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光復馬太鞍溪洪災橋斷,鐵路無恙

專業真的很重要


光復隧道是台灣鐵路管理局臺東線位於萬榮至光復間的鐵路隧道。此隧道為河底隧道,穿越馬太鞍溪下方,又常稱作光復河底隧道,是台灣第一條鐵路河底隧道。光復隧道包含以下二座隧道:

第一代光復隧道:1981年啟用之單線隧道。2013年10月24日起停用。全長2,356公尺。
第二代光復隧道:使用中。2013年10月24日啟用之雙軌隧道,全長2,560公尺。

由於東部河川輸砂、堆積量高,馬太鞍溪進入花東縱谷後形成發達的沖積扇地形。東拓前舊台東線繞經沖積扇之扇頂並以橋梁方式跨越馬太鞍溪,不僅路線坡度較大,且因河床淤積速度過快,橋梁必須時常加高,對列車運行構成威脅。東拓新線為解決此問題,改採河底隧道方式穿越馬太鞍溪,除避免上述淤積問題外,並可降低坡度、改善迂迴線型。東拓工程中,因相同理由而興建的河底隧道尚有溪口隧道。

隧道建設除了避免上述有關馬太鞍溪河床淤積、坡度大的問題,也讓鐵路運行受到更大的保障。2025年9月颱風樺加沙襲台,對花蓮縣(尤其是光復鄉)造成嚴重災情,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導致下游的光復鄉慘遭洪水淹沒,重要聯外公路台9線的馬太鞍溪橋更是被洪水沖斷。但鄰近縱谷公路的台鐵花東線卻因以河底隧道而非傳統橋梁方式穿越,所以鐵軌才躲過了這次浩劫,受到的損害比台九線小得多,復原工作也比公路來得快,可謂當時的先見之明[6]。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