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man156 wrote:說真的,除非有人一定...(恕刪) 看來在先把三項(51.5)練起來的前提下公路車加休息握把應該就很夠了重點還是人,小弟也深知其中道理 XD那就只剩碳車跟鋁車、還有TCR vs Defy 的問題了不過這個好像是青菜蘿蔔,各有所愛小弟身材算大隻(187/87),就算成功把體重控制到85,不知道碳車會不會有這方面的顧慮?另外,之前騎避震登山車習慣了,第一次比半程三項騎平把公路車就很麻了,看來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路面反應更直接的車種...
版主剛好提到最近我常與車友聊及的話題。有個少年仔車友年芳28,剛入手小折昇級後的首部公路車~高士達碳車。他有八十公斤之多,也抱怨顛得手麻。我想了半天,覺得是用管胎之故,另stem,seatpost最好再換上碳製,還有至少三千以上的座墊,以我的標準,估計要花上超過它三分之一原車價,但我還沒推薦更好的前碳叉其實,我是很推鋁架的,2001年的花東300k,我不就騎鋁車去的。雖然較硬朗,卻操控靈活,有樂趣,輕,,,,,年輕人不開bmw,alfa,難不成先開軟綿的benz嗎?除非年逾六十,除非出門就非噴個一兩百km,除非也像我一樣,買東西不看價錢的,不敢看。不然,買國產鋁車就很好玩了。捨得多花一點,eddy merckx,pinarello的鋁架就 :-)
herman156 wrote:版主剛好提到最近我常...(恕刪) 這位前輩的比喻非常鮮明,硬朗的底盤跟清晰的路感,確實一向是我選汽車的重點 XD不過年紀也過了36,半大不小的,固然練三項應該要不畏艱難,不過身體畢竟需要適應期,看來應該先去租台鋁車試看看.. :)
呵呵,我也是36歲,不過那是2001年的事就是。抱歉,沒有細看版主內文。Yukon應該就是鋁架,我也有買過橘色的。一般入門騎或練車很夠了,但參賽會辛苦些。當然,大家都會說心肺雙腿最重要,但個人認為在經濟許可下,齊全的裝備可以帶來的樂趣與效率亦不可否。再者,敗家之後,family cfo也會給你不能放棄的壓力吧。很多環法選手也都是190,但你體重肯定要狂減。恭喜加入三鐵,買些書來看,過規律清心的生活。像我每次訂了賽事,排了訓練計劃,菸酒自然就少,酒攤狐朋狗友就少了。這樣,對身體不很好
herman156 wrote:呵呵,我也是36歲,...(恕刪) Yukon 是鋁架,不過前叉避震跟水平握把,應該還是降低不少踩踏效率,當然也換來比較不麻的雙手。兩週前第一次參賽(半程三項),在台東租了平把公路車參賽,應該是平價的入門鋁管車,路況應該不算太差,不過賽後全身最有感覺的就是被震麻的雙手。所以現在對於握把公路車還很不熟悉,而無論 DEFY 3 或 TCR 2 兩台入門鋁車款,都已經採用碳纖前叉,不知道會不會對減震有一定的效果。
雖然01勸敗魔人甚眾.但小弟我都必先自敗而勸敗.今天試了小玩意兒,超值. 舊的鐵人座墊尚未裝.多看書沒事,沒事多看書. 忘了把聖經入鏡,是真的 Bible啦.在你身心俱疲,想要放棄任何事時,可以幫到你........很快睡著?
雖然01勸敗魔人甚眾.但小弟我都必先自敗而勸敗.今天試了小玩意兒,超值. 舊的鐵人座墊尚未裝.多看書沒事,沒事多看書. 忘了把聖經入鏡,是真的 Bible啦.在你身心俱疲,想要放棄任何事時,可以幫到你........很快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