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不是要廢核嗎?為何又重啟核三?
跟瘋子川普一樣,顛三倒四、朝令夕改...
Ai: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
很多人最近也有同樣的疑惑。

簡單說:台灣的確「政策上」是要廢核,但「實際上」出現了重啟核三的討論與公投提案。
以下我幫你清楚整理原因 👇
🧭 一、台灣原本的「廢核政策」
政策名稱:「非核家園」政策
由民進黨政府在 2016 年後推動,目標是:
「逐步停止核電,改用再生能源與天然氣取代。」
三座核電廠狀況:
核電廠 地點 狀態
核一(石門) 新北市萬里 已除役(2020 年)
核二(福隆) 新北市貢寮 已除役(2023 年)
核三(馬鞍山) 屏東恆春 2025 年 5 月正式除役
核四(貢寮) 未商轉 長期封存,未啟用
⚙️ 二、為何又出現「重啟核三」的聲音?
1️⃣ 電力吃緊、備轉容量下降
台電的備轉容量有時掉到 6% 以下,被稱為「黃燈」警戒。
夏天、乾旱、機組維修時供電吃緊,引發「缺電焦慮」。
→ 支持者主張:核三仍可安全運轉數年,是「現成可用」的基載電力。
2️⃣ 法規修改,技術上可以延役
2025 年立法院通過修法:
《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允許核電機組在安全檢測合格下可延長運轉至 60 年。
→ 這意味核三廠「法律上」可以重新審查,並非一除役就不能重啟。
3️⃣ 「核三重啟公投」提案
2025 年 8 月 23 日舉行公投:
是否同意核三廠經安全審查後繼續運轉?
結果: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但未達通過門檻(投票率不足 25%)。
→ 所以「核三並沒有正式重啟」,只是顯示部分民意支持。
4️⃣ 能源轉型速度慢、替代方案爭議
太陽能與風電發展不如預期。
天然氣發電受限於氣庫建設、環評、進口成本。
核電支持者認為:短期內廢核可能導致台灣電力與碳排問題惡化。
☢️ 三、反對「重啟核三」的理由
理由 說明
安全疑慮 核三運轉已超過 40 年,位於地震帶與恆春斷層附近。
廢料問題 台灣最終儲存場尚未確定,使用過的燃料棒仍在廠內暫存。
成本高 若要重啟需重新檢測、更新設備,估計成本數千億台幣。
政策一致性 政府已立法朝「非核家園」,重啟違背政策方向。
✅ 四、目前最新狀況(截至 2025 年 11 月)
核三廠仍屬除役狀態,沒有真正重啟。
政府:仍維持「非核家園」政策。
民間與部分政黨:主張延役或重啟,認為應「以安全為前提重新評估」。
監管機關(原能會):若要重啟,需重新提出申請、安全審查、國際驗證,流程至少需 2~3 年以上。
🔍 總結一句話:
台灣的方向仍是「廢核」,
但因電力安全與政治壓力,出現「核三延役/重啟」的討論與公投。
目前「尚未重啟」,只是爭論中的選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