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ink_blink21 wrote:
看了討論串發現台灣還...(恕刪)


我在台中我到過的球場有僑光科技大學,東海大學,嶺東科技大學,福科國中,西苑高中,我只親眼看過2個人能夠灌籃身高在180~183cm加上我自己共三個(我183cm/80kg),其他人怎樣練我不知道,但是他們身材一樣很結實
我自己是做重訓苦練出來才跳得高,個人是身體素質比較不好的類型

當然自high的同時也被球場白日小屁孩酸過,在僑光被小屁孩酸說那裡的都是國小矮框,那小屁孩說他國中就可以灌了,我叫他灌一次,他就跟我說身體沒熱開不想灌,僑光科技大學的操場跑道那邊的球場是比賽用的框,籃框有彈性不會被扯掉,很不錯

以我這打球的來說能灌籃的真的很少,想灌籃就必須下一番功夫苦練,尤其以黃種人來說,球場上多得是只會嘴砲不會實際付出行動的人


---------------------------------------------------------------
還有再補充一下,關於籃框的高度,國際標準是10ft=304.8cm,不管是NBA或是台灣的SBL還是各大學,都是一樣的的高度,我上面提到的地方高度都一樣(通常比賽用的框籃板下緣會比較高,和籃框支撐架下緣切齊,所以就會有讓人覺得好像比賽用的框比較高的錯覺),差別在畫線,ex:NBA的三分線距離是7.25m,比台灣的遠了不少

小弟國中時大概164身高 可以單手抓三角架 勉強削到框

現在168 幾乎沒激烈運動 偶而上上健身房 一個月打一次籃球左右

年過30 還是能輕易的整個手掌巴在籃板上

雖然有退步 但應該是運動量不足...


我覺得彈性多少有天生 但後天可以訓練肌力跟正確姿勢

後者很重要 會不會跳差很多...


就像單槓一樣 有臂力不會抓的一堆 (新兵一堆一下不到)

後面抓到技巧 隨便也6~10下...
與其練彈跳力
不如多練投藍的準度吧
為何JORDAN職業生涯後期以後仰跳投著名?
跳得越高著地時的衝擊力越強
加上你我大多打的是室外水泥地板
跳躍力是真的可以練的

以前 再還沒有練之前
離正常框 摸框 我根本不敢想
當時 連 板都摸不到

練了之後 板可以碰到 離籃框 大概只差1~2指節
不過 一切都是.....遠目

當時是 高2的時候 17歲 現在已經25歲了
當時的身材是 175 /75 上下徘徊
現在是 175/82 所以 連跳都跳不太起來了 可能只有幾塊豆腐高吧

當時 有個奇摩家族 專門教練跳耀力的 我還有留一些資料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囉

原本是 PPT 我把他 變成圖檔 分享給大家

一開始練 是真的很痛苦 隔天早上起來 腿都是酸的
第一個禮拜基本上都是這樣 連上下樓梯都會軟腳(不誇張

之後就會比較習慣了 要有成效的話 大概要持續練8周 才會慢慢看到成效
只是 沒有持續練的話 可能 又會退步了

以下是圖片


















頹廢小漢Orz wrote:
我在台中我到過的球場...(恕刪)





對!其實就是這個問題


籃框的高度…是否標準


能確保都是3.05m嗎?


所以我比較認同的是原地最大摸高,及跳躍最大摸高的數值


要不有人說可以拉框/灌籃或放硬幣在籃板上,結果不是標準籃板/高度,亦或是標準高度/小學籃板


這樣就沒任何意義了


----------------------------------------------------------------------

記得沒錯的話,一種地平至籃板下緣為275cm,另一種則是290cm嚕


--------------------------------------------------------------------



無巧不巧 wrote:
跳躍力是真的可以練的...(恕刪)



這個我有練,不過是AA4的

25cm+的高度,除非你超爛

要不我覺得只是練腳力的啦


blink_blink21 wrote:
對!其實就是這個問題...(恕刪)


對於高度問題,我問過體育組的人,他們都說是一樣的,都是標準10ft,我灌籃也一樣沒差,如果高度有差應該有的灌起來很吃力,有的很輕鬆

我以前在國外街上也看過籃框,在日本沖繩,那邊很多美軍,我覺得高度都一樣,差別就是台灣大部分的籃框都很陽春,如果吊籃的話籃框很容易就會被扯下來

至於美國我沒去過,但是還是可以確定是一樣高的,因為在東海有外籍的教職員也會去打,當然也有美國籍,我也問過他他說NBA的籃框和東海大學都是一樣高的,沒有比較高就是10ft

下次我想找機會用皮尺去量量看
想請教 頹廢小漢Orz
做重量訓練讓彈性增加是幾歲的時候?
因為每個人身體成熟期不同.20歲以前有可能是因為肌肉成熟的原故讓彈性增加
如果您是16-20歲維持好幾年彈性都已不會進步. 因為重量訓練才有突然進步. 這樣就有可能

國外的實驗是找一群人. 有實驗組和對照組. 做不同的exercise. 然後過幾個月再測驗彈性是否進步的
彈跳力是可以練的,但就如前面很多人講的,是有極限的,每個人不同,更可說天生已經注定了!

小弟身高173,在二十出頭的時候,可雙手抓框,勉強可單手扣籃,

問我有沒有練過?基本上沒有刻意練過,就只是一直不斷的打球,跳躍力就出來了,

不過在當初就差一點點就灌進,需要大概3-5公分高度時,我曾腳綁鉛塊兩個星期,

兩星期後真的順利扣籃了,但這也差不多是我極限了,後來再怎練也就差不多這樣,頂多增加彈速,

基本上以前打球一般鬥牛還真的很少很少看過跳躍力比我好的人,在台灣可能看不超過十人,

但後來去美國唸書後,真的自信整個被打擊,

一堆身高跟我一樣的黑人,單手灌跟吃飯一樣,而且彈速更快,爆發力更強!

我個人認為這根天生運動能力有差,我以前高中是田徑隊,一百跑十一秒多,跳遠約六公尺,

在公立學校是稱霸,但代表學校去比賽,看到一堆像是華僑中學的體保,隨便就把我幹掉,

除身材不如人外,人家天份也好,最重要是人家天天練!

目前已經三十五歲了,速度與體能彈性都有退化,但還是可單手摸框,

身體與體能的維持也是相當重要...

E見鍾情,獨E無二,The Best or Nothing, Only Mercedes-Benz!
whung7 wrote:
想請教 頹廢小漢Or...(恕刪)


個人今年26歲,健身時間約6年斷斷續續,職業軍人比較沒時間,退伍後開始認真健身+練腿部約一年多

因為個人是苦練出來,所以我認為辛苦鍛鍊身體還是會回報給你的

以前在部隊服役時是摸不到籃框的,國高中時也是摸不到的
即便能訓練 也不能都只把重點放在下半身
其實上半身也是很關鍵的
除非你跳起來摸東西不用手,否則舉手一定會帶動上半身
記得有實驗舉重選手彈跳力不比籃球選手低
即便黑人真的比較會跳 也看看人家全身的肌肉比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