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盃過了,瓊斯盃來了,台灣籃運的問題倒底在哪裡?

剛結束的亞洲盃,
小將們帶著亞軍回來了,
大家討論熱烈,當然不免比較中華隊一軍這群我們又愛又恨的球星,
而之後接著而來的瓊斯盃,更是讓大家期待的一個戰場。

然而,最近在找鍛鍊的資訊時,
看到一篇名為"人間兇器【瓊斯盃】"的文章,(籃球一隅間拾得/痞客邦PIXNET)
卻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思維,有些人是被操壞了?
讓我不禁思考,以前只認為這些球員不認真,是對的嗎?

籃球在台灣是除棒球外大眾關注及參予程度相當高的運動,
甚至學生體系的比賽比棒球還多,
小朋友有籃球訓練營,高中HBL,大學有班隊、系隊、UBA...等,
籃球場到處都有。但到了職業體系卻搞不起來,退成半職業。

台灣的運動,通常都是國際賽揚威,帶動國內賽熱潮,
但養成體系間,存在問題卻缺少政府關注與重視,
籃球相對於網球,高爾夫球...等運動在培養時所需的經費要少很多,
而參予的人又這麼多,怎麼會選不出優秀的人才?

個人認為是缺乏好的訓練體系,這體系中重要的人─教練,更是影響重大。
一個領頭人,正確的教導,以及完善的訓練安排。
大家出去若能代表國家,我相信一定都是希望能表現好為國爭光,
沒有人想要丟臉(少數老鼠屎不論),但為什麼得不到好成績?

教練教導無方?訓練不足?

短期賽,一些需要長期訓練的東西,很難在短期賽去安排,
這需要平時的教練的規劃及球員自身的自主訓練。
所以平時的教練要做好長期的規劃及安排,
短期賽的教練重點在讓這些來自各地的球員磨合。
平時訓練規劃不佳(過少或過多),戰時壓縮的訓練,
球員就容易折損。(剛好棒球最近有新聞談到Lamigo用投手的問題)

有意識,有意志,有鬥志,還要有良好的訓練與使用。
個人覺得,我們缺的,是好的教練群(體能/技術與技巧/戰術磨合)
一個完善的訓練體系<類似世足德國隊>。

不知大家的想法如何?

唉~15151515151515!

chienchiati wrote:
田壘.陳信安...那...(恕刪)

十年前如果也有戴維斯抗內線呢?
十年前如果籃協也請來NCAA的防守教練而不是請錢一飛和李雲光當總教練呢?
在十年前台灣籃協保守的情勢下,陳信安不斷衝撞體制,移地訓練滑倒從此韌帶大傷,赴美挑戰回台也要被判球監
陳信安也才剛退休沒必要這麼酸

陳信安耶~~大哥!!
光看他直到退休的那一天,身材都沒走樣,就知道他是個有在自我要求的人!
你這樣酸,酸錯人了吧?

chienchiati wrote:
田壘.陳信安...那些所謂的球星有用嗎?
台灣飛人???

凱倫 wrote:
陳信安耶~~大哥!!...(恕刪)


+1

陳信安真的是個先軀者,只可惜沒有人接上棒子。

酸很容易,人家可是用生涯在賭。
籃球員少上點電視節目,少擦點髮膠
少做秀,少耍帥,我想女球迷可以從國、高中部變成大學部
現在有個前籃球員還去主持十上丸傢,超威
看看國外的籃球員,人家電視播出的都是去社區關懷兒童
而不是上電視去講八掛,討論私生活,甚至被醫粥勘拍到
一年有9個月以上的時間都在碰球、練體能
5年下來參加、集訓各個大小盃賽
能夠堅持下去的有幾個?
別人是花了幾乎半輩子的時間在努力,你在把妹上網打電動的時候他在練球
夏天你吹冷氣的時候他在體育館揮汗
冬天你躲在棉被的時候他也在體育館揮汗
還能夠要求那些球星什麼?
打籃球的球員也是人,你可以說他不積極,但說人家不能抹髮雕好像怪怪的吧
他也是人,難道打籃球一定要蓬頭垢面的才是標準嗎?
chienchiati wrote:
田壘.陳信安...那...(恕刪)
台灣球員最大的問題跟現在的NBA球員很像,年輕的時候常打體能球,30過後下滑的很快!
如果能像鄭志龍那一代球員讓技術更細膩,其實身高的問題並不是這麼的絕對,而是信念,
這次的亞洲盃可以看到,多個Q.Davis其實帶給大家的不是絕對的主宰力,而是團隊信心,
Q.Davis其實也沒比吳岱豪高壯多少,但打球的認真態度跟防守的意志力確實有明顯差別,
此外這次的亞洲盃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小將都常常切入傳球,中距離投籃跟半場盯人防守等,
在攻守兩端都消耗對手更多體力,然後常打快速反擊,劉錚外線準切入犀利又不流於單打,
整體來說團隊感來的比之前都還好,當然,教練團牌子大也是有影響的,但最終還是靠團結!
fancyfree wrote:
剛結束的亞洲盃,小將...(恕刪)


走美式方法是最簡單又有效的了,但是不能只是看表象盲目學習而已,而是要去思考他們為什麼這麼做。

其實一個教練並不是什麼都會。你必須自己思考,並且實際累積經驗。有時候某個人在某方面有獨到之處,而某個人在某方面有盲點,適時的提點一下是很有幫助的。
我誰呀,我瑪爾Gy耶!
身材輸人不要緊,可以找外援。
但是拼勁和紀律不能輸。
看看偽職籃SBL,那是有紀律的籃球嗎?看看場邊的觀眾,你就知道真正熱愛籃球的人根本不看SBL。
拼勁?防守時讓個一大步是怎麼回事?
還有長髮披肩的怪現象,這類的肢體接觸運動為了避免影響競技與可能鬥毆時受傷,都會要求整理頭髮,
但在台灣你卻看到長髮前鋒的特殊現象!紀律在哪?
場下穿著形象要顧,但不是叫你們抹髮膠準備上場濫投,還態度咧!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