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kepizza wrote:
我的感想就是球的彈性或許對大聯盟不是那麼正式 也不希望球迷一天到晚去討論的東西(恕刪)


這也是我的結論

就享受這比賽/表演吧

這篇主要是討論大聯盟的數據

但如果回到中職

還是無法讓人接受

北體是不是權威我當然質疑 運動器材研究所光於棒球的經費每年真的有投入很多嗎? 它們檢測棒球的器材有給SGS定期校正嗎? 你知道運氣所以前原來是要當世界棒總的一個研究中心 結果世界棒總會長突然死掉 新的會長根本承認北體運器所這件事嗎?

投手排行榜只剩下六個人

防禦率七的都能上去

中職以往信用度也非常不好

很多事情都知道 但都等媒體報了才配合講幾句話

當然中職當然只是一間私人公司

當然他怎麼搞也不犯法

但我們今天都是棒球迷

當然會投入我們的熱情去討論

這一篇真的太有學術性了...我覺得cpbl裡面都沒有人有能力這麼專業去看待吧^^

但季賽就是這麼一回事,頭洗一半了,現在也只能繼續下去,

至少這件事有被真的拉到檯面上來討論,

我想對明年的賽事,多少能回歸到"正常"一點,

只不過,這二年的生涯紀錄..等等,真的都得打上一個記號了....

stevechang wrote:
我想對明年的賽事,多少能回歸到"正常"一點,

只不過,這二年的生涯紀錄..等等,真的都得打上一個記號了....
(恕刪)


我不了解
為什麼檢驗出來是在合格範圍内但是就是有人說紀錄..等等需要打上一個記號??

這篇的意義是告訢大家大聯盟的球也是如此

焦點不要全放在球上

雖然它好攻擊

它很無辜

今年打擊好的也很倒楣
好像一定要在國際賽打的出來來證實自己
面對的投手就差那麼多了怎做比較

要比較就用發球機投出個國的比賽球
看看是否打的出去

你真的覺得中職打者打不出去嗎??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阿宏叔叔的布落客...恢復係數說得很清楚...在這引用一些他說的話...
他說:大聯盟的比賽用球是訂在0.546....誤差正負0.032...只有一年被質疑...拿去檢驗後為0.546左右
..........
..........
我覺得中華職棒用0.576的...比大聯盟多多少?大家可以去看阿宏叔叔的專業分析看球會多非多少?
...我認識的幾個中職的都想調回來...現在真的太誇張
北體運器所身兼國家棒球運動發展中心

成效好不好外界可能不了解

但存廢會議倒是開了不少次

該所所長原來也不是很喜歡棒球這議題

但該所有個劉老師是輔大科班上來的

或許就他的力量讓此計畫延續

北體是否是檢測權威?

國外檢測單位很多都是工科出身的檢測人員

北體研究所文化

大多還是很多運動員為了以後叫直生捱規劃考取

加上錄取率大多非常高

這麼多人突然要他當學術性人才 甚至檢測人員

這不是今年的事情

這是2015年就開始的亂象 (中職用球一次簽兩年約 廠商一次做兩年份)

今天四隊裡面 已經有郭泰源 葉君璋兩位總教練提出質疑

2015年賽季 選手會長胡金龍也公開說過球感覺更硬 跟前幾年有落差

今天

聯盟投手排行榜只上下六個人

這不嚴重嗎?

