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前的台北市立棒球場,上萬名棒球迷淋著大雨,對郝柏村高喊「我們要巨蛋」。


lyi33tw wrote:
請問一下這是最高高度...(恕刪)


+1,
遠雄也是很會偷的, 以前遠雄在台北市安和路蓋一"豪宅", 剛交屋時, 1樓labby 樑柱裝飾還用三夾板隔,想魚目混珠, 被住戶抗議後才改用石材. 房地產沒起來前,這家一度被很多建材商列為拒往戶, 也差點挫起來, 還好馬上任後, 房市狂炒, 拯救了這家公司.
小學生打棒球,
職業球員也是打棒球,
該確定的是台北大巨蛋是否為符合國際賽事標準的棒球場。
如果不能打棒球的
都叫蛋
台灣早就有很多蛋了

因為很多籃球或排球比賽場, 都室內的
不用懷疑,以後有辦法支持遠雄巨蛋的就是法會和韓流演唱會之類的活動,職棒?以台灣棒球迷只看免費第四台的心態,十年後看看有沒有機會吧

soulpower1217 wrote:
只看免費第四台

請問你住在哪個地區,為什麼看有線頻道不用錢??

我在屏東一個月都要五百多塊,那裡的第四台免費,這麼好??
那場比賽,我在,應該是職棒2年總冠軍戰第七戰,突然下起了大雨,雨後味全投手賈西開始控球不穩,換上七天之內已經投了21局的黃平洋之後,統一拿下總冠軍...

下雨的時候大家對著球場上方主播台後的貴賓室的郝柏村大喊我們要巨蛋,那年代看職棒滿滿的都是人,買張票都要排隊一圈,尤其是龍象戰,都只能買黃牛票

那時候開始台灣有了蓋巨蛋的規劃,可惜土地徵收一直是問題,然後招商也多爭議,直到職棒退潮之後才開始蓋,還扯出一堆問題,現在大家都在問自己說,真的蓋了又有幾個人看球? 好好的棒球經歷賭博事件和分聯盟事件打擊每況愈下,經營者又沒有足夠作為...當年天時地利人和沒有一舉功成,現在時空背景不再也讓人無法期待

上面這是台灣很多事情的縮影,雖然我沒什麼灰心,畢竟千年暗室一燈即明,只是現在身處黑暗中,還是只能等待改變來臨的一天。

stephen yen wrote:
那場比賽,我在,應該是職棒2年總冠軍戰第七戰,

躬逢盛會~恭喜你啦

stephen yen wrote:
下雨的時候大家對著球場上方主播台後的貴賓室的郝柏村大喊我們要巨蛋

真是令人感動的畫面
名嘴只會消費別人的傷口,他們發言,我們發炎。
能不能打棒球根本不是問題,而是這已經是社會問題政治問題,任何事跟政治牽扯到就變的很複雜

假使不能打到時再稍微改一下就好
國外有些球場全壘打牆都能變更
國內的新莊棒球場後期增建外野座位內野二樓看台及大螢幕
簡單講以現代的建築技術根本不是問題
國際賽標準也不是多嚴格多高級
舉北京奧運五棵松棒球場為例,台北大巨蛋造價是這球場的好幾倍
但照樣能比奧運,而且這還是臨時球場,之後就拆掉了

真正的問題重點是誰有能力?誰願意?誰想?到這比賽?舉辦體育運動賽事一年有幾天?比例是多少?
給國際賽用?問題是台灣每年每天都在辦國際賽嗎?那麼多支球隊賽程都排這嗎?
頂多只有在開幕戰冠軍賽,而且最好是有中華隊,但要塞滿還是有難度

給中職用?抱歉,說真的這真的是太看的起中職了
中職歷年平均觀眾人數最高的就是職棒三年6878,此紀錄至少還是沒破
4萬人的球場只有6千多人,畫面能看嗎?
頂多只有在開幕戰明星賽總冠軍賽,但要塞滿還是有難度
再說到主客場制,25年了到現在才有一點點影子,過去都是在草創
有一隊現在還在幻想全國主場
有一隊可能或許是因為政治傾向,空轉2年到現在才確定
有一隊過去老是在台北北部打開幕戰,但卻號稱南部球隊?真矛盾?
有一隊不是它做的多好多棒,從另個角度看,是其他3隊太爛才突顯它的好,而且是早就該做應該做的事
說現在台北雙北大台北都會區沒球隊,就是以前根本沒重視落實主客場制,才導致現在的情況
好笑的是之前有球隊要賣球隊時考慮的因素之一,竟然是希望台北有球隊
(說真的到底有多少人會認為此球隊是屬於台北的球隊,不是號稱全國主場嗎?過去有做到說,想到洋基就想到紐約,紅襪就想到波士頓嗎?)

仔細再想想,以現今各球隊的財力,會沒能力以此巨蛋為主場?
事實就是它們不想,也不願意,而問題就在於台灣沒這個市場,環境,文化
假使有,各隊早就搶破頭,何止只有一顆蛋,北中南老早就有媲美國外的球場
也不會孵蛋孵20多年還再孵,還一堆問題

lme11 wrote:能不能打棒球根本不是問題,而是這已經是社...(恕刪)


不能打棒球,當然是問題,是最根本的問題
遠雄巨蛋的官網很清楚明白的說
(四)、臺北大巨蛋規劃內容:
1. 規劃概念:室內封閉式4萬席座椅,內野約3萬席、外野約1萬席,高度約65公尺,主場位於地下二樓。
2. 營運功能:多功能使用用途如下:
(1)國際運動比賽:除棒球外,另可供足球、壘球各類球賽及體育活動之用。
(2)國際娛樂藝文表演活動:具有舞台專用設備吊點與音響燈光設備。
(3)國際展覽會:一如世貿展覽館功能
(4)國際大型集會:宗教集會、國際會議、選舉集會等。
(5)臺灣棒球博物館:展示代表臺灣國球之歷史資料館。
(6)提升臺灣在國際之能見度

簡單講就像東京巨蛋一樣是多功能場館
問題就像我講的誰有能力?誰願意?誰想?到這比賽?舉辦體育運動賽事一年有幾天?比例是多少?
國際賽不是非得在這比,其他球場一樣可以比
中職各球隊是不想,也不願意(不是沒財力,這是當然的,商人都是在商言商,當真以為它們是作公益負社會責任)
台灣現今也沒這個市場,環境,文化

專門就能不能打棒球去討論?
當然~大巨蛋的源起確實是當初會了打棒球而計劃興建
但今非昔比,20幾年前的時空環境跟現在完全不同
台灣職業棒球(中職)的發展歷史也證明沒這個市場,環境,文化
而只是專門蓋給棒球用,現實中不可能也不會如此做
或許一開始當初是有這需求,但中間到現今的發展過程已變成沒需求(那時就應該停止了)
台灣不是沒能力蓋這種大場館
真正該思考的是現今是否有無需求?絕對必要性?
台灣現今職業運動發展的市場,環境,文化有到如此規模?

還不如中職痛定思痛的去建立完善的制度
培養市場,健全環境,深耕文化
而這不是兩三年就可以看到成效,是要花20~30年才有可能有一點成效
到時不是球隊球迷去求政府,而是政府城市來求球隊球迷
也不會有城市的球隊搬家,大家不痛不養的,而被批評戲稱為無情的城市
到時是不論那個政黨的市長來求球隊說: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