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怎樣才能擴大台灣的棒球市場以及球員薪資呢?

racingshop wrote:
再怎麼說,台灣真的太...(恕刪)

減隊台灣棒球就完了。
沒有球隊提供就業機會,再有天分的天才,都不會把未來賭在棒球上。
到時會連三級棒球都沒人打,台灣棒球就真的完了。
我的看法是,以當前球員薪資水平來看,其實台灣市場並不會太小,六隊應該是剛好的。
只要不賭球,慢慢市場回到職棒1~7年的榮景,也許球團還有小賺的可能。
某些球團整天說自己每年賠多少,其實只是裝可憐而已,搞不好根本沒賠這麼多。
加菲爾 wrote:
老大,大家都是喜愛棒...(恕刪)


好吧... 說直的
球員打假球光用提高薪水就可以解決嗎? 

用暴力恐嚇 美色引誘 薪水再高還是會屈服的... 

和對岸一起搞? 樓主不知道對岸受歡迎的足球踢假球也是很可怕的嗎??? 

沒有徹底抓光簽賭組頭 涉案人一律判重罪殺雞儆猴是沒辦法解決基本問題的...
(毀壞國球 應該以"叛國罪"論處... )
再提出一點
郭台銘為什麼不肯買下兄弟?
我想.他說:不了解棒球。只是客氣的推托之辭
統一老闆也不見得比他懂
真實的原因在於職棒經營等於花錢幫品牌打廣告
然而他是做代工的
職業球隊對他的企業無法加分企業
所以他才意興闌珊

要指望代工企業出手應該是不可能的
而台灣很多大企業卻是做代工的
職業運動產業,基本上就是要資本主義的經營方式
臺灣很小,本地市場容量不夠
所以外銷,年輕人多以美.日職棒為目標
但是美日職棒水準比臺灣高,人才外放要比人家強,才能生存
回過頭來,水準提不起來,只好往水準低的地方(大陸)發展,因此人也多
------
這樣講,都是棒球水準的問題
高中球員,有潛力的都出去了,換成美日在培養
有潛力的球員在美日爬不上去了,才回來,並且帶者傷痛回來,能夠提升臺灣職棒水準嗎?
現在這些回來的職棒球員,觀眾要看的,只是,人氣,而已
有幾個觀眾看球技
------
不讀書,才去運動(打棒球)
只有少數人在內心裡了解到從事職業運動要有很好的資質,但是很少公開講
棒球是高技巧的運動項目,不只是力大就可,要動腦思考的,
我們高中有潛力的的球員,出去以後不知道能學到甚麼,
回來,有帶甚麼回來
陳鴻文,跟球隊簽約後,還說有大聯盟的夢,只約一年.大家可以思考這個例子
------
講振興棒球
題目太大了
國家力量是很渺小的,政府官員做得到的唯一一件事,就是發錢.
其實拿錢出來,就想看金牌(第一),很遙遠吧
有許多基礎(制度)不是短期可做到的,打基礎也要花錢的
『閒聊』 怎樣才能擴大台灣的棒球市場<<<少在01打嘴砲,多進球場看比賽

fgasfgasg wrote:
(恕刪)


兄弟靠一間飯店.就要養一隻球隊


可想薪水能高到那...

朕今天沒空 wrote:
『閒聊』 怎樣才能擴...(恕刪)



即便多進場,幫助儘管有,但不會大到哪邊去。
台灣的市場就這樣大,人口可以成立夠多的三級棒球隊伍,但是對於球員的薪資結構幫助不夠,進而無法杜絕假球的誘因。------------- 故,擴大市場很重要。

前面有人提到 小市場要如何領導大市場云云......
各位去看看當年 新加坡如何主導中國的對外貿易,就約莫可以明白了。
只要小市場佔據了先行者的角色,掌握了規則的主導權,掌握了話語權,自然就可以領導大市場。

台灣在棒球這塊領域的強勢,自然強大的主導能力可以來主導中國的棒球發展。
加上文化與語言的優勢,搶在中國棒球崛起前,搶在日本職棒與韓國職棒注意前,巧妙引導mlb的力量來進入中國棒球領域,這應該是一本萬利的事情。

至少,不會有缺點吧。

TripleNickel wrote:
沒有徹底抓光簽賭組頭 涉案人一律判重罪殺雞儆猴是沒辦法解決基本問題的...(恕刪)


這很困難吧
根據歷史來看
所謂的"組頭"被抓到
大多是罰幾個錢就了事
連關都不用
大膽推論…樓主應該是還沒出社會的學生吧?
沒什麼意思,因為樓主的思考實在太過不切實際的理想化了!


