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贏很正常,但是中職第一人氣的位置千萬不能輸

願不願意異地經營其實就是看當時的眼光與遠見
去年以前球迷對青埔的第一印象 除了球場新 十之八九就是偏僻荒涼 交通不方便
有多少人會認為Lamigo認養這個球場是佔便宜???
其他三球團看到的是認養的缺點 而Lamigo找到了優點 不然不會無球隊投標
以開車台北往返來說 桃園是距離較遠
但是車行時間比起新北市到天母或台北市中心差距頂多20分鐘以內 考量到停車問題 可能沒差...
另外北部地區的消費力確實也比南部高....

當然Lamigo當時在高雄的發展遇到瓶頸 不改變可能會很慘 這也可說是不得不的決定
運氣好 異地更名的經營隨著更多改變 好運加努力有了經營成果....

地方政府支持是全世界職業球隊都需要的 即便如美國 MLB運動家隊 NBA國王隊一樣是吵著跟市政府要新場館
異地經營也是常態 一堆職業球隊搬遷數次....

成功就是天時地利人和.... 另外三隊要成功靠的不會是相同模式 而要更多創新....
因為球迷的眼界跟胃口已經被養大了...
philko wrote:
lamigo球團每年30萬拿到一座造價12億, 全台灣最好最新球場的OT(這同時表示, 其他球團不能選這座當年進場人數最多的球場當主場), 本來就是超划算. 沒感謝政府支持, 把一切功勞攬在身上的造神, 這才是偏頗.

興農換成義大, 是原來的老闆掛了, 換了新老闆. 舊老闆在台中咬牙苦撐, 直到最後一天不支倒地, 賠錢賣出. 新老闆原本就是高雄企業, 把主場換到高雄, 球迷會有什麼抱怨嗎?

當年(2010)其他3球團, 統一不會離開台南, 台中興農已經是風雨飄搖(2年後轉手), 只有兄弟有可能投標, 但洪家去年(2013)就說不希望球隊離開台北. 相信沒投標的原因, 也是在等台北從郝柏村時代起就在規劃的巨蛋, 全國主場, 相信也是在此目標下的權宜措施.

大巨蛋完工後, 如果依桃園模式給中信經營, 我保證沒兩年就把桃園又追過去, 不是因為我支持兄弟, 或我認為中信經營有多用心, 而是因為不論美國或日本, 以大都市為主場的球隊多是票房最好的.

PS: 今年義大高雄進場觀眾人數4,293人, 比起2010年LANEW的2,073人多了108%, 如果不看大環境, 不比對總平均人數的消長來看數據, 難道義大在高雄用心是LANEW的208%嗎?
.(恕刪)


你不覺得你的文章內有很多矛盾之處兼且用一種事後諸葛的角度點去看嗎

第一 興農兩年後轉手,是你預知的嗎?風雨飄搖也都是你在說的
興農接手後從2004知道沒辦法賺錢就年年在講不玩了,就像狼來了故事一樣,根本沒有人會相信
且兄弟在等巨蛋,好像只有你在講,不管是先前的兄弟象或是現在的兄弟沒有象這兩個球團壓根沒有這種想法
看看這篇文章中信找主場 大巨蛋機會低,內容我就不貼了

第二,這兩年的球迷進場人數大幅成長,你拿這兩年的數據去酸當初用心經營高雄的LA NEW,根本牛頭不對馬嘴
我看了整個討論串,沒有人在神話lamigo,就只有你說什麼造神,將功勞全部攬在身上之類云云的
就像另一個網友說的 天時地利人和天助人助自助,缺一不可
就算桃園縣政府不收場租送給其中兩個球團之一使用都不會有像現在lamigo的成功
那時的興農跟兄弟球團的所作所為,大多數球迷都了然於心



台灣職棒要落實屬地主義其實還有討論空間...

畢竟台灣那麼小隊伍又那麼少
(地理關係能炒作的永遠只有南北對抗!)
又不是美國那種一個州或一個大城市就一支球隊
整個球隊是與城市認同感結合在一起
美聯與國聯的對抗
城市與城市的對抗
南北、東西的對抗..,

當然
有自己經營的主場
球場有人認領、管理
結合在地居民或各級棒球
辦活動拉抬人氣
有情感有歸屬感
利還是大於弊

當初桃園球場要人認養時
我也以為應該是兄弟會積極爭取
畢竟兄弟訓練基地在龍潭
同學是龍潭人也是少數忠貞龍迷
從小在身邊一大堆象迷中打滾
他也認同家鄉可以有支在地隊伍
but誰知道
劉老闆多積極
洪老闆多顧忌
同學就這樣從龍迷暫時化身成猿迷!

anyway
前面許多版大和高手都提出許多數據和觀點
桃猿隊會成功有其原因
兄弟隊跌落長期第一寶座也有原因
球團認真經營
球員認真打球
球迷負責看球
那個號稱百萬球迷的榮景會再回來的!

