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腦鐵金剛 wrote:
聰明跟閃躲不一樣
一個是有能力,但做出輕鬆的選擇
一個是能力不足,不得不閃躲
球員老了自然會打輕鬆球
年輕球員打球閃躲自然不會強
好的球員就是你明知道我要切
還是會被我切
有這執著才會練得起來
所以常常有年輕球員雖然很強,但講不聽
就是堅持自己的模式
因為不堅持自己的模式代表他服軟了⋯
老了再去打聰明球
1.
我不太習慣用"你行你去打啊"這種話來回文,
但我想能一路過關斬將從哈佛進到NBA並有著中等以上實力的球員,
心態和技術上應該都比一般人要來的更堅強及成熟。
2.
林在NBA畢竟是黃種人體質,雖然切入得分不弱,
但畢竟不是那種變態級的"我要切入,你奈我何"的黑人身體,
而一流的個人單打動作,也不是林一時半刻就練的起來的,
更貼切地說,個人單打動作不該是現階段的林該專注去練的;
我反倒贊同林從現在開始就是用腦打球,而不是蠻幹,
依目前看起來林的確是在朝這個方向走。
當然低級失誤他應該盡量避免,這算基本功,無關單打動作了。
3.
要強調的是...用腦打球不代表就必須收著打,而是在出手和團隊間找出更好的平衡點。
我認為這林還在找"對球隊最好"的平衡點,
Kobe等其他隊友,也都還試著在擺拖一些惡習...,
其中5人在場,只要有其中一人太黏或者太閃躲,都可能造成球隊運轉不順;
簡單說,球隊仍處於磨合階段(磨合程度了不起30%~40%),這個過程會讓球隊或球員都極為起伏,
而林是磨合階段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當然壓力也會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