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ewo wrote:
第一次就報226,真的除非有很好的底子.
不然不是光憑毅力與運氣可完成的.
建議"寧可DNF,也不要受傷",但也希望能祝你能完賽....(恕刪)
非常認同.
在終點線後看瞬間昏倒昏迷, 不勝枚舉.
專業選手, 一定是硬撐及訓練量不足.
根據內行說, 不知幾星期沒練就退到一般人程度 (相信是2星期以上)
最慘的眼前實例是國中生跑半程鐵.
進終點前就有人看到是下意識在跑.
終點後就軟身倒了. 花了20多分鐘才搞醒這小朋友.
我問他, 是不是在玩命. 很危險.
(心中OS, 想責怪指導他的教練)
急救人員是備而不用, 當好看的.
別把"永不放棄" "承諾" 當天條來奉行.
今年不行, 明年不行, 永遠不行又如何.
別人可以, 不代表您一定要可以. 別逞強.
運動是健身, 維持一定的體適能程度.
參加比賽是檢視到何種程度.
國家級運動選手自己都承認, 是在玩命 (本錢夠才可以)
供參.
補充:
別逞強之意是自己有多少能力及後天的努力, 向目標前進. (別搞死胡同)
多少目標就會有相對的訓練量.
我自己是花一年時間, 在工作之餘土法來玩.
標鐵游泳差2秒就DNF OUT, 3時17分45秒完賽, 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游跑是倒數, 靠單車補一些差時)
這226 是什麼賽場不知, 上上下下不斷才夠挑戰.
目標是您的, 就是您自己來決定. (旁人之言可當耳邊風不用聽之)
這次直接面朝下摔
脖子上的一道道擦傷卻沒致命 是右側的腰硬拉回來
左邊的手承受骨折傷害 ...本能地保住頭頸部要害
腎上腺素飆升的後遺症 是隔天昏睡一整天
看X光照片 裂開的骨頭神奇的快癒合了
盤點現在依舊還在的大小瘀青
我很感恩現在我活著
請原諒我發廢文 ...
但真的是需要幫助才不得已高調PO文
更多的是在巨大的惡意下要堅強...相信人的至善
痛苦的不是身體的傷 而是靈魂被現實消磨...
我沒有主動要承受這些 但生命的考驗就是這樣
226是我難得主動想嘗試 真的很謝謝您們的提醒
我能夠每天五點早起
1 3 5 上訓練台2hr 2 4 跑步10K
我能夠周末練一天LSD
我能夠3.8km 2小時內游完
我能夠做TRX 加強核心
我能夠全心全意投入 不喊累不喊苦
我理解所有的風險 我了解我自身能力與可能極限
我不害怕226 ... 我怕我沒有好好執行訓練計畫
我不害怕DNF... 我怕影響別人 我乖乖地最後出發
我只會一天天一步步往前走,活著就是希望。
所以我可以好好鍛鍊嗎?!我可以有這個資格嗎?
cch liu wrote:
非常認同.在終點線...(恕刪)
樓主分別在鐵人三項討論區發了兩篇文章,這兩棟樓也都分別蓋到5頁之譜
另一棟樓回應大多較為正向,多數著重於分享經驗,技巧提醒以及訓練指導
這棟樓則看起來略偏負面
我個人覺得這兩棟樓的回應都是對的!!!
我個人於另一棟樓也給了樓主一些訓練方面的建議。
雖然我在另一棟樓的回應沒有特別提出來,但是在這裡我必須說:如果今天狀況是在樓主還沒有報名226之前,我會極力勸退!
不過今天樓主已經報名了,訓練也開始了。我則會給予鼓勵,給予建議,採取任何手段,讓她在僅剩不多時間內不要走冤枉路。
(在車水馬龍的山路跟河濱作單車訓練就是冤枉路,結果就是受傷)
採取最高效率的訓練方式,在短時間內打造出能夠"安全完賽"的能力。
樓主其實也不要灰心,每一個網友的出發點都是善良的!