當然中華職棒是個私人企業

他怎麼搞也不違反國家法律

但在此的所有人都是球迷 我們當然在意

更何況中華職棒過去信用不彰 還曾多次接受政府的金援補助

2014年 投手年 各隊砲手稱讚現代棒球 現代科學造成投手投出來的球越來越有威力

2015年 突然各隊防禦率全部都破五 各種紀錄全部破光光 阿貓阿狗沒聽過的紀錄全部翻新 已經有多則質疑球的新聞

2016年 持續攀高 聯盟用球被質疑聲浪更高

2017年 中職已經在重新招標 我相信馬上或出現數據上的變化 但投手很多都燒光了 會有個陣痛期 所以因該在2018年會最穩定

開版的

連負責找錢的會長

都出來說不妥了










吳志揚: 中職用球恢復係數太高 影響公平
2016/08/30 06:00


中職會長吳志揚昨也表示,恢復係數太高,且今年比去年高, 對成績公平性確有影響。(記者林宥辰攝)
〔記者林宥辰/台北報導〕中職用球本季2度送檢,由北市大運動器材科技研究所檢測,昨結果出爐,增加2項不同檢測環境,14天恆溫恆濕環境恢復係數(COR)為0.573,合乎中職0.580以下規定,且比首度送檢時略低。
2度「球檢」 數據都合格
中職會長吳志揚坦言,明年初重新招標前會要求廠商先行送檢,再和各球團討論。
近2年中職打者當道,今年更誇張,打者頻破紀錄,球季已進行4分之3,王柏融、蔣智賢打擊率仍超過4成,中信兄弟團隊134轟早已破單季單隊紀錄,投手群則哀鴻遍野,防禦率王羅力防禦率高達4.67。
吳志揚表示,4月第1次送檢時恢復係數為0.576,和各隊討論後認為不需調整,如今下半季戰況緊繃,不宜更動用球。
本季中職用球合約為前年底簽訂,一次簽2年,今年球季結束到期,招標公告已上網,明年中職用球將簽新約,吳志揚說,距標準值0.580太近對投打平衡較不利,係數離安全上限遠些,或許就能平衡。
吳志揚坦言,近幾年聯盟缺乏獨當一面強投,但用球係數偏高也確實成為選手表現的障礙,原本可能在牆前被接殺的飛球,可能因恢復係數相對大,形成全壘打。
吳志揚說,恢復係數的範圍4球團都同意,不宜任意更動,但恢復係數太高,且今年比去年高,對成績公平性確有影響
各位朋友大家好,因為最近對比賽用球的COR這個議題最近一直在做功課,不小心看到這串討論,所以有一些小小的心得,想要和大家分享。

有幾位朋友提到UMass Lowell在2000年的研究,但是解讀上我和幾位朋友的看法相左。雖然有提到在工廠測試的時候COR的數值較高,但是也敘述了當時測試的狀況:

第一點,工廠隨機測試的球沒有經過恆溫恆濕處理(濕度50%,溫度72F,存放五天),
第二,他們使用的是Rawlings工廠的設備,

所以一切還是以實驗室嚴謹的測試所得到的結果為準。

在實驗室裡面的測試,得到的結果其實是很符合0.546的規範的:

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33510

以上的連結是我針對這個議題所寫的其中一篇文章,歡迎指教,看到很多朋友關注與討論這個議題,感覺很高興。
明後年最好換成低返發
讓綜合成績平衡一下

我希望可以看到
打率兩成五的可以拿打擊王
不到百安拿安打王

年度八發是全壘打王

投手隊防率1.5以下

防率王1以下

隊均打率一成八




九月還在四成二
打電動啊

還熟悉度咧
職一二三也是四隊,當人沒看過職棒只有四隊嗎
當年防率王難道就不被熟透嗎?
史東黃平洋個個兩百局起跳的
其實小弟去年就在另一個論壇狂轟中職用球

因為去年就非常扯 來這裡發言只是個偶然 畢竟我一直以為這裡是專門討論汽車的地方 剛好中職送檢的北體運器所又跟我有很大的淵源 就覺得整個過程就是荒唐

我感想就是不管中職要不要調整球來增加精采度

現在呈現出來就是很難看

場場打擊戰 好看嗎?

投手排行榜只勝下六個人 防禦率七都能上榜 這樣好嗎?

一天到晚講要減少比賽時間

你再會省時間 比不上打擊戰無止境的消耗

別國光是打點有要創紀錄 都是可以炒作新聞的 結果中職2015年 全壘打 打點 滿貫全壘打 當場安打 連續安打 還有一堆阿哩阿紮紀錄全部破光光 連二軍也大洗牌 總冠軍戰還出現完全打擊 整體性的紀錄大洗盤 世界棒壇百年難得一見

2016年開季就開始開季連續安打 到今天甚麼20人雙位數全壘打 全壘打 單季打點也即將被改寫

我老實說 大聯盟因為沒有這些誇張的大洗牌

2000年左右全壘打增多 那是吃藥年代最倉狂的時候吧 大聯盟要找原因因該是很多方向 只是剛好有一篇關於球的被大家來討論

其實最後大聯盟解決方案就是開始抓吃藥選手 現在打五十轟已經變成不容易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