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83877594 wrote:
前幾天無聊去轉緯來 ...(恕刪)
我想....如果以一個選手表現好與壞來評論二軍"玩真玩假"或許較不恰當!
首先一名選手在二軍調整/比賽表現皆不差,升上一軍時成績卻差強人意,換個角度而言..這也代表著現階段大多數的本土一軍實力確實具有強度!而一軍與二軍之間實力有所落差這本來就屬於這個制度中該表現出的現象,今天旁人直接以"玩假的"來評論二軍實力,這樣真的會令現階段正在為自己打拼的所有二軍選手很傷心!!
再來...當所有一軍具有一定水準時,一位投手球速或許重要!但...決對不是唯一,重點再於投手有沒有"決勝球"也有人稱拿手武器,一位出色的投手一定擁有一種以上決勝球!!這顆球不見得要快,但就要讓你打不好或根本打不到!當球數被投手取得領先時,就算你知道他要投出這種球了,最終打者還是恨的牙癢癢的!
最後...小弟從職棒五年開始看球至今,中職以及國內棒球發展是否有進步,這點真的用不著懷疑!無論是制度或是人才培育,連球迷水準也大有提升!!
至於國際賽表現如何...請恕小弟直言,先問自己(政府)平常或培訓時給了球員什麼,再來談出賽時種種的不是!!球員真的很努力了,無論結果好壞,真的..不需要再批評啥!!
a83877594 wrote:
你認為有進步看一下 ...(恕刪)
包括1992年巴賽隆那奧運,過往老球迷津津樂道的黃金時期,可能只是一場美麗的誤會
由於96年前,國際賽是不給職業選手比賽資格,而台灣直到1990才有中華職棒,所以很長時間,台灣是國家一流打別人二流,成績會好是能夠理解的。
至於92年,當然台灣也不能有中華職棒的球員
而2004年雪梨沒有MLB 25人名單,不過日本確實派最強陣容,而且事實是,台灣不曾打贏日本真正一軍,但我堅信未來能創造歷史
WBC都打到八強了,絕對是台灣棒球歷史以來最高峰,而且也不是每個成員都旅外的,有沒有進步大家心知肚明
查點資料有那麼難嗎?
球速只是參考,顛峰時的小小郭四縫92mph,王葛格97mph,誰K/9高?
三振能力是衡量後援投手的關鍵能力
內行的看球威,不看球速,除非100mph
a83877594 wrote:
前幾天無聊去轉緯來 ...(恕刪)
許銘傑 是日本歐力士隊.. 37歲...
你怎麼名字都打錯... 歐力士vs 義大-_-....
綽號別稱:貓仔
出生日期:1976年12月01日
身高體重:182公分 90公斤
投打習慣:右投右打(斜肩投球)
守備位置:投手
最快球速:152 km/h (1998/8/16)
擅長球路:噴射球、切球、滑球、曲球、指叉球、變速球
出生地點:中華民國臺灣省高雄縣鳳山市
最高學歷:中正高工
職棒選秀:1998年台灣大聯盟台中金剛隊季中特案加盟
1999年日本職棒西武獅隊自由契約
簽約金額:1億日圓
推測年薪:兩年複數合約1億日幣 (2012)
親屬關係:已婚、配偶陳佳伶、育有一女
外文譯名:Ming-Jie Hsu、シュウ・ミンチェ
登錄姓名:Hsu→ミンチェ(西武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