給予的退賽建議也是其來有自,是有根據的:
單就跑步而言:若非百年一見練跑奇才,從完全沒有跑步習慣訓練到能夠泰然完成全馬一般需要1年,平常有最長10Km的路跑習慣則需要再訓練半年,有最遠21Km的路跑能力訓練到全馬約耗時3個月。
就樓主的文章不太能夠確定最遠跑步距離是多少?假設有多次21KM經驗好了,升級到一場全馬完賽就已經需要3個月了,更何況226約莫等於兩場全馬,一般需要再一年時間才穩當。
從來沒有規定說一定要先參加51.5才能上到113再上到226,我自己也是第一次參賽就直上全馬。但是那是因為我在跑齡半年時就已經能夠自主完成多次21KM, 在初全馬前3個月我就已經可以連續隔日半馬且不感到疲憊。
自己的體能自己最清楚,大家都是成年人了,這裡每一個網友不管怎麼回應妳的文章,其實都是要提醒妳:妳知道你自己目前的體能到達哪個程度了嗎?
妳自己很確定知道嗎?抑或是: --我跑15KM超輕鬆的,所以我跑半馬跟全馬"應該"可以很順利的吧,反正到時候比賽的時候再說吧--
實在很不想這麼說:會出事的大多是這種跑友。
在路跑賽猝死的幾乎都不會是馬場老手,因為老手永遠了解自己的狀態,永遠留好退路,知道什麼時候必須棄賽更是負責任的表現!
最後我們還是回歸樓主的這場226討論吧!!
我個人一直都認為這類長距離耐力運動可以分成三個層面的問題:
1. 精神層面:我個人認為樓主這方面很OK, 能夠每天在訓練台上連續踩踏3個小時不覺得無聊,足以證明妳的心理能夠安然處於長時間運動狀態下
2. 心肺能力:這是目前最令人擔心的,也是多數網友提出"質疑"的點,心肺能力幾乎沒有捷徑,只能靠長時間訓練來建立。我只能建議妳盡量把訓練連在一起,多次短時間訓練絕對遠不如單次長時間長距離的訓練。諸如什麼:單車通勤,跑步去便利商店,盡量爬樓梯不坐電梯....等等,效果都小到可憐。不用再浪費時間在這些小訓練上了。妳需要的是每天至少一次長時間的大型訓練。
單車:最佳訓練場所是西濱,但是把單車載一趟去西濱訓練太浪費時間了!!光是交通時間就可能要1個小時。直接上訓練台操3個小時可能比較實在!
跑步:很多人都喜歡去跑河濱,河濱的確是相當好的訓練場所!,但是如果去一趟河濱交通時間太長~~認份一點吧!直接在家附近找安全少車的街道繞圈圈吧,很無聊也沒有辦法,至少離家近節省時間。
跑步機也是一個方案,但是其實跑步機不太能夠完全反應實際路跑的訓練,效果會稍差一些。這點要注意。
3. 技巧層面:這是比較進階的部份了,通常需要長年的訓練,甚至根本練不起來。不過還好這是菁英選手才需要擔心的問題,我們這種市井小民就免了吧!
最後,不管結果如何,過程是最重要的,切記!永遠要留一條後路,知道什麼時候該棄賽才是真正的運動員!
littlebert wrote:
最近這棟樓蠻熱鬧的...(恕刪)
L大 您好
熱鬧點好 要過年了~
祝大家萬事如意 好運汪汪來
感謝您幫助我更加有效率
我現在滿腦子只想著我要如何:
2hr 輕鬆游3.8K
接著 7hr 騎180K
再用 均速 8分半 跑走 42K
回家吃好料
現在與接下來的所有的一切
都是要達成這個目的
———————————————————————
吃能量膠真的得練習 ...
補給的timing真的得適應 orz
後來我買了放能量膠的水壺 直接放進去
BCAA飲料我也在嘗試 哈
還有日本的soy joy , calorie mate 各種有趣的零食
訓練台真的大愛 太有效率了
裝了休息把 但我發現不適合目前我的車的fitting
現階段 我還是用變化握把與站姿踩踏來調整疲勞
體能的部分 我有按順序設檢核點來提醒自己
1. 是否能游完3.8k 輕鬆接單車100k
2. 全馬是否能輕鬆完成
3. 健身房模擬標鐵 最快多久 可以幾次
4. 週末清晨河濱模擬180k
(我最怕的是第四個 摔車的陰影還在)
現在說放棄只是 easy escape
我繼續選難的路走 走多遠是多遠
ps. 聽說女生跟男生的思考不一樣
我的思考是 挖賽 花一萬五 報 226
= 敦促我每天運動 減肥比私人教練還有用
= 斷捨離人生 原來我一直以來浪費時間在不重要的事情上
= 原來好多人跟我想法不一樣 世界真好玩
= 就算我失敗了 我也能近距離觀察別人如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