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籃球歷史上,堪稱射手的有嗎?

lovebean wrote:
嗯...這個詞在中文裡還蠻混淆的, 英文就清楚多了,
前者是shooter, NBA的Kerr、Hornacek、Kapono、Korver等是代表性人物,
後者是scorer, Bird、Miller、Ray Gun(年輕時)、Dirk、KD等都是恐怖射手兼得分高手,
若以台灣20年來的籃球員來看(之前的老前輩我沒見過他們打球),
Shooter的代表性人物毫無疑問是羅興樑, 巔峰期的楊玉明和最近的呂政儒也有這個味道,
Scorer的代表絕對是鄭志龍了, 林志傑和田壘也是, 壞掉前的周士淵也還蠻接近的,
(陳信安離開裕隆去美國追夢那年他真的很殺, 回來排擠到上場時間以後就逐漸GG了)
如果不考慮三分球的話陳信安可能也可以算是(吧?)...(恕刪)


的確,若用英文來分類的話就清楚的多了,
楊玉明跟張智峰在HBL時期,都可以稱得上是SHOOTER,
進入成人等級的聯賽後,楊玉明後期倒是練出了台灣後衛少有的背框能力,
張智峰則是在防守上下足功夫,生命果然會自己尋找出入....

有人提到的陳信安,對我來說他真得稱不上是射手,
他的投籃的協調性很差,出手時的手部運用很硬、拋射線太平、球的後旋不足,
而他過去打手球的習慣,讓他非常依賴上半身的力量去完成投籃動作,
仔細觀察他的出手方式就能發現,他的上下半身基本上力量是不連貫的
接球/出手的動作也沒有該有的先墊步,右腳對準籃框的準備動作,
可能台灣基層教練不太會要求球員的基本功練習,
導致陳信安投籃動作的壞習慣從高中延續到退休,從來沒有變過,
當一個球員沒學會用正確的方式投籃,那手感就真的只能看天吃飯,
投射真的不是他的強項,只能說他那亞洲人少有的身體條件,真的幫他加了太多分了....

至於您提到為啥洪氏兄弟威名如雷貫耳,留下的影像紀錄卻少之又少?
之前曾經聽過一位體育線記者前輩的敘述,
台灣籃協有官方紀錄的概念是近代才開始出現的,
但那記錄方式並沒有標準化、現代化,依然相當土炮,
我們至今並沒有一個合格的籃壇史料庫,
從前那些珍貴的照片、影像的紀錄,大多數是掌握在媒體手上,
不過對於報社或是電視台來說,受限於空間環境有限,資料並不會一直保存,
曾經有過一家媒體準備處理年代久遠的資料時,
主動詢問過籃協是否願意接手保存相關的影像資料,
結果籃協的回覆是:空間有限,無法接受,請自行處理。
結果這些不受籃協重視的珍貴的史料,就這麼被銷毀了!!
魯蛇咬溫拿 wrote:








小弟我不惑之年

會引這個題目
是對國內籃球射手的一個期待跟失望

如果你有看過HBL冠軍戰(兩戰爭冠軍,奇怪的賽制)
三民田壘+周士淵
力扛
再興抖抖雙塔吳岱豪+曾文鼎
那兩場比賽周士淵的表現

你就知道我在說啥了

也許我的標準比較嚴格,各位大大所述的那些國內選手,我真的覺得還是差了一截,不想筆戰,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標準,但小弟個人覺得,國內的球員,打自己人都很威,但是到國際比賽,就是不穩,尤其是恨死人的南韓,經常是被修理。

whung7大大提到的李忠熙、金賢俊、許載、文景垠
我想再補一個姜東熙.....都是恐怖的角色

至於CBA,已經在塵封在腦海裡了......(恕刪)


我記得許載好像有打過nba
不知道我是否記錯

Jason kid wrote:
(恕刪)...有人提到的陳信安,對我來說他真得稱不上是射手,...(恕刪)

陳信安完全跟shooter扯不上邊 (您的觀察真是入微, 對他投籃的特色完全描述到重點)
不過若是說scorer的話, 陳信安應該可以算是一個強力的scorer,
完全凌駕亞洲等級的身體條件與爆發力, 及在籃框附近優異的擦板手感, 得分能力不在話下,
當然因為他的外線投籃能力不穩定, 甚至連中距離也不是強項, 離最頂級的scorer還有一大段差距,

陳信安這輩不知道是不是因為2001年的大換血, 還是教練要求不夠的關係,
很奇怪的幾乎都只有投三分和跟往禁區切這兩招,
像這鄭志龍這樣可裡可外之外, 還有一手準到嚇人的中距離急停跳投,
讓對手完全摸不著頭緒防不勝防的進攻能力, 這一輩幾乎沒有人具備

不過今年看到劉錚使出過幾次而且命中率還不錯, 對他燃起了不小的期望,
未來10年的中華隊主力小前鋒就看你了, 加油~~
許載沒打過NBA
以前打NBA就不能代表國家隊了.

