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V60搭配匿名2的前輩嗎?

1953li wrote:
幾公克的豆
幾西西的...(恕刪)


感謝大大指教

那如果以我這幾次手沖失敗的狀況

都是味道很淡且喝起來透明水感很重

是否該先調整將粉磨需要一些

然後注水時水量小一些 時間慢一些

 讓粉能被完整萃取

至少先達到有「咖啡味」

再來調整細節 例如苦澀或過酸

不知道我這樣的方向對嗎
您好,我是手沖新手,也來分享一下個人的小心得。
喝咖啡的歷程是 3合1 -->法壓 -->摩卡壺 -->手壓濃縮 -->目前以手沖為主( 較喜歡較濃的風味 )。
大多使用 Kalita波佐見燒砂岩陶土01梯形濾杯 ( 雖然各式的濾杯都買了),30幾個。
淺,中焙咖啡粉15克,比二砂糖略粗一點,水溫90度左右,悶蒸後小水緩慢平均內外繞圈一注到底,連悶蒸的總注水量200克,得咖啡液160~170克(目測)後,把濾杯拿開,時間大約是1分30~50秒,此時濾杯裏大略還有一點點水及泡沫,如果覺得太濃就再加20~40克的水稀釋,到目前為止,個人覺得還不錯喝。
You Tube 上有元食cafe ,內容大多是咖啡濾杯及沖煮分享,有空可以看看,我個人看了之後是受益良多。
咖啡豆是一個很不穩定的東西
因為大概是:

50%取決於生豆處理
30%取決於烘豆
20%取決於萃取

萃取只有萃取30%的內容物
有一個很大的可能,這個咖啡師的味道,不是你喜歡的
很多自家烘豆都有單杯,喝到喜歡的買半磅,把他的味道當成你的標準
再去調整自己的萃取

我的完全固定
20g萃取300CC
悶蒸38-40cc
第一段大水量繞圈注到200,約濾杯7分滿
第二段大水量中心拉到咖啡牆,轉小補滿到總水量380,取下壺300cc

把它想成要從咖啡豆裡榨出30%,很線性的釋放
注水大攪拌快釋放的多
注水少攪拌少,完成目標的總萃取CC數
也可以完全不分段,但中間就少了補救的機會

最近有發現虎記的youtube提到用額外湯匙攪拌
第一、二段結束用茶匙小力攪拌
風味會有很大不同
但冷卻後雜味變多
我個人認為手沖的變數真的很多, 雖方便但易學難精.
對新手而言 ( 我就是 ) , 信心的建立很重要, 先快速學會沖一杯自己覺得還不錯喝的咖啡,
有了信心就有興趣, 才會繼續精研下去. 經驗就可以慢慢累積了.
這半年來我的粗淺心得 :
1, 咖啡豆不能買太便宜的, 大買場的不合適 .
2, 豆子最好自己磨,對新手而言, 3000元上下的手磨就合用了,粉磨得略粗一點點.
3, 剛開始粉水比不要太高, 高濃度低萃取比較不易失敗, 太濃加點水就好了, 自己的口味自己調整,
沖多了就容易建立自己喜歡的風味了.
以上小小心得供您參考, 手沖愉快.
忘了版主是用匿名2 手磨, 抱歉.
迪諾先生 wrote:
小弟最近從美式自動咖...(恕刪)

hi,樓主你好,我也是匿名2配V60,我若買衣索比亞的中偏淺豆子,磨豆機就會轉一圈又7/12格,20g豆子配約90度水悶蒸約30秒之後再兩分鐘內沖完,總共兩分半鐘,咖啡液約300CC~350CC(覺得300CC用到20g粉總覺得有點浪費XD),沖完之後咖啡液攪一攪,隔個三~五甚至十分鐘後才入口,會比沖完直接喝來得濃郁。自己是還蠻愛這樣的口感,不專業但想說也跟樓主分享一下。
我是覺得如果磨豆機改1圈半甚至更細,用90度水就容易有苦澀感,可能跟我的沖煮時間和手法有關吧?但如果是中偏深焙我就會用一圈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