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0209 wrote:整天嚷嚷說大企業進來經營比較好,是沒錯Y,問題是那些大企業真正會跳進來的有誰? 這真的不用擔心,連興農去年慘成那様都有人收重點不是哪些大企業真正會跳進來,而在於洪教主是否真心想轉手
職棒就是要賺錢, 賺錢就是要球迷進場看球, 如果能賺錢, 母企業的規模大小有什麼關係? 職棒隊本身應該就是賺錢的機器. 現在大家一直要大企業接手, 說穿了就是因為職棒在台灣還是虧本的生意. 再大的企業都未必有意願燒錢, 兄弟一家小飯店, 不要跟其他企業比了, 台北市的飯店比起來兄弟飯店都不怎麼樣了. 但老闆還是撐著... 中信, 味全, 三商, 時報, 俊國, 興農, 規模都不比兄弟小, 都因為各種理由抽身, 我不認為大企業接手會比較好. 至少洪老闆是熱愛棒球的, 但真的稱得很辛苦.我不是說只有台灣的職棒隊賠錢, 而是職業棒球本身就應該是賺錢的機器. 與其希望球團倒, 不如多進場吧, 如果沒有進場的價值, 就讓市場淘汰整個聯盟. 光針對一支球隊是無濟於事的. 就說假設兄弟由遠雄或鴻海接手, 其他球隊及條件不變, 你願不願意一場比賽花500以上看球, 因為球員薪水漲所以票價也要漲. 我認為人數會減少, 一樣賺不到錢, 看誰是下一個抽身的球團... 除非有願意砸鉅資蓋球場的財團接手, 否則在我看都是一樣. 但球場蓋了, 票價漲一場500-1000, 球迷買不買單呢?
這樣看吧!..台灣的平均薪資所得跟日韓差了2~3倍.但職棒薪資卻差了不只2~3倍..球員所得低就有組頭介入的空間..這也是假球可以搞到5次之多的原因..而兄弟象的問題在於它母企業是中小企業..依其財力維持一隻業餘的可以..養一隻職業的就變成小本經營..小本經營就沒有日韓的高薪環境..合理的所得與日韓應該要拉到3倍以內..台灣的棒球若要跟世界爭長短..薪水就是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