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南出版社 - 棒球物理大聯盟 這本書裡面有提到大聯盟的測試方法,是用穩定的58Mph的球打向ASH白樺木,我這次就照著這本書來做測試。
實驗方法:
我們用發球機發出固定速度的球撞擊固定的木板and金屬板,並且用高速攝影機的固定幀幅取代北市大的紅外線光閘來計算入射和反彈的速度,而計算的方式是用影像處理去計算在已知fps下質心移動的pixel再換算成速度。

我們用了兩顆JJS編號為A、B、兩顆中華職棒編號為C、D(當時未開放球迷入場,球控管得嚴,拿不到更多了…)與一顆MiLB的球編號是E各擊打六次
這次實驗限制還是不小的,中職球只弄的到使用過的球、MiLB是新的,還有就是樣本數太少了。
我們在台南測試的,並沒有使用恆溫恆濕機。當天台南濕度約為70%
結果如下:

在同樣的實驗條件下,從統計資料來看,JJS與MiLB的球與CPBL的球有顯著差異。

我們的土炮測試結果:中職的球回彈的速度比小聯盟快了7趴。
我們再用ASTM打鋼板的方式(我們沒有光閘)測試了一次結果如下:


在同樣的實驗條件下,從統計資料來看,JJS與MiLB的球沒有顯著差異,而CPBL與JJS有顯著差異。
中職的COR是0.564, 小聯盟的是0.538
我們用CPBL與MiLB的成績來看一下,中職2020目前(5/14日前)全壘打率,每九局會出現2.47隻HR,而2019小聯盟的每九局全壘打率只有0.74。
而另一個更有趣的點,2019的時候,AAA把用球改為和MLB相同,2018用小聯盟球的時候每九局全壘打率是0.87, 2019換成MLB球之後,每九局全壘打率暴增了58%變成1.37。
COR高的球會讓相同條件下的回彈初速上升,更高的飛行速度可以讓很多原本飛行仰角不夠完美的擊球都可以飛的更遠甚至出牆,可能也間接鼓勵球員使用更大的揮擊仰角去擊成飛球,彈球跟飛球革命到底是不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呢?
就留給各位球迷解釋了

中職公布了COR之後,老實說有點傻眼,希望中職可以PO出統計的結果與完整的報告,不然只給兩個數字……
前面幾天也有板友說到濕度與COR的關聯,我找到的資料是Nathan博士所寫的
Corked bats, juiced balls, and humidors: The physics of cheating in baseball

Nathan博士有估算了30%與50%濕度對於球飛行距離的差異,根據博士的估算,濕度由30%提升至50%,COR會從0.537變成0.513,擊出的球會慢大約4km,距離會少4.2公尺。
少4.2公尺有什麼差呢?全壘打會少25%左右!
提供各位參考!
在我的頻道裡有影片版,不曉得能不能放連結,就不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