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Synesso成立推出了一系列咖啡機, La Marzocco發表GB5, 將PID溫控列為標準配備之後, 這十年來雙鍋爐(DB)與PID溫控, 幾乎成了新世代咖啡機的標準, 只剩下老廠繼續堅持著生產熱交換(HX)咖啡機.
或許在營業的場合(咖啡館與餐廳), 大型DB+PID的咖啡機, 為業者提供了穩定品質的咖啡販售, 但對於玩家而言, 煮出每一杯味道都一樣的espresso, 就代表著好喝與感動嗎?
記得當年還在用Rancilio Audrey時, 出來的咖啡品質不太穩定, 一方面Rocky不是台很盡責的磨豆機, 另一方面鍋爐僅有300cc, 按下沖煮開關的同時, 水溫就開始下滑, 這樣的espresso, 有時令我失望, 但偶爾也會令我驚艷. 幾年後換了一台營業機(12公升鍋爐熱交換雙口機), 只要沖煮前放放水, 冷卻一下沖煮頭, 煮杯espresso溫度到也不會歪到哪裡去, 使用起來是比小家用機方便多了, 蒸氣不用等, 搭配的mazzer super jolly微調也容易, 只是每一杯咖啡味道都一樣, 總讓我覺得怪怪的, 少了些什麼, 就好像手沖咖啡時, 可以改變一下水溫, 換一下手法, 為這批豆子去弄出最好的味道(畢竟每一批烘焙的豆子都無法100%相同), 如果換上了Technivorm Moccamaster來沖煮, 你就什麼也沒得做, 除了按下開關.
看著這十年來, 雙鍋爐幾乎成了標準, PID溫控更是到了極限, 我一直想著這問題: 如果不是營業用, 只是一台prosumer咖啡機, 難道非這樣搞不可嗎? 小機器搭配迷你雙鍋, 就真的穩定? 穩定又直接關係著美好味道? 絕對溫控之後的下一步呢? 開始變壓(pressure profiling)? 或不會以後又流行可變溫可變壓? (笑) 也或許有一天, 咖啡機會內建Linux系統與WiFi, 讓我們可以從手機或筆電操控一切呢.
你以上所說皆有可能,只要有資金我們可以像賈伯斯一樣改變世界。
覺得需要就改吧
tjchung wrote:
自從Synesso...(恕刪)
其實...... 咖啡機用網路連結 手機 APP 的機種,已經有了喔 !!

小米 下一步 應該很快的會出 咖啡機了吧 ?


https://itunes.apple.com/tw/app/rocket-r60v/id1073102815?mt=8














tjchung wrote:
自從Synesso成立推出了一系列咖啡機, La Marzocco發表GB5, 將PID溫控列為標準配備之後, 這十年來雙鍋爐(DB)與PID溫控, 幾乎成了新世代咖啡機的標準, 只剩下老廠繼續堅持著生產熱交換(HX)咖啡機.
或許在營業的場合(咖啡館與餐廳), 大型DB+PID的咖啡機, 為業者提供了穩定品質的咖啡販售, 但對於玩家而言, 煮出每一杯味道都一樣的espresso, 就代表著好喝與感動嗎?
記得當年還在用Rancilio Audrey時, 出來的咖啡品質不太穩定, 一方面Rocky不是台很盡責的磨豆機, 另一方面鍋爐僅有300cc, 按下沖煮開關的同時, 水溫就開始下滑, 這樣的espresso, 有時令我失望, 但偶爾也會令我驚艷. 幾年後換了一台營業機(12公升鍋爐熱交換雙口機), 只要沖煮前放放水, 冷卻一下沖煮頭, 煮杯espresso溫度到也不會歪到哪裡去, 使用起來是比小家用機方便多了, 蒸氣不用等, 搭配的mazzer super jolly微調也容易, 只是每一杯咖啡味道都一樣, 總讓我覺得怪怪的, 少了些什麼, 就好像手沖咖啡時, 可以改變一下水溫, 換一下手法, 為這批豆子去弄出最好的味道(畢竟每一批烘焙的豆子都無法100%相同), 如果換上了Technivorm Moccamaster來沖煮, 你就什麼也沒得做, 除了按下開關.
看著這十年來, 雙鍋爐幾乎成了標準, PID溫控更是到了極限, 我一直想著這問題: 如果不是營業用, 只是一台prosumer咖啡機, 難道非這樣搞不可嗎? 小機器搭配迷你雙鍋, 就真的穩定? 穩定又直接關係著美好味道? 絕對溫控之後的下一步呢? 開始變壓(pressure profiling)? 或不會以後又流行可變溫可變壓? (笑) 也或許有一天, 咖啡機會內建Linux系統與WiFi, 讓我們可以從手機或筆電操控一切呢.
...(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