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cyfree wrote:
剛結束的亞洲盃,小將...(恕刪)
近3年來 璞園的崛起 取代了 5年前 台啤 裕隆 這些老牌且朔造明星有經驗的球隊
讓我實在很感動 樸實無華的球員 蔡文誠 連續兩年拿到MVP 如果是在 台啤裕隆稱霸的年代
這種外表不出眾 甚至沒有爆發力 速度的球員 根本不可能上場的...
紮實的團隊球風 取代了華麗浪投的三分球 近年來中華隊在亞洲盃的比賽上能夠打出不少佳績
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為 教練團 球風的改變 對於外國球隊來說 或許也是措手不及吧
這次的亞洲杯....以前中華隊引以為傲的三分球 消失了(不是沒有投 而是投不進 但是卻不在濫投)
不再只靠三分打天下 取代的是籃下團隊的卡位 還有更多元化的進攻
除了冠軍戰輸給伊朗 身材幾乎沒有優勢的中華隊 居然籃板數都能領先對手
(當然 Q的存在居功蹶偉)
中年一輩的討厭台灣籃球 除了 鄭志龍 黃春雄 東方介德 蔡德福 李雲光 周俊三年代
帶給台灣籃球迷的熱血 態度 在後面接手的一代球員當中看不到之外 球員在場下的新聞
比場上多 甚至學起NBA那套 拍電影
我不反對 "明星球員" 去拍電影 朔造個人價值 這是球隊明星的建立 行銷方面是OK的
(以前的邱德治也拍過電影 很多籃球明星也都有拍廣告)
但是我反對的是 把"球隊" 整個就當作產品在推銷 把聯盟整個當作產品在推銷
..5~7年前的髮膠聯盟 就是讓我有這種感覺 自以為是NBA 球賽不好看 拼命推銷聯盟 球隊有什麼用
台灣人體格打籃球就是輸輸去...平均身高已經輸了一截不講,人口總數又不夠高,應該永遠看不到有基因突變出姚明的身高,要剛好有人能基因突變長出Derrick Rose那種生化人或是什麼半獸人體質的也不容易...
你可以繼續強調基本動作,基礎訓練,團隊精神,但是身體素質才是根本! 就算你像是Kano裡面每一球都用熱血去飛撲用身體去擋用靈魂去投,你也掩蓋不了一個事實就是每個國家的代表隊都沒有在混的
我能給的建議就是,混血吧,日本人混了一堆巴西人血統,造就一堆棒球籃球運動高手,連巴西人的唱歌都混出來了。現在開始大量引進洋將讓他們在台灣落地...生根...
20年後他們的小孩子總是有兩三個200公分以上的~
kuhow wrote:
胡隴貿是可惜了,HB...(恕刪)
高中197可以籃下殺四方
到了成年球隊就不行了
其實高中打完才轉型都太慢了 原因我說過了
不少身體素質不錯的球員,國高中打中鋒打得虎虎生風無人能擋,到了SBL或國際賽就吃不開
除非2米以上,否則應該早早往前鋒或後衛的形態去打
即使2米,最好也是練大前鋒,而不是練中鋒。有210再來考慮練中鋒。
練習中鋒技巧可以,但是不要固定只練中鋒,而要多練後衛的動作。
但是高中球隊需要中鋒,所以1米9以上的很多都會被抓去打中鋒
我們因此少了很多1米95左右的前鋒人才
因此 應該從高中聯賽就開放二米的外援~@@
中國大陸的高個子很多,其實可以開放他們高個子的高中生及大學生來台打球
我誰呀,我瑪爾Gy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