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幫我推薦一台平價咖啡機?

關於這台的沖泡系統,我印象中應該是電熱板加熱式的,而非一般的鍋爐式,我家裏的舊型卡布蘭莎cp-111就是鍋爐式,按沖煮開關將水打入鍋爐後加溫,溫度到達設定值停止加熱,這時裝上濾把,沖煮時冷水會流進鍋爐補充,所以幾秒中內加熱燈會再度點亮,以維持水溫,這種方式當應用在家用機的小鍋爐時,沖煮時水溫會有不小的變動,影響咖啡口感,所以後來改進的cp-112就改為電熱板式,只要控制好流速,就可以維持一定水溫.

所以你們的咖啡機式正常的,開機後電熱板先預熱達設定值,沖煮時,水會流經電熱板,所以這時電熱板當然要再度啟動加熱,因此加熱燈立刻亮是正常的!

另外,大多數平價的家用機濾杯都是蓄壓式設計,所以沖煮後咖啡粉濕濕的是正常,如果太濕甚至有積水現象,表示填壓不足,可以適度加大填壓力道,但是也要小心,蓄壓式濾杯如果使用太細的咖啡粉就不要用力填壓,這會使水無法流出而導致把手爆開!一般而言,這種家用機用的咖啡粉磨到用手指戳有些微刺刺的感覺(比正統商業機使用的刻度大個1~2格),再仔細用力填壓,填壓前,可以用一根小棒子將濾杯內的咖啡粉平均戳幾下,避免有些較大的粉團堆積,造成沖煮不均勻!

所以使用這種蓄壓式濾杯的機器,不必完全依照一般營業用機的要求,機器的設計本來就有差異了,這台機器能不能做出粉餅跟咖啡好不好喝根本無關,與其花錢花心思去試驗,倒不如去買好的,新鮮的咖啡豆,這泡出來的咖啡不會讓人失望的!
chennet wrote:
關於這台的沖泡系統,...(恕刪)

chennet兄
沒錯,小弟前面也說過沒有咖啡餅也可能有好喝的咖啡~
^^
雖小弟鍾情於製作咖啡餅,如Steven168兄所說比較好清理吧
其他好處想不到
哈~
^^

ivan兄
分享一個不錯的網站:
他有有提到一杯好的咖啡不是30秒是最好,而是有各簡易的公式~
萃取多時間就要短一點,萃取量少時間就多一點~
http://www.baristaguildoftaiwan.org/index.php/topic,24.0.html
你可以聯結去看看~
個人部落格 http://gundamcofee.blogspot.com/
tom_gundam兄:多些你一路熱情的回應,小弟獲益良多,尤其是你分享的一些連結,真的很棒!其中有個你同事的心得筆記,可真是步驟詳細,又淺顯易懂,希望這篇文章不要沉了,造福許多愛喝咖啡的同好。


chennet wrote:
關於這台的沖泡系統,...(恕刪)

chennet兄的意見我會好好參考,確實家用機不需做到跟外面一樣的情形,好喝最重要!小弟會再慢慢研究怎樣沖出一杯好咖啡,也請各位專家繼續指導!
tom_gundam wrote:
chennet兄沒錯...(恕刪)


Tom兄: 雖小弟鍾情於製作咖啡餅,如Steven168兄所說比較好清理吧, 其他好處想不到....
>>沒錯! 自從追隨Tom兄將濾杯換成La Pavoni並於咖啡萃取後接著打奶泡(或純放蒸汽不打奶泡)便可輕鬆做出咖啡餅, 弟以為其目的僅為較易於清理濾杯。

citycafe兄: 一杯好的一杯拿鐵,比例應該是多少? 若是要美式咖啡,我是應該萃取完濃縮咖啡再加白開水是嗎?比例又是多少呢?是直接用它的出水口加嗎?咖啡會不會因為這樣噴射而酸掉?
>>按書上說, 一人份的拿鐵是30ml的espresso加210ml的發泡牛奶, 但弟同意Tom兄所言, 抓自己喜歡的口味比例即可。 至於調製美式咖啡, 弟是以2:1的比例直接以EES200的熱水稀釋製成, 但不是直接用它的出水口加, 而是先以量杯接熱水再倒入裝有espresso的壺中, 提供citycafe兄參考。



tom_gundam wrote:
chennet兄沒錯...(恕刪)

