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朋友別學!這是單純要靠斧頭分離較粗的樹幹其中一個方法,也是timber sport 比賽項目之一。
可能玩斧頭的人不多,大部分人覺得也就是個工具,所以大多停留在一定要怎樣怎樣才是對,誰家比較利,誰家比較耐用等等。好像世上任何事都非要有標準答案不可。牛頓三大運動定律也不完全是恆真的定律,那只是在大部分的環境下是"定律",白目如我,喜歡去找其他可能性。
劈跟砍是不同事。劈,你的開鋒要多少度? 砍,要多少度?砍啥木頭?綠木還是乾木? 軟木還硬木?

通常也有個答案,在我收集及過手這些歐洲,美國,澳洲斧頭後,我傾向得回答是: 你多試幾把你就會知道什麼合適,不用人云亦云。那怎樣才是爽?
爽就是我有不同斧頭的型態(pattern),拿斧側角度小的去砍,拿斧側角度大去劈,拿手斧去郊遊,冬天要去林地久待就拿把帶70cm把手 配1200g的頭,處理木材更有效率。在家就闊氣拿把澳洲式的2000g-2500g 80cm爽劈木頭,練練身體。甚至我白目反過來操作也有。就是好玩。你大可以拿3000-5000 g 的splitter,說那才是正確,但我就是不喜歡用專用的splitter。帶出去也嫌太重。我偏偏喜歡拿其他斧頭劈柴,我連在庭院喝咖啡曬太陽都要斧頭陪,實在不喜歡splitter,覺得不好看。你也是只想跟心儀的對象在庭院喝那咖啡對吧?


說到效率,還不能忘記"耐用",耐用就是能在砍完硬木,運氣差劈到木材裡面殘留的枝塊,鋒還能維持住,刀鋒若能停留在指甲上,那就賺到。這是19世紀的伐木工一般在一輪砍伐後,通常會做的小測試。看誰過了中午還是把屠龍刀,誰該掏出磨刀石,最慘的回supply & service找挫刀去了。
先不管金屬HRC 50 55 還是60,刀鋒要維持得住就要看你的"bevel"(斧側打磨處到刀鋒的部分)及"bevel angle"怎麼磨的,那是一般刀鋒基礎。一般廠家就是給你在斧頭刀鋒處用機器磨利就了事,但事情沒這麼簡單。不然gränsfors 就不會是gränsfors。簡單來說,斧頭的刀鋒要耐,屏除HRC及熱處理因素後,就在bevel! 斧頭的bevel 通常會選convex(凸面型)。凸面型在砍時會減低砍入時的阻力,增加砍入木頭的深度之外就是提供刀鋒穩定的基礎。當然角度也要搭配考慮。大家有大家的見解,我這裡就不廢話了。
下面是Helko(北美版) Hultafors (歐洲), Gränsfors 的原廠安裝,你覺得美嗎?我覺得一般般,的確是個腳踏實地 user沒錯,但然後呢?別以為Gränsfors配上植鞣皮革護套就是逸品,馬上變身品味人士,帥的跟Ryan Gosling一樣。Gränsfors 的皮套鉚釘處理,讓我的刀鋒鈍了不少次(好,我很粗暴。。他的斧頭還是很棒啦),更別提其他大廠。所以我決定自已做刀鞘。





以前剛拿到就被我畫破,有次掉斧,刀鋒直接砍進鉚釘鈍掉,實在離我心目中的逸品定義差太遠。
一般來說,斧頭把手使用硬木如北美胡桃木(Hickory)搭配軟木如白楊(poplar)楔子 那叫做正常。
但是玩斧頭及收藏斧頭的人可沒放在心上。因為那叫做工業標準,廠家批量生產能維持一定品質且容易加工,材料來源穩定,成本控制容易,玩家在意的是我今天想用蛇木,玫瑰木,中南美的Cumaru還是西非的Bongossi 做把手,搭配啥楔子,紫心木,紫檀木,橄欖木,斑馬木,顏色反差美不美,俐落一字紋,十字紋,交叉紋,還是混木,那才叫爽。玩家把斧頭拿去客制化,拿去跟其他玩家交流,拿去跟鄰居現寶,拿去送給爸爸當生日禮物。所以別拿一把50美金的斧頭跟一把300美金甚至是600美金的斧頭比,不管是理性還是感性都不在同一個層次。大家追求的不一樣。60年前到電鋸及液壓普及前,斧頭還是家家戶戶必備的工具,60年後的今天,斧頭已經不在是有效率的工具,頂多是個不可放棄的工具,畢竟人類使用了1萬多年。大多數人把他視為工具,有些人,把他當作收藏品,我把他當玩具。砍木頭不是工作,是我的休閒活動。

我修復的斧頭是已歇業斧頭製造商生產的。不會在工具賣場出現,他們多是1930-1987製造。這些公司大部分早就倒閉歇業,除了Gränsfors, Hultafors, Helko, Ochsenkopf等。 我也不喜歡拋光斧頭,我喜歡他的舊舊的patina,所以儘量只做除鏽並盡可能降低移除金屬的工序。運氣好的話還能保留原廠的印記或鐵匠的名字縮寫。
下面其中一部分還沒有修復的斧頭,還在等我的木材到齊,相對濕度被風乾到一定程度後,才開始。

斧頭有蠻多可以聊的,我想應該很少人會對這東西有興趣,來01就是想說看有沒有同好一起交流交流,並且跟大家一起分享。有興趣也可以去IG看影片。我沒有Youtu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