,只管考試能不能拿高分

"為什麼大家要去補習班?"
你才應該先思考一下吧
洗書包
你假設錯誤,我遇過很棒的補習班老師,而且我說的教育方式,跟德智體群美沒有衝突。
1.教育需要花錢
教育期間,學生不但沒有生產力,還要吃飯,師資/教材/文具...這些都要花錢
2.學生能夠自己努力
不努力,資源與資質都是白搭
3.學生必須有資質
沒有資質,到了中高等以上,努力效果有限

所以教育分成
基礎教育:主要生活禮儀/道德,再來就是識字識數識理
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基石,用於篩出高等人才,其次是職業基礎養成
高等教育:專業人才

我認為台灣目前狀況...
高中之前都是算是基礎教育,政府提供主要經費,學生不需有資質,
大學前兩年算是中等教育,有沒有資質、努不努力差別明顯
之後才算是高等教育

而科技方法有助於學習,越是高等的教育越是明顯
用在基礎教育上,遠距教學效果非常有限,說白了就是應付應付
用在自主學習上,科技方法提供非常大的助力,在知識教材取得與成本更是明顯
用在高階領域上,科技方法可以使的團隊更加地壯大

以家長來看
基礎教育在青少年時期前非常重要,不管要不要,都一定強迫學習
中等教育就比較放任,只要不為非作歹都行,但一定找出自己的性向與能力開發
高等教育上,就只能儘量支持,經濟上或精神上的,量力而為

政府來看
中等教育之前算國民教育
高等教育識學生能力給予對應的資源支持
鼓勵將教材數位化並開放,必要時可以對無償開放者提供獎勵,有償教材就依市場機制運作
嚴格保護數位知識產權,也盡量協助國人取得所需的知識產權

基礎教育至少要有60分水準,中等教育至少要達70分以上水準,高等教育就要達80分以上水準
洗書包
我說的不是遠距教學,是去學校依個人進度學習,老師一樣在旁邊隨時提供幫助,立刻解答學習盲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