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要求廠商提供的零件會給他一個範圍,訂0.56+-0.02,就是希望你做0.56的,拿出來驗的球平均是0.575,有沒有比較彈?蠻明顯的,有沒有合格?有。
但是我會跟廠商說你要做平均0.56的過來驗,你做的這批如果不小心出包高了點,我公司的信譽就毀了,沒人會去怪做球的廠商。

至於你說努力的球員,用0.56打出30轟的,和用0.575的打出30轟的,都努力,但不公平。

聯盟在可以控制的地方要嚴格控管,如果調回0.56,投手還是爆,打著還是強,我們再來討論其他原因。

紅襪隊的pedro,為何被叫做神,一大部份是他在禁藥時代還可以投出鬼神的成績。

彈很主觀也很客觀,看你怎麼定義彈這個字,就我的定義,0.575比0.56彈,數據會說話。


yihgianchi wrote:
就是希望你做0.56的,拿出來驗的球平均是0.575,有沒有比較彈?蠻明顯的,有沒有合格?有。(恕刪)


所以麻
這就是大家在糾結的
都在合格範圍為什麼大家就是要說球有問題?
那是不是合格範圍有問題?

我想大家說球有問題是因為投手都被打爆了

有看這幾天的青棒(U18)嗎?
vs 日本: 中華得0分
vs 香港 & 印尼: 中華好像兩三局就得了20分 (還有全壘打)

打日本時球0.54嗎
打香港 & 印尼時球0.58嗎


問題看出來在哪了嗎??

所以明年用平均0.54的球,結果最多全壘打不到20隻,投手防禦率前10,全都低於0.35,那是打擊不努力還是投手太厲害,
看出來了嗎?看的懂0.56+-0.02的就看的懂。
yihgianchi wrote:
看的懂0.56+-0.02的就看的懂(恕刪)


厂厂厂厂

有空好好看看UMass的報告吧
里面有很多其他的資訊包括球的構造生產
你可能會理解為什麼恢復係數是那麼大的範圍都可以接受
不是你要0.56就0.56

最高殿堂也不過如此
何必不能接受中職也如此
這是我要表達的

或許Rawlings現在在COR上控制的更好
但我找不到相關支持文件
但棒球的構造是沒有改變的
所以我覺得要控制全天然材料是有一定的難度

如果有其他支持文件證明指出美職,韓職,日職球正實測試的數據, 範圍多小等等
歡迎拿出來討論

中職加油!

AMK wrote:
有報告長溫也0.57x...(恕刪)



感謝提供喔

請問他樣本數大概多少?

雖然問樣本數很奇怪

因為這不是某某研究人員的研究

這是北體已認證單位姿態檢視廠商提供的球




看大家這麼多討論我也只有兩個結論


第一就是日本球也合格 但因為調整了一點 沒告知球員 會長道歉並三個月後下台 日本把棒球當宗教 同樣在大聯盟大概根本沒人鳥 """""只要數據不要太誇張""""

第二就是中職數據已經太誇張了 跟日本統一球偷換回來比 根本不能比 打擊率 打點 全壘打 這三個最大指標能夠在兩年內全部改寫 還可能連續改寫(2016改寫2015) 一軍二軍所有誇張紀錄大洗牌 世界棒壇不管二次大戰前 還是棒球規則規定所有人都必須拿手套上場守備前 百年來都沒有這麼扯的 投手防禦率榜只剩下六人 這樣就不正常 更何況2014年是投手年 隔年突然變成超級超級打者年 連續兩年聯盟投手防禦率都高過五 這樣聯盟必須要有措施 沒有投手的聯盟 走不下去


當然 中職怎麼搞 他是私人企業 但他曾拿過很多次納稅人的補助 但我講實話 他倒了 我也沒差 反正一定會有新的聯盟誕生
還有一點我必須點出來


媒體寫說


根據北體研究人員說


中職用球恢復係數增0.019 球多飛9公尺


我是想看他的參考文獻是哪裡


因為9公尺真的很誇張


兩公尺就很誇張了 一個左打者去洋基球場 就可能一年多至少五轟了 軟銀球場往前移也沒九公尺(把牆高度算進去) 就已經有顯著數據上變化了


更何況九公尺


大家想想


中職最強時候就31轟


假如去年就增加至少五公尺 那高國輝39轟會不會太弱???? 更何況高國輝有120場 記得佈雷那時因該是100場


那今年增加九公尺 大家要不要去球場看一下 如果全壘打牆往前移九宮尺 球場會變非常小


如果真的增加九公尺 我認為中職出現個單季五十轟的人一點都不難 你只要兩場比賽至少一顆球切到球的2/3 幾乎都有機會飛出去了


所以北體的研究 我也很大的質疑 北體運氣所的整體教育績效 在教育局看到底是怎樣 國際上北體到底有沒有投稿成功到教育局認證的國際期刊過????????????如果有次數多少????????????


北體這個認證單位 到底在國際上有沒有任何地位


台灣只有北體認證 是不是單純市場太小 沒有人想搞?????



報告我有看過...一直不想點破阿宏叔叔說有些人看不懂報告...中職加油...希望以後可以有很多中職的投手代表國家隊...
別讓球搞壞了手臂

AMK wrote:
Edit 追加 11/7: rock rock

最近了解了一下日職和韓職 COR 恢復係數


第一頁追加了一些日職和韓職 COR 恢復係數 資料

歡迎討論哦

看了這一系列的討論串下來

似乎是球的COR在製程上的管控有一定的難度在

無法像一般的產品能夠嚴格的控管COR的誤差值

聯盟能不能在新的球季時重新做一次COR測試

這次的測試重點再由實驗室派人到華櫻進行抽樣取球

並且公佈抽樣母體跟抽樣數測試後加入實驗室的量測不確定度做出常態分配圖出來

再來請美職或日職的測試實驗室也做同樣的抽樣測試手法及常態分配圖

順便可以做一個實驗室比對能力的對照


hans7192 wrote:
看了這一系列的討論串下來

似乎是球的COR在製程上的管控有一定的難度在

無法像一般的產品能夠嚴格的控管COR的誤差值



但這是可以理解的
全天然又手工的東西, 怎要求微誤差值
所以MLB和國際標準才那麼大

我也去了解了一下日職怎抽樣測試公布數據
無單一球數據
全都是平均數據
最高的個球和最低的個球是什麼沒公布
但他們的抽樣量比較大
是12個, 12個的測
12個的平均, 12個的平均, .... 再全體平均

中職測6個是北體收費問題
一次測試單位是6個, 5碼費用 超貴~

MLB 更幾乎沒在公布什麼數據的
只有在這第一頁的UMass報告看到一些端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