那時候NBA一直想慫恿李鍾熙加入NBA.但是韓國不放人
我相信李鍾熙有這個實力.
他在瓊斯杯美國隊Kevin Johnson(後來的NBA明星球員)面前得超過50分.


陳信安如果像韓國隊選手一樣準(不用到李鍾熙等級). 他就真的可以打NBA了

陳信安在國王隊訓練的時候,對方就告訴他他的外線不合格.
陳信安練習時投NBA三分線命中率大約50%.
國王隊告訴陳信安. 即使是長人Hedo Türkoğlu練習時三分線命中率大約70%.請信安多努力.
lovebean wrote:
陳信安完全跟shoo...(恕刪)

兩人相比,鄭志龍的動作比較陰柔多變,得分也有效率,不像陳信安靠爆發力打球比較容易折損,鄭志龍爆發力與彈力也很強,但最大的差別還是射程與準度,後來信安去璞園時幾乎變成控球前鋒,當年他基本動作與射球無法提升真的間接造成他職業生涯縮短
來談談這樓大量出現的洪濬哲、鄭志龍、陳信安三人好了,
以下單純整理個人感覺,以及聽一些前輩口述的資料,
沒有想要冒犯任何人的意思,大家看看就好,

如果要選出三個台灣最有代表意義的籃球員,
早古時期首推洪濬哲,CBA時期首推鄭志龍,SBL時期首推陳信安,
洪濬哲亞洲球王的地位不是國內球迷或媒體自己封的,
而是從第一屆瓊斯盃開打起,見識過洪氏兄弟威名的外隊封的,
當時洪濬哲的威力是亞洲頂尖水準,
但當時談起全世界的籃球水準,跟NBA的差距是天跟地的差距,
不像現在差距這麼小,美國隊要拿下世錦賽冠軍都不免要有一番血戰,
但無論如何,在亞洲籃球水平普遍薄弱的時空背景下,
洪濬哲算是台灣第一個,也是唯一不負亞洲球王稱號的硬底子球員,
這種感覺就好像如果把大帥張伯倫拉到現代,績效可能要打點折扣,
但在當時張伯倫卻是超越當代水平的存在,
洪濬哲在亞洲籃球的象徵意義就是如此!
即便如此,以當時的世界籃球水平和NBA的差距來說,
洪濬哲在亞洲的威名再顯赫,也不可能跟NBA相提並論!

CBA時期的鄭志龍,則是台灣第一位讓籃球員成為全民偶像的球員,
台灣籃球的風行程度一直比不上職棒,CBA時期更為明顯!
職棒明星的偶像魅力是遠高於職籃明星的,
鄭志龍偶像級的混血外型,加上出色的球技背書,
讓他成為第一個能夠無差別風靡台灣人的職籃明星,
當時有許多人即使不看籃球,也知道台灣有一個籃球員叫做鄭志龍,
當時宏國象跟裕隆恐龍兩支球隊所掀起的風潮,現在的SBL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有經歷過CBA時期的球迷絕對知道我在講甚麼,
在那個連明星賽都要分成北中南三地辦三次的時代裡,
因為鄭志龍而知道宏國象,又因為宏國象而進場看球的球迷,多到數不清!
鄭志龍象徵著台灣籃球員從球員進化成偶像的代表人物!

至於陳信安,則是台灣對NBA叩門的第一人,歷史定位無庸置疑!
不過比起洪濬哲和鄭志龍的球技在當代的水平,
陳信安能超越當代的只有體能,而不是球技,

我私心的認為,撇除久遠的洪濬哲時期不談,
鄭志龍是我心目中台灣史上最強球員的代表,
論綜合影響力的話,在鄭志龍退休後,
台灣至今沒有任何一個球員能摸的到他的邊,
鄭志龍的體能在當時的台灣球員裡當然也算出眾,但也就是比平均值高一些些,
當時的CBA裡體能出色的本土球員隨便抓就一把,
例如張憲銘,185公分可以做胯下換手灌籃的動作,
周俊三173公分也能扣籃,林建平速度快到一起步就抓不到了,
鄭志龍的體能並不像陳信安那樣強到如此出格!!
但鄭志龍卻有一項很恐怖的天賦:體力,
一個籃球員體力不好,再好的球技發揮都很有限,
他在球員時期是出了名的不喜歡訓練體能的球員,
但他卻可以像一顆勁量電池一樣,打滿全場48分鐘激烈的比賽不見疲勞,
球技發揮完全不會受到體力不濟的影響,
技巧方面,泥鰍龍是眾所皆知的油,
但其實他運球時的重心非常高,盤球能力普通,切入時頭又低低的看著地板,
如果是一個傳統的籃球教練來看,可能會要求他必須抬頭才看的到場上的情況,
或是要求他運球時要把重心壓得更低,
但鄭志龍柔軟的身體和優異的投籃技巧彌補了其他技巧上的瑕疵,
柔軟的身體讓他可以用各種刁鑽的角度進攻籃框,
或投或挑或切,都讓對手很難捉摸,
他的背框腳步更是一絕,台灣甚至少有本土中鋒有他那種靈活多變的背框腳步,
更不用說他的投籃技巧,手腕的運用是教科書等級的,
投籃時全身像個彈簧一樣,力量從腳傳到手上,完全沒有一絲浪費,
球投出後在空中劃出完美的進球拋物線,讓對手有一種看著窒息的感覺,
鄭志龍的球風就是穩定、狡猾;他退休至今,台灣沒有出過任何一個球員給我這種感覺,

