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職棒24年來談名人堂還太早,如果照美國名人堂的標準十年以上職棒經歷來當標準,還有球員成績怎麼認可,旅美旅日戰績等等,還不到談論的時候,不過名人堂這個議題在等職棒更成熟來談論,很多事情不是現在一股腦就適合的。不過仔細想想,後來我也自己評選了一些不錯的球員,他們應該都是夠資格也退休符合名人堂入選資格的,給大家參考看看,投手成績基本上擁有百勝以上投手謝長亨野手基本上擁有千安以上,打擊率兩成八以上羅敏卿黃忠義林仲秋王光輝陳政賢王傳家陳連宏陳瑞振盜壘障礙黃甘霖林易增當時"雙聯球員"(兩個聯盟都待過)的投手黃平洋陳義信野手李居明洪一中非球員....一般都是過世後感念他們對棒球的付出,曾紀恩在補充兩人吳昌征王貞治他們都入選"野球殿堂"應該也是代表#勇壯擁有百勝不過中華職棒經歷才9年。
台灣如果要討論棒球名人堂,主要在於成績的表現和整體,台灣一年賽季的次數,和其他棒球大國不能比,還有兩聯盟時期,中華職棒不認可台灣大聯盟成績,還有許許多多不完善的制度造成許多遺憾,如果真的要扣除這些去做嚴謹的評斷,可以查查看現今中職成績級距,一個球季多少場次安打總數比例,之前單季安打數最多120場176支(職棒20年)打擊率0.36,單季100場152支(職棒18年)打擊率0.358一個球季投手先發次數勝場比例(這有點極端就先不考量),身涯千安以上的打者有幾個?身涯百勝以上的投手有多少?還有國外名人堂的選手不單只有考慮表現,還有考量棒球史上的貢獻和象徵意義,早期有很多好球員不是成績不好,被年齡或不合理制度抹煞了他們的成就,這些都是遺憾可惜的,當然如果最高標準考慮中職成績,現在中華職棒球員唯一最有資格的只有張泰山,也建立所謂的中職"泰山障礙",照這種情況,打者最低標準是否就要有兩千安加上打擊率三成,張泰山現在安打19XX支,平均打擊率三成,但是這樣的表現查看國外棒球名人堂選手,也不是所有怪物都達成棒球名人堂的評選標準要考量因地置宜。
平心靜氣 wrote:中華職棒24年來談名...(恕刪) 基本上「判將」這種東西我實在是看不下去,都在台灣打球哪來「判將」?是某人規定的我們就要照做?非常無言,簡單來說是台灣規則不完善導致而不是叫「判將」。
想想沒錯不能稱"判將",中職之前當家的對他們很不友善也就這樣稱呼,也是不完善制度的犧牲者,我們球迷想想是否有更好的稱呼,我覺得就稱呼"雙聯球員"(兩個聯盟都待過球員)如何?不過他們有幾人真的對中職有很大貢獻,多少老球迷為了他們進場,還有創下了一些獨特的記錄,只是不完善的制度傷害了他們的成就,不過現在還有一顆大石頭擋路,中職前進的步伐還會有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