感謝TOM兄提供的好連結,這篇文章很有意思,值得仔細讀,這個網站也不錯,已經加入收藏了。
謝謝各位的抬愛
小弟只是秉著好東西和好朋友分享的心情和大家分享好東西.
那位同事很認真的做筆記,寫的比我還好還詳細說~
^^
希望大家踴躍回應:
最新的心得:
音響與咖啡:(Marriage between audio and coffee)


咖啡與音響?(Audio and Coffee?):
I had changed the power plug and power cable for my audio system for a long time.
But I never use this change in my coffee system.
One day I want to change it,I can tell the good coffee rate is more higher in audio power plug than old power plug)
一般都是想到音響放出的音樂可以讓飲者覺得咖啡變好喝.
可是鮮有人把音響的音質小調整也用到咖啡機上且告訴你差異.
小弟很早在舊家(現已搬到新家一年多)就已經把那邊音響用的電源牌插給換了,
舊家之前的更換過程:(Recorded the power plug and cable change in Old home)
http://home.pchome.com.tw/online/axh677/G.html
有天無聊的想到"把咖啡機和磨豆機用的電源牌插換了會怎樣?"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體驗使用候才敢把這邊文章分享給大家:
肯定的回答,換好的音響排插有差異,煮出好咖啡比例更高了,
可能機器的穩定度更好得到要的電流的緣故~
若您對咖啡機與磨豆機在使用好的電源牌插之於脆取的咖啡會和音響之於聲音一樣有質疑?
且您和我一樣無聊,可以嘗試看看更換音響用的電源牌插給你的咖啡機和磨豆機.
請務必住意更換電源牌插的安全,為了安全沒有把握請您找專業人士更換.

底下是原本咖啡機用的松下牌插(This is origal power plug for my coffee system


底下是原始的網誌連結:
http://gundamcofee.blogspot.com/2008/04/feeling-of-old-thing.html
ps:小弟再更換前後的這段期間,對於萃取咖啡的技巧和細節沒什突飛猛進,
每天早上一早起來製作咖啡的技巧與手法前後還是一樣細心一致,
所以應該算小有參考價值.
個人部落格 http://gundamcofee.blogspot.com/
這是小弟咖啡路上的第一朵小花.
This is the first smaller flower in my coffee travel.
From EES-200

個人部落格 http://gundamcofee.blogspot.com/
tom_gundam wrote:
這是小弟咖啡路上的第...(恕刪)

哇! 恭喜Tom兄拉花成功! 這是您的一大步! 不知有無影片可分享? 小弟還再努力學拉花中....
Steven168兄
說真的EES-200要拉出這朵小花,前後花了快一個月
不過苦盡甘來,手感漸漸熟悉應該可以越拉越好.
我是這樣勉勵自己,影片下星期看能不能POST,因為今天已經喝兩杯咖啡了.
有好拉花除了奶泡要綿密細膩外,拉花杯是不能精準控制到奶泡的量也是"最後關鍵".
如果小弟用的拉花杯是之前TIAMO開口那麼大,依我的"蠢手"大概一大陀比較乾的奶泡會直接下去咖啡杯.拉出同事之連結那樣。
當然現在有打得比上次影片更綿密奶和泡混合均勻的奶水,才會最好控制拉花。
搭配Motta的可以較精準控制出奶量和化的軌跡.
這段我再想辦法分享給您,小弟也知道很多人享用EES-200想學拉花.
個人部落格 http://gundamcofee.blogspot.com/
挖~
真羨慕!!
拜託將祕訣分享一下,越詳細越好!
可不要藏私阿~
希望有天我的ees200也可以做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2)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