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 應該要看一下"巨蛋"的下一步了...


Cougar21 wrote:
台灣球場問題我年初...(恕刪)


讚......!!!
從先進所說之中, 我想到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該如何去找到一個方向..?

大巨蛋
一個快要是現成的完成品, 但是活生生被打斷

各個職棒
願意投資球場的, 其實都知道其會碰到的苦處

政府嗎..?
其實該是要問"我們"能給那些公務員的空間有多大..?

在這裡, 我想就以下幾個觀點 來談談球場!

<氣候觀點>

我在Tampa灣區住了快三年, 期間進場看了當時Devil Rays (當時魔鬼魚, 現今光芒)的比賽數十次. 主場的封閉式巨蛋"純品康納球場"在美國人排行最爛球場中, 年年入榜. 因為他們認為 這球場違背了棒球的一些原素, 觀眾享受不到天然的陽光和空氣.

一定會有人問, 因為那是美國比較乾燥的關係. 在美國的南方, 越靠近夏天的午後, 幾乎每天都會下2~3小時的超大午後雷陣雨, 但是美國人仍認為封閉巨蛋的純品康納球場, 已不適合今天的棒球.

接下來的日子, 北方的明尼蘇達雙城, 也從封閉式巨蛋搬到了戶外球場. 明尼蘇達可以說是美國境內有大聯盟的城市裡 最冷的, 緊鄰大湖區, 從加拿大北極圈灌下來的寒流在冬天可以讓這城市結冰. 大聯盟球季開季的3月底四月初, 甚至球場附近的密西西比河都還結著冰. 但美國人還是覺得戶外球場比較好.

<文化觀點>
文化其實也就講到歷史與傳統. 這點需要時間一點一點的累積.

在彿羅里達的些日子, 我們每年春天都會去追春訓. 春訓有兩個大本營, 幾乎東岸的球隊都會把春訓營設在彿羅里達當隊1A或新人聯盟的球場. 西岸的則設在亞利桑納. 每年春天會很多球迷從北方南下去南方看自己的球隊春訓, 球隊也會順便開簽名會服務自己的球迷. 就像候鳥一樣, 春天就一定會回到那裏, 基地附近的鄉鎮也都可以沾到mlb的光, 發觀光財.
日本各隊也都在南方設定自己的春訓基地, 不但可以促進那些基地的觀光, 更可以幫助主隊球迷的養成.

有朋友說~ 甲子園只是一個刻意建立的意象, 與文化沒有關係.
我只能說~怎與文化沒關係?! 高校野球每年春年及夏天在甲子園打全日本高中最重要的一個單淘汰賽,這一打打了快一百年. 這接近一個世紀中, 累積起來的故事, 早已成為傳奇. 為何很多人會想去看看那球場或那比賽, 因為那叫做朝聖.

美日球場走的都是主客場制. 每個球場所屬母隊有自己的歷史傳統, 長久下來累積下來的東西, 讓球迷會想回去朝聖.不只棒球, 世界各國的各種職業運動, 也大都走主客場制, 慢慢在一個定點累積自己文化. 不知為何 只有台灣沒有想到這點.
今天lamigo雖然還只有一個雛形, 但也慢慢開始在做這塊.

<球場保養觀點>
這次12強衍生出來很多球場保養方面的問題.
其實台灣不是沒有蓋好球場的能力, 台灣最缺乏的能力是 "保養".
台中洲際不過10年左右, 已經開始顯老態了. 主政者只會喊喊口號, 喊著要蓋東蓋西. 爭取到經費了, 不好好蓋. 蓋好以後不好好的利用. 到最後, 不就短短時間就荒廢了(最好的例子 嘉義縣球場. 不到20年).

20年!!! 東京巨蛋都30年, 福岡巨蛋也20幾年了, 搞得像新的一樣.

另一個例子, 我老婆娘家日本仙台, 在樂天成立前的那個宮城球場, 比當年台北舊市立棒球場還慘. 廁所像小時候小學那種 一條溝式的. 2005樂天進駐後, 直接用舊球場來修改, 每年都設定一點球場改建計畫, 季末入冬下雪的期間就來修改球場. 今年的目標是要把人工草皮改成天然草皮, 目標是要變成大聯盟等級的ball park.

<總結>
室內也好, 室外也罷. 不是想要就要, 而是看看自己有沒有需要. 那些已荒廢或在荒廢路上的球場(如澄清湖, 或 台灣大多數的球場), 其實只要好好保養整修, 都可以搞得像日本大多數的地方球場一樣清爽舒適.
美國的球場, 有像骨董車般經典的芬威, 及小熊瑞格里. 也有奢華的新球場如馬林魚, 大都會.
日本雖然大多數, 都是室內球場. 但不管如何, 各球團也都絞盡心思在略顯單調的硬體中, 做出自己的特色 來吸引更多的球迷.
但球場及草皮的保養一職是他們在努力要求的.

台灣只是會看到人家的優點, 而不知道中間 為了保養如新而做的努力. 看到大聯盟因為要防止球員運動傷害而興行天然草皮, 就學人家弄天然草皮球場. 殊不知 那草皮的狀況, 比人家日本的人工草皮還更容易傷害到球員.
大家罵歸罵. 我在想~主政者有在聽嗎? 他們求的只不過是球場外牆上 掛著自己的名字罷了.







viviartcafe wrote:
有的人認為有個冷氣...小弟因念書工作去過總共8座不同城市或是運動的球場
各有各的優缺點
甲子園的熱, 與文化沒甚麼關係
而是一直以來所建立在甲子園的一個意象
自然在那決賽時會吸引滿場的觀眾

而在室內球場光是那棒子擊中球瞬間的聲音, 以及坐在外野任何一個角落, 也可以非常非常清楚看著球從擊中, 飛行到被手套接住的整個過程
這就是露天球場所沒有的
當然
室內待久了的球員, 自然對室外要多些時間適應. 而這也讓我們知道需要室內也需要好的室外球場的重要
(恕刪)

jackieliu17 wrote:
要吹冷氣的話, 在...(恕刪)
讓台北市擁有一座堪用的球場是柯P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大巨蛋問題一定要盡快決定,要蓋就趕快完工,不蓋也得另尋場地興建一座球場,畢竟台灣的首善之區沒有一座像樣的球場是件奇怪的事(不要提天母球場,它只是社區型球場,交通、噪音都是問題,光平日不能比賽這點就不可能當職棒主場)  。

jackieliu17 wrote:
在這裡, 我想就以..<氣候觀點>..<文化觀點>.(恕刪)


如果您參考到所謂的"歷史".
就會知道一個所謂的意象, 日積月累造就了它所帶領出來的相關結果.
當認同它時, 自然就成為一個文化, 但是跟天氣"熱"與否無關.

也同意大家的想法, 其實只要能做到有效的維護, 保持硬體都能在"棒"的狀態下
自然就是個好的環境

"夢田"裡 凱文科斯納 耳中常常聽到的那句話就是個好的引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