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怎樣才能擴大台灣的棒球市場以及球員薪資呢?


加菲爾 wrote:
況且,台灣幾乎在所有的職業運動領域是相對弱勢,不要說跟國際比較,即使跟大陸比較,也是如此。看看臺灣的籃球發展這樣久,結果大陸搞cba沒有幾年,就把台灣狠狠的拋到後面。

棒球是少數台灣可以領導大陸的項目,不趁現在我們強勢的時候來制定遊戲規則,來潛移默化的介入,進而注入台灣的強勢基因,那又要等到那個時候呢?
...(恕刪)


台灣怎麼去領導別人?

光是台灣國內就各自領導了,怎麼去領導別人
加菲爾 wrote:
小市場去改變大市場的優點是…我們可以在後續的數年時間,主導這個市場規矩與制定他們的遊戲規則。

小市場去想去改變大市場,就可以主導市場規則?
理由何在?願聞其詳~


加菲爾 wrote:
典型的例子是「跆拳道」,由於是韓國切入了這塊領域,所以從教練到裝備,全部韓國說了算,不但對於後續的韓國選手有極大的競爭優勢,即使韓國的運動員退休之後,也有很好的出路。

韓國在國際跆拳道界有影響力,和「小市場去改變大市場」完全不相關吧?
那是有計劃的推廣布局,包括國際跆拳道組織、包括自己選手的實力…


加菲爾 wrote:
看看臺灣的籃球發展這樣久,結果大陸搞cba沒有幾年,就把台灣狠狠的拋到後面。

你了解籃球在大陸的狀況嗎?
大陸就算沒搞CBA,台灣也看不到大陸籃球的車尾燈…
尼采:一個有強烈決心的人,將無所不能!
(此篇文章沒有被系統儲存)
加菲爾 wrote:
不知道各位同好的看法呢?


台灣球員薪資不能講"偏低",而是和美日等職棒風行的國家比較"相對較低"
台灣球員薪資問題與市場大小關係其實還好,主要與台灣國人平均所得有關
市場應以兩方面來談, 打球的市場與看球的市場, 在台灣,前者雖不大,後者卻不小
但國民所得呢?
台灣看一場賽門票多少,日職是多少,MLB又是多少?
門票收入的差異就足以構成球員的薪資差,球團除了人事成本,硬體等其它成本則與國外幾乎無異
台灣球團經營球隊自然比國外球團辛苦數倍,人事(球員薪水)自然被壓低,算法也不盡相同
問題是能為了提升球員薪水而提高門票價格嗎?很難,因為台灣職棒門票收入有一半以上來自學生
球團收入除了門票,再來就是轉播權利金與廣告,前者不談
台灣球團們就是收入不夠才在球員球衣身上貼了一大堆的廣告(說實在的,很難看,但沒辦法)

人口基數少的問題有人也提過了,古巴人口比我們還少,球隊卻比我們還多?
這是台灣教育對於培訓運動人材積不積極的問題
不要比MLB,因為MLB其實是個大雜燴,並不是以美國人球員為主
比日職,日本的教育對於五育均衡比台灣要重視的多
日本雖與台灣一樣地狹人稠,卻隨處可見打棒球的小朋友
人盡皆知的甲子員更不必談,籃球,足球,排球等各類運動亦皆有規模
培養運動人材從小紮根,職業運動自然有源源不絕的新血,一方面也培養人們對於運動的關注
這些都是台灣環境上比不上的,台灣棒球是先天營養不良,後天賭性堅強,假球問題要根除是難上加難

至於運動員上了年紀後的出路,台灣政府對於這部份確實是比較不周,但並不代表國外就比較好
但也不能一昧的都要靠政府照顧,其實這也與台灣教育方式的問題
台灣對於運動員的培養常往往忽略了除了運動以外其它方面的教育
講個例子,日本高中生要打甲子園,其中一個最大的前提就是成績不能太差
這是為了防止學生在專注於體育的同時,忽視了智育,台灣的做法呢?
結果就是上了年紀退休後轉職困難,因為沒有其它的一技之長,怪誰?

個人是認為沒必要擴大什麼市場,先天營養不良硬是要擴大只是揠苗助長
與其與對岸合作
不如收一收合成兩隊去加入日職....前景會比較好一點
只是會有政治介入問題,很麻煩
個人淺見,有錯請指正
當政府在花幾百億 辦花博 世大運 等一些奇怪的活動的時候
為什麼就不願意 把那些錢 拿來救棒球
那些幾百億 不知道可以在北中南 蓋幾各國際級的棒球場


多倫多藍鳥隊 不就是一個好例子
組一隻台灣黑熊隊加入日職吧! 倾全國之力發展扶持
還可以組二軍 三軍 育成 球員薪水至少可以增加四倍!
不要國際級球場,只要錢花在3級棒球,成果一定看的到
我也提幾個想法:

台灣受到的限制:
1.地小:沒有辦法建立主客場制
2.人少:票房收入少

我覺得應加強:
1.陸續淘汰舊球場,蓋的新球場不要只是打球用:
(1)座位規模1.5~2萬就好了,台灣本來就人少,太大反而空虛
(2)球隊要自己經營球場,自己的球場不能只是提供棒球用。球場裝置要科技化,地板『隔間可以變化,要能夠運營:球賽、展覽、演唱會、選舉造勢...(如果有屋頂的,更是365天都要利用,不能空,空就是虧)-->我去過大阪的室內球場OSAKA DOME 4次,沒有1次是看棒球,都是參展、招募會等等的活動。
(3)已經有的較新的球場,認養的球團應該負責結合地方政府進行周邊商業活動的招商,把周邊商業繁榮化。準備拆掉重蓋的老球場,蓋的計畫不能只是球場,結合周邊的商業建設要全部招集才啟動。蓋球場不能只評估球賽,要把賺錢放第一。

2.天天或周周有活動,主場球隊要招人氣
(1)復古球衣日、前500進場有主場贊助商毛巾、搖頭娃娃日、寵物日、家庭日、藍色日、橘色日、紫色日、黃色日....主場球隊天天想一件事,周周有不同,賽程出來就要排好全部的活動,天天造勢(不要千篇一律開賽前擺幾張桌子的簽名、賽後請球迷頒獎。在這些球隊做行銷真好混日子,我們公司作業務頭髮都快想禿了。)
(2)主場球隊的啦啦隊長不要用大聲公來呼喊。既然是主場,就直接用球場音響,全場最大聲,什麼時候放什麼音效、什麼歌,主場最大,不是很好嗎。
(3)所有東西賦予價值,賣錢啊(想MLB、WBC一樣,什麼都賣)


無時無刻都要想怎麼賺錢,只有賺到錢,其他問題就解決了。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和美阿良 wrote:
多倫多藍鳥隊 不就是一個好例子
組一隻台灣黑熊隊加入日職吧! 倾全國之力發展扶持
還可以組二軍 三軍 育成 球員薪水至少可以增加四倍!...(恕刪)


加入日本職棒的確也是出路,只是就失去自主性了。

加菲爾 wrote:
一般認為,球員的假球...(恕刪)


最好的方法是樓主去坐時光機回到紅葉少棒的時代... 去鼓吹成立職棒
那時候很難簽賭 也沒有日本職棒 大聯盟電視球賽轉播...
練個四, 五十年 規模應該不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