呵呵!
容我再多嘴說一句:兄弟 請加油好嗎!
畢竟從小我就認為
不是和黃杉軍對打拿到的總冠軍都不是真正的總冠軍!


philko wrote:
呵呵, 就知道講出來...(恕刪)
紅茶瑪奇朵SJ wrote:
象隊黑象之後的幾年都...(恕刪)


無所謂。

我看兄弟但人氣是否第一不重要,重要是中信要有所作為吸引球迷進場。

桃猿成功在於它的好玩.讓許多球迷都感到不錯,所以才有這多人願意進場,只是我不太喜歡過度的娛樂性棒球.這樣有失重點。

桃園球場我去過一次,台北球場是該要進步了。

期待晚上的第三戰,請林威住打DH吧恰恰還是讓他好好養腳傷
heroo wrote:
你不覺得你的文章內有很多矛盾之處兼且用一種事後諸葛的角度點去看嗎

第一 興農兩年後轉手,是你預知的嗎?風雨飄搖也都是你在說的
興農接手後從2004知道沒辦法賺錢就年年在講不玩了,就像狼來了故事一樣,根本沒有人會相信
且兄弟在等巨蛋,好像只有你在講,不管是先前的兄弟象或是現在的兄弟沒有象這兩個球團壓根沒有這種想法
看看這篇文章中信找主場 大巨蛋機會低,內容我就不貼了

第二,這兩年的球迷進場人數大幅成長,你拿這兩年的數據去酸當初用心經營高雄的LA NEW,根本牛頭不對馬嘴
我看了整個討論串,沒有人在神話lamigo,就只有你說什麼造神,將功勞全部攬在身上之類云云的
就像另一個網友說的 天時地利人和天助人助自助,缺一不可
就算桃園縣政府不收場租送給其中兩個球團之一使用都不會有像現在lamigo的成功
那時的興農跟兄弟球團的所作所為,大多數球迷都了然於心



事後諸葛? 呵!呵!你若有空, 去翻翻我以前棒球版的文章, 看看我年初對今年對職棒一些事的預測, 就能發現, 我預測的準確性, 是板上前幾名的. 我只是比較喜歡用數據來看事情, 現在大家不時引用的職棒觀眾人數統計資料網站, 當初也是我介紹給大家的.

興農2011年實施全本土化, 除了沒錢, 還能有什麼理由? 2011球季連洋將的錢都要省了, 你覺得2010年球季結束後, 他會再去標一個職棒球場?

中信如果沒考慮大巨蛋, 我真的不敢相信. 又台北市花那麼多錢蓋了一個巨蛋, 結果沒有職棒球團使用, 這也會讓我很訝異. 我認為這是一種談判技巧(這當然又是我的一個預測), 反正再過幾個月, 2015就要到了, 等著看吧!

你還是沒看懂我說的, 我提到義大的觀眾人數成長(108%), 扣掉總人數成長(89%), 只有19%. 對照lamigo的部分,我是指桃園觀眾人數的成長, 扣掉背景因素, 好的程度其實還有討論空間. 且他的成長, 一部分是依附在桃園這個新球場原有的基礎上. 所以一出桃園, 觀眾人數就是墊底(我說第3次了).

這幾年lamigo的成功, 是經典賽效應+良好的球場硬體+桃園政府支持+原有桃園球迷能量+lamigo一百分的努力...而成. 在我貼出來之前, 有任何一篇文章, 提到桃園政府對lamigo的幫助嗎? 不都是在講lamigo用心經營bra..bra...之類的嗎?

不過當初把桃園球場送給每年只能虧4000萬的兄弟, 和洋將都不請的興農, 的確是不可能像lamigo這麼成功.

PS: 今天下午才要開賣的最後1000張大象會門票, 昨天下午就有人在新莊排隊了

10/24
先自打臉一下, 看樣子中信搞定威達(已入股), 朝雙主場甚至於台中單一主場的方向走了

兄弟詳勘洲際 認養有徵兆

紅茶瑪奇朵SJ

你是我看過他媽的最中肯

又願意面對現實理性的象迷

希望所有象迷能以你為榜樣

紅茶瑪奇朵SJ wrote:
象隊黑象之後的幾年都...(恕刪)

支持不積極經營的球隊
對台灣棒球是種傷害
為了台灣棒球你可有更智慧的選擇
我非常尊敬牛迷不進場的舉動
把不好的經營者逐出中職
館妹我最大 wrote:
支持不積極經營的球隊...(恕刪)


你這論點有點奇怪?
拿興農牛來比更是好笑
興農牛那時候是整個放棄連洋將都不請的喔
一昧地狂操本土投手
被抵制不進場是很正常

但現在的中信,或是過去的洪家來說,都還沒做到這種地步
雖然絕對不比辣米糕那麼用心經營,甚至有很大的差距
但是也沒到過去興農那麼誇張到需要用不進場來抵制
如果你認為中信目前為止沒有主場就叫做沒有積極經營
但我覺得你該優先挑戰早就號稱台南是主場的統一
去看看統一長年經營的台南球場長怎樣再來討論好嗎

yen27 wrote:
紅茶瑪奇朵SJ你是我...(恕刪)


謝謝你的鼓勵
支持哪一隊我是覺得都該尊重,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興趣嗜好
支持哪隊沒有錯,也都希望自己支持的球隊更好且能重拾過去的榮耀

辣米糕的進步跟成功,熱愛中職的人誰敢否認?
那是有目共睹
檯面上球迷有對立是好的,這也是看球的樂趣
但私下真的認為別隊好的就是要學習
洪家已經離開,我想辜仲諒有錢又年輕,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另外,個人覺得義大也很努力在經營,但如果能認養高雄或許會更能一展行銷專業
也希望辣米糕跟義大一起推著兩隻歷史悠久的笨獅跟笨象往前進嚕
同樣是異主,
去年的義大感覺比今年的兄弟還積極;
至於沒有象的部份,
可以叫中信象,象的名字叫「兄弟」不就得了,
除非中信想溫水煮青蛙,
今年象沒有了,
明年把球衣改了,
後年再換吉祥物。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