陳信安初出道時期的風格,給我的感覺就是體能強到不講理,
強到其他技巧都不需要有,就殺翻台灣籃壇,
只可惜缺乏細膩的技巧,也沒有體能之外的專長,
讓這塊少有的璞玉始終沒辦法達到前輩在亞洲的境界,
可見台灣的訓練環境和觀念真的很落後,
加上陳信安接觸正規籃球的時間比一般從小就打籃球的國手更晚,
如果沒有優秀的教練督促他做基本訓練,一但壞習慣養成後就很難改了,

題外插花談一下林志傑,
林志傑的靈活性有,技巧也有一定程度的細膩,
甚至開創性可能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好的,
但穩定性和狡猾度差了鄭志龍一截,
不過林志傑在中華隊扮演的腳色也比鄭志龍更吃重,
如果在相同的戰術要求下,我不認為鄭志龍能夠做的比林更好,
有林志傑這種難得一見的大號PLAYMAKER,對中華隊來說真的是種奢侈的享受,

總結來說,洪濬哲在當時是亞洲最強,但不可能跟NBA相提並論的球員,
不過他卻是台灣史上在亞洲歷史定位最高的第一人,
鄭志龍則是我認為在台灣單一位置上,等級最高的進攻武器,
不過在亞洲歷史定位上不如洪濬哲,這跟時代背景下的競爭程度也有點關係,
洪濬哲時期,亞洲只有一個韓國的申東坡可以跟他相提並論,
但跟鄭志龍同時期的亞洲球員有:許載、李忠熙、金賢俊、文景垠等亞洲等級的球員,大陸也有王非、馬建、孫鳳武、胡衛東、劉玉棟等人,日本跟菲律賓當時也正處於他們口中的黃金世代;鄭志龍在台灣的確是第一,但出了台灣絕對不是亞洲唯一!
那鄭志龍距離NBA有多遠?
在他的位置上,同期的NBA正巧是夢幻一隊的時代...
看看當時NBA在SG這個位置上有多少三頭六臂的怪物,
就可以知道鄭志龍有沒有在NBA討飯吃的本錢了,

至於陳信安嘛,他讓台灣人對於自己的基因產生一絲絲的些微希望,
只不過那也更加確認了,亞洲人如果沒有體能或身材天賦,
要靠球技走向世界有多遙不可及,
(不要提林書豪,如果林書豪是在台灣打球,那他也絕對會被冠上飛人的封號,他的體能不比陳信安差),
講來可惜,當初籃壇大換血時,鄭志龍、周俊三等人尚有夕陽前的輝煌,
顏行書等人剛接棒,
台灣又出了陳信安、田壘、曾文鼎這一批可無縫接軌的黃金球員,
如果沒有那一段政治性換血的黑暗期,
這批黃金世代的球員養成,也許成果會更輝煌,
當年陳祖烈、劉俊卿等籃壇前輩,看到陳信安這批球員,
曾經驚嘆的表示,如果好好調教,絕對可以教出一支亞洲第一的球隊,
但如果就只是如果,一切只能交給想像...
Jason kid wrote:
來談談這樓大量出現的...(恕刪)

大大分析的真好

您的敘述好像龍哥真的在我眼前打球一樣
韓國的名將比起鄭志龍就有點像機器,亞洲當代找出能像鄭志龍般靈活又全方位進攻的幾乎沒有
韓國每一個都是三分+體力外掛+超回復,阿菲就是狠+髒+美式球風,當時的日本隊沒什麼印象了,但CBA時期對日本幾乎都贏面大,後來SBL會跟日本比肩我還小失落

鄭志龍CBA那時亞洲列強割據,西亞、中國等強權訓練上還較差,台灣有不錯的職籃環境與優質的選手,中華隊走到亞洲舞台算是有頭有臉,但也就是CBA結束後那段黑暗期,銜接斷層,走了一圈冤枉路,反觀當時默默起步的其他國家,"如果"對台灣來說太奢侈

基魯菲 wrote:
大大分析的真好您的敘...(恕刪)


射手是一大堆

要 "神射手" 才有用阿~~
周俊三 楊玉明

鄭志龍 洪氏兄弟

我覺得這幾個巔峰時期都很恐怖啊
準到 讓人害怕

基魯菲 wrote:
當時的日本隊沒什麼印象了


有啊,
日本巨人~岡山恭崇
身高230公分,
阿龍曾經打過他火鍋,還讓他跌個狗吃屎!
~~砍掉後~~就能重練??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