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ke Air Zoom G.T. Jump開箱與細節介紹
說起整個「Air Zoom G.T」系列第一階段,將籃球場上的需求區分為「切入變向」、「快速移動」與「跳躍緩震」三項,以Air Zoom G.T為名的三雙鞋款:Nike Air Zoom G.T. Cut、Nike Air Zoom G.T. Run與Nike Air Zoom G.T. Jump也因應而生。不只是外觀風格迥異,細看配置也可以發現其設計邏輯上的不同,像是Nike Air Zoom G.T. Jump,就運用上更多層次疊加的中底科技,強化緩震、支撐與穩定的特色。
- G.T.Cut
- G.T.Run
- G.T.Jump
「Air Zoom G.T」系列的三雙鞋款,小編都有開箱過,以配置來說差異確實頗大,從鞋面到中底系統的部件上,都為籃球鞋領域帶來許多新穎的科技,Nike Air Zoom G.T. Cut以低筒的鞋身以及極低的中底重心感,強調出速度感與靈活性。

Nike Air Zoom G.T. Run則使用雙層疊加的科技為奔跑提供推進力,同時鞋筒、鞋面科技面料皆以輕薄為主,讓球員在全場快速移動、跑位的過程中更加無所拘束。

至於本篇開箱介紹的Nike Air Zoom G.T. Jump,不僅是中底的Zoom Air氣墊系統以緩震、反饋感為主,特殊的Pebax Jump Frame後跟穩定結構,也可以看出為了籃球運動而生的穩定與支撐性。

這邊為各位整理出目前「Air Zoom G.T」系列三雙鞋款的各項科技配置,若想從三雙鞋款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戰靴,小編還是建議到實體店點將三雙鞋全部上腳試穿看看,同時評估自身的球風特色來作選擇。
鞋款名稱 | 鞋面 | 中底 | 鞋墊 | 鞋筒 | 特色 |
Nike Air Zoom G.T. Cut | 強化科技網布 | 全掌 Zoom Air Strobel+後跟 Zoom單元氣墊 | 全掌 React 泡棉 | 低筒 | 切入、變向 |
Nike Air Zoom G.T. Run | 雙重科技網布 | 全掌React+前掌雙層Zoom Air單元氣墊 | 全掌 React 泡棉 | 高筒 | 跑動、回饋動能 |
Nike Air Zoom G.T. Jump | Jumpwire | 全掌Zoom Air Strobel+前後掌Zoom單元氣墊 | 無 | 高筒 | 跳躍、緩震 |

設計團隊分別以三個Icon來傳達「Air Zoom G.T」系列三雙鞋款的調性,G.T. Run以雙向曲線代表著在場上跑動時的不確定性(時而衝刺、時而變向),G.T. Cut則是透過閃電圖案傳達切入與速度感。
- G.T. Cut
- G.T. Run
鞋盒整體風格簡潔,但仍有加入不少細小的圖像添增細節感,像是側邊象徵戰術、跑動的籃球圖案,以及BEYOND的字樣等等。
- 細節一
- 細節二
「Air Zoom G.T」系列的半透明防塵紙上集結了象徵Run、Cut與Jump三雙鞋款的圖案。

接著小編就來開箱介紹本偏的主角Air Zoom G.T. Jump。以鞋款定位來說,比較起Zoom G.T. Cut、Air Zoom G.T. Run前兩雙鞋款,Air Zoom G.T. Jump戰鬥感是最為明確的,經典的高筒鞋身,寬厚的鞋楦與中足,最後搭配上紮實的中底科技,很難不讓人想起過往Nike團隊籃球鞋經典系列HyperDunk的樣貌。

前掌鞋面採用具有彈性兼具輕薄特性的機能網布組成,這塊鞋面就外觀圖案部分,與低筒的Zoom G.T. Cut有著一定程度的相似,但面料本身其實更接近於Air Zoom G.T. Run,只是對比Air Zoom G.T. Run立體化的雙層網布,以舒適與延展性為主,Air Zoom G.T. Jump的面料明顯更具有支撐感。

側邊鞋身的網線材質,被設計團隊取名為Jumpwire面料,低密度的設計由橫向的粗硬線繩與直向的細緻線繩組成,是Nike對於輕薄鞋面如何做到支撐穩定的最新答案,但論實際重量,在中底加上雙層Zoom Air氣墊與Pebax Jump Frame後跟穩定結構的Air Zoom G.T. Jump,依舊比起上述兩雙同系列鞋款更加沉重一點。

鞋舌本身為具備彈性與厚度的泡棉材料,這在Nike鞋款中算是挺常見的配置,目的就是為了讓鞋款在繫緊鞋帶後,不會對雙足產生壓迫不適感,至於鞋帶系統,6+1的標準高筒籃球鞋配置,鞋身上五孔配置飛線鞋帶孔,由於高筒鞋款本身就具備一定程度的跟腳性與穩定性,不需要透過強韌度為主的寬扁型鞋帶進行強化,因而Air Zoom G.T. Jump設計團隊得以更加舒適、具有靈活性的圓粗型鞋帶。

