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NBA 跟國際賽的交流
國內觀眾都知道 SBL的水準跟可看性
可能根本不到要買票去看的等級
會看的都不太是去看球技 去看高個帥哥的年輕女性觀眾
因為女生普遍愛高的男生
主流的觀眾 有在打球的球迷搞不好都覺得 自己下場打SBL
都不會差到哪去 反正 投三分就好
但如果說要你去打NBA 你就知道不夠水準
我們國家隊搞不好都打不過美國高中全明星隊
要大家買票去看等級不夠的職業賽 就提不起勁
更別說還搞打架 的戲碼
我一直建議 SBL 組一兩隊精英 去加盟CBA
我跟你保證 票房就會起來
因為這樣會喚起民族意識 地區歸屬性的熱血
台灣根本太小 要打職業 消費國內球迷根本是不符經濟效應
碗大粥少
但如果你要挑起台灣人民的民族性
台灣人最強的是政治運動喔
jameslee0723 wrote:
態度!...(恕刪)
1.裁判沒有權威,沒有魄力,教練還可以去踹裁判的,垃圾忠每場幾乎都惡性犯規出拐,永遠都當沒看到,比賽沒有具有權威又公正的裁判,失敗。
2.球員訓練不足,除了簡嘉宏,SBL目前沒有一個像朱志清,徐東慶般有低位單打腳步的中鋒,沒有一個像鄭志龍般極具破壞性切入的前鋒,沒有一個像當年阿三哥,李志強般有助攻能力且富創意的後衛,從前鋒,中鋒,到後衛,都是拿到球三分球猛幹,偏偏命中率沒有一個比的上當年的曾增球或羅興樑。
4.洋將強度決定一切,SBL這幾年就是,哪一隊的洋將最強,哪一隊就是冠軍,大部份場次的勝負都取決於看洋將的臨場表現,本土球員沒有一個可以左右勝負的球員。
5.球員道德觀念太差,出拳打人,出腳扮人,恐嚇,罵髒話,什麼都來,場外喝酒鬧事,酒醉駕車,負面新聞不斷。
6.籃協沒有魄力,受限於各球團壓力,對於球員場外的一些重大違紀,或是球場內的重大衝突,都是像個小媳婦一樣,屁都不敢放,助長球員氣勢。
不要因為我的外表,就認為我是一個花瓶.....
pat2000 wrote:
籃球這個運動從歷史的...(恕刪)
你完全說錯了,台灣籃球早在喬丹加入NBA前就已經很興盛,的確與棒球一樣都視為國球,以下資料您可參考:
草創期我共參加三屆世運,1956年澳洲墨爾本獲第11名,1952年芬蘭赫爾辛基賽前臨時退出,1960年義大利羅馬拿第22名;世界杯兩度進軍,1954年巴西第2屆、1959年智利第3屆,都獲第五。這個階段前期國手台灣區有王毅軍、霍劍平、凌鏡寰、朱聲漪、陳祖烈、羅繼然等,另網羅港、菲華僑好手吳乙安、葉克強、黃國揚、潘克廉等,延聘美籍教練許備德、歐德禮掌兵符;智利第3屆世界杯,蘇聯、保加利亞兩共產國家,因政治因素拒與我方交手,中華隊兵不血刃贏球。
中華隊另參加1954、1958、1966、1970年四屆亞運會,分獲第2、2、5、4名,1960年起辦的亞洲男籃賽,我國是五個創辦國之一,1963年第2屆在台北舉行,中華隊參賽七屆獲第2、4、5名各2次,1次第3名;後期國手以台灣區為主,有陳金郎、謝恆夫、王永信、張克佑、張鈞、蔡柏圳、錢一飛、吳建國、陳恩鐘等。
中華男籃逢韓、日的傳統對抗,每屆都是壓軸大戲,中、韓尤具代表性,曾在1982年第6屆、1988年第12屆,兩度大打群架,裁判沒收比賽,「肇事者」同為中華隊曾增球,及七度當選瓊斯杯明星球員的南韓亞洲神射手李忠熙;而1992年李忠熙退休後,來台任中華職籃(CBA)宏國球員、教練,又與代表戰神的曾增球對上,極富戲劇;1999年第22屆,中、菲爆發史上最大群架,菲隊翌日提前返國,徒留遺憾。國際籃總1985年恢復我國會籍,海峽兩岸開始在國際賽同場競技,各級男、女中華隊戰績跌升互見,男籃從1985年大馬檳城第13屆亞洲賽起迄今10屆,只在1989年北京第15屆獲第三;1990 年北京亞運起迄今4屆乏善可陳;1993年在上海創辦的東亞運表現不錯,1997年釜山第2屆決賽,中華隊1分險勝地主南韓,勇奪第一金,2001年大阪第3屆又獲銀牌
25屆瓊斯杯中,與賽外隊涵蓋全球五大洲數十國家近300隊次,現轉戰洛杉磯湖人的「郵差」馬龍、「野獸」坎普,及已退休的後衛凱文強森、「上帝的左手」穆林等NBA球星,及巴西女籃國寶豪登西亞、美國球星蜜勒、現馳騁WNBA的萊思麗等巨星,都曾來台打過瓊斯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