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ZPRESSO K系列磨豆機 (11-17更新開箱照)

upmika wrote:
今天剛好同事的C40(恕刪)

感謝分享比較圖
樓主的攝影技術超強!

前幾天借到一隻K-Plus實測
20g / 淺焙 / 西達摩桃可可 / 刻度80格 (每個人歸零的方式會略有差異)
大約40~45圈磨完
在粉徑粗細相似之下
K刀盤的磨豆效率的確比 JS/E-Pro/Q2 高些



至於磨豆時施力的強度
握住搖柄的右手其實還算輕鬆
因為K系列的搖柄最長
槓桿原理下施力臂越長,力矩越大,最省力

(搖柄長度比較圖,由上至下: Q2鋁 < E7鋼 = Epro鋼 < Js鋁 < K-plus鋼)

但握住桶身的左手就感覺吃力不少
原因有二:
1. K系列桶身直徑較粗,手小之人無法滿握
2. 桶身貼皮磨擦力似乎不太夠,所以左手必須握得更緊才不易滑動

抓握手感:
XTR wrote:

感謝分享比較圖
樓...(恕刪)


XTR大真的分析的超用心的,我認為K真的蠻有效率的,不過也因為這樣,在研磨義式粗細的中深焙配方豆,還真的會有進豆量大所導致的阻力,也因此要用K來研磨淺焙的SOE可能真的會崩潰
upmika wrote:
XTR大真的分析的超...(恕刪)

用我的K Pro我發現手沖細度的話,剛開始啟動轉會比較費力點,後面其實都蠻輕鬆的,而且很快。不過上次用義式刻度磨給Y3,中淺焙的豆子,磨到我快哭出來,看來效率跟費力程度還是像蹺蹺板一樣無法兼顧的。

BTW,我發現1Z磨豆機從以前附贈的建議刻度都怪怪的,剛使用K Pro用他給的建議刻度,手沖9有點太粗,義式3.0用他家Y3無底粉碗版本又太細從旁邊流出來,調整了快一週才找到適合的刻度
Jeff0878023 wrote:

用我的K Pro我...(恕刪)


一直以來都還是要自己去調整合適的粗細
不過我用它建議的手沖粗細8來沖確實比較粗,不過也是給自己調整萃取手法,結果很迷人唷~
至於義式建議的粗細,我上次想說直接用建議的3.0來沖結果也是擠不出任何一滴,第二次調整成3.5就可以了,不過萃取壓力變大,下次應該要直接調整到4.0再來確認壓力跟流速,一點一點慢慢調囉~
upmika wrote:
一直以來都還是要自己...(恕刪)

同意,不過這樣最大的缺點就是找到這包豆子刻度的甜蜜點時,半磅的豆子也快喝完了
請問有大大知道K pro現在是都沒有出咖啡握皮的版本嗎?
謝謝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