鞋舌頂端加上雷射飾片,除了強調出系列作的圖案之外,作為核心科技Pebax Jump Frame後跟穩定結構以外的視覺重心,為鞋款帶來更多的科技感與當代籃球鞋元素。

雷射的飾片上作出類似鏡面的效果,在光線照射下相當耀眼。

整個中底科技、外觀乃至於結構本身,無疑就是Air Zoom G.T. Jump整雙鞋的核心。從上述的設計解構圖中可以看到,整個Pebax Jump Frame後跟穩定結構是承托在後掌的區域,並延伸至中足處,支撐起雙足的重量,過往我們就曾經在隔壁棚的AJ正代系列中見識過Pebax的能耐,輕量化與穩定性的特質讓人印象深刻,只是要注意的是,搭載Pebax穩定結構的鞋款會需要更多的訓鞋時間,可以合理猜想Air Zoom G.T. Jump也擁有這項特色。

中足處的中空設計,作為整雙鞋的視覺重心,其表現確實頗為驚豔,在Pebax Jump Frame後跟穩定結構之下的是可見式的Zoom Air氣墊,而在Pebax上、也就是鞋墊以下,則有著一塊全掌的Zoom Air Strobel。

前掌的Zoom Air氣墊也為可見式。

前掌外側的防側翻結構做得相當紮實,包覆面積寬廣,從外底一路延伸到鞋身側,做為一雙實戰級別的團隊籃球鞋,Air Zoom G.T. Jump的防側翻表現就算是對多於室外場打球的球友來說,看起來也是可以放一百顆心的。

Pebax Jump Frame後跟穩定結構的外側有Nike SWOOSH標誌,空心的設計呼應著鞋款中底中空的核心設計。

Air Zoom G.T. Jump的高筒鞋身與過往我們熟悉的Nike高筒籃球鞋一樣,擁有誠意滿滿的記憶泡棉內嵌在裡頭,兩側的斜切式鞋筒隨著鞋帶繫緊後內縮,正好完整包覆住踝骨,傳達出籃球鞋最重要的保護性能。

後跟區域額外加上的銀色飾片,採用半透明的設計,為幾近漆黑色的鞋款添增更多當代籃球鞋審美所需的科技感。

對比科技分工明確的前中足面料,整個後跟結構顯得異常複雜,銀色軟膠飾片、尼龍拉帶、從鞋身側延伸而至的Jumpwire面料以及Pebax Jump Frame後跟穩定結構,堆疊組成Air Zoom G.T. Jump的後跟系統。

Pebax Jump Frame後跟穩定結構在後跟的樣貌是內縮式的,提升後跟處的承托感,整個結構的設計也頗具視覺亮點,讓整塊Pebax具有藝術品般的主題性。

後跟中空的設計,再度外露出厚實的Zoom Air氣墊,視覺上分隔出大底橡膠與Pebax Jump Frame後跟穩定結構,讓球友可以完整看到整個Pebax的輪廓,就是一塊中後掌的承托版,算是Zoom G.T. Jump研發團隊炫技與設計上的小巧思。

因應高筒鞋款設計,後跟處加上尼龍拉帶輔助鞋款上腳,尼龍拉帶上還有OWN SPACE與Nike 標誌,添增細節處理。
- 左
- 右
相比於左腳的OWN SPACE圖案,右腳透過文字與圖案,展示出Pebax Jump Frame後跟穩定結構與Zoom Air氣墊等科技組成的中底系統,強調出鞋款重點的設計細節相當討人喜歡。
- 右
- 左
大底刻紋的圖案以經典的人字紋組成,這雙配色搭配的是實心膠底,上頭還有壓印上Zoom G.T. Jump系列的相關字樣,由於有著Pebax Jump Frame後跟穩定結構中空式的設計,所以前後掌的外底橡膠是分離式的設計,預期有著較明確的前後掌觸地感。

大底區域上,可以看到Pebax Jump Frame後跟穩定結構的相關字樣,以設計細節來說,Zoom G.T. Jump團隊可以說是將火力全部集中到了這次的Pebax之上。
- 細節一
- 細節二
總結
作為「Air Zoom G.T」系列作品第一階段最後一雙登場的鞋款,Nike Air Zoom G.T. Jump可以說是充滿最多吸睛元素的作品,我們可以在它身上看到許多經典鞋款與當代設計的碰撞,豐富的細節處理帶來科技化的審美,HD系列高筒化的鞋筒設計,則讓人緬懷過往的實戰性,至於中底上那宛如藝品般的Pebax Jump Frame後跟穩定結構,則讓Air Zoom G.T. Jump注定成為一雙不平凡的作品。

若是你跟小編一樣,相當喜愛高筒籃球鞋的經典設計,或是正在尋找一雙以反饋、緩震性能為主的實戰籃球鞋,相當建議到實體店點試穿看看Nike Air Zoom G.T. Jump,看到那充滿工藝質感與科技配置的中底系統,實在很難不心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