加菲爾 wrote:
各位去看看當年 新加坡如何主導中國的對外貿易,就約莫可以明白了。
只要小市場佔據了先行者的角色,掌握了規則的主導權,掌握了話語權,自然就可以領導大市場。

好例子啊!然後呢?現在新加坡的主導權呢?
難道只能主導個三、五年就被人吃掉,棒球也要這樣嗎?
再說當年的外貿問題是有背景的,因為中國大陸是個完全封閉市場,
沒人想、也沒人敢去碰,誰敢做就誰主導!但是也就那麼一丁點大而已!
等餅做大了,你還想要有主導權?門都沒有!不把你吃光就算客氣的了!

台商一堆回不來是怎麼回事?你以為台商真的沒賺錢嗎?當然有!
但是為什麼回不來?去打聽看看吧!


加菲爾 wrote:
台灣在棒球這塊領域的強勢,自然強大的主導能力可以來主導中國的棒球發展。

你認為台灣棒球有多「強勢」?我們已經輸給大陸隊過,還不只一次!
再怎麼強勢,有比共產國家的極權政府更強勢嗎?
人家為了京奧,動用極權政治強勢推行了多少年,結果如何?
大陸現在的棒球人口恐怕有沒有1%都是問題!


要經營一個產業,必需先了解市場狀況,再去制定行銷策略!
不是矇著頭先搞自己的行銷策略,希望市場依你的策略走!

非洲賣鞋的故事永遠只是個勵志的故事!
就算你真的要去開發不穿鞋的市場,絕對要投入可觀的時間、資金、人力…
台灣棒球界有沒有本事去做這種投資?比共產極權政治還要強勢的投資…
就算市場真的開發完成後,你有本事通吃回收嗎?還是等著被人吃掉踢走?

說真的,大陸市場光用聽的、想的…是個很美麗的夢,隨便算都是破億、上千萬…
但是現實是殘酷的~醒醒吧!
尼采:一個有強烈決心的人,將無所不能!

小沙子 wrote:
大膽推論…樓主應該是...(恕刪)



很無聊的推論,我都已經在海外飄蕩十多年了,你猜看看我幾歲?
我反而比較想推論,你的一堆資訊是否都是報紙雜誌看來的?
誰告訴你新加坡只有主導兩三年?
誰告訴你台商錢都回不來?
誰告訴中國只是美麗的夢?

我要誠實的告訴你,那都是假的!
我周遭認識的大老闆們,那些億來億去的小開們,在在證實,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一個個賺得腦滿腸肥的,是肯定不會把事實告訴你。
只有那些受到委屈,被坑的,才會把事情透露給他人賺同情票。

新加坡在各大新興國家的工業區以及經濟主導權不是你能想像的,他們對於經濟談判權插旗子的眼光也不是台灣這些沒啥出國的人可以猜度的。
同樣的,日本在東南亞各國的工業建設主導權也不是你們可以想像的,他們對於規格的主導權,對於安規的話語權,也同樣大得嚇人。
韓國更誇張,最早踩進來我們這地區的餐飲業,在短短兩三年內,韓國的麵包店、速食店、高檔餐廳,迅速的成了一流連鎖品牌,還在擴散中。

難道他們想不到那些當地幹部學會之後會出去開來競爭?難道他們想不到教會了當地人,就可能反過頭欺侮自己?難道他們不知道非洲賣鞋子的故事?

最好全世界都是笨蛋,只有悲觀的台灣人最聰明啦。

同樣的,台灣企業們在我所處的行業項目,一向以來,在東亞地區的主導權也不是行業外的人可以想像。從當年在大陸發展的時候,幾乎主導各個方面供應鏈的規格制定,安規制定。一流的行業從業人員通常由台商先使用,二流的甚至淘汰後的,則因為薪資關係,輪到當地企業。包含後續興起的當地企業,也大多沿用台灣人的規格標準。
甚至後續那些台幹老了,被淘汰的,一個個還可以到次等的大陸工廠當二把手,繼續騙吃騙喝。

這個行業在繁榮十多年後,因為勞動力的因素轉移到東南亞國家,十多年前的故事再度在東南亞的這個落後地區上演。台商再度主導了當地該產業的行業標準,從機工具到檢驗標準,從人員養成到成分制定,全部是台商說了算。

先行者的諸多福利。一、制定產業標準。二、霸佔產業最高的利益。三、擁有最高的人力資源,以及最好的人員福利。


這些是真的,至少在我現在活動的東南亞範圍內,以上的故事都正在上演。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