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上幾個條件看周儀翔,劉錚,會發覺他們也都是非常功能型的球員,表現並不全面,攻守及助攻數據絕對會說出他們的長期表現.世界杯預賽對菲律賓,對澳洲,對日本,表現一覽無遺,優點是偶有佳作,但放在四十分鐘全程的比賽來看,表現就顯得那麼軟弱無力,毫無章法,杯水車薪了.


不如好好檢視 籃球適不適合亞洲人比賽
籃球是一個好運動 但適不適合黃種人比賽又是一回事
就算是混血 先打不贏歐洲白人 美國黑人就不用說了
真的要改 不如改全黑人球隊
黃種人球隊是沒戲唱的


看看中國U17成績
https://www.fiba.basketball/world/u17/2018/team/China#|tab=games_and_results
基本上 稱霸亞洲的球隊 去到世界
但....我真的很少看到台灣球員體態練的壯的
(除少數兩三位,而且練壯在台灣都是強的)
這代表,我們先天不足再加上最重要的後天不練
至少練壯不用天份、DNA吧~
已豪哥為例,他非混血,為什麼他不怕歐美(黑白人)
因為訓練及已習慣對抗
在台灣,200公分當中鋒用不當前鋒後衛練
一但習慣,打國際絕對吃鱉
矮後衛不練壯,根本就不用玩了
還有態度,就算輸但有拼就給掌聲
看看nba球員重訓肌肉練習,根本是當健身選手在練
很多nba年輕球員都是練壯後爆發的
天份重要但是命、訓練更重要因爲誰都可以練
就台灣國手球員平均體態來看,光看練重訓應該只是半套~
但也不能全怪球員,因為球員想練,但沒有環境器材,沒有專業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