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第四棒
去日本職棒也是第四棒
李承燁
金泰均
李大浩
韓國長打者
早被習慣找3a洋砲的日本認可
但日本長打者真的比不過韓國嗎?
已經好幾年沒有日本長打型選手挑戰美國大聯盟了
直到今年有個可以參考一下的選手
在日本打滾很多年的李大浩 今年竟然也打了打擊率2成53,14轟,49分打點 且出賽數才一百多場情況下
如果他願意繼續大聯盟打 或許小市場球隊願意給他先發位置 要留在25人名單絕對輕而易舉
這樣是否代表半日本出產的長打選手還是有大聯盟實力 且不用轉變打擊型態??
所以來看看看看日本以長打見長的選手
挑戰成功定義千百種 看錢 看數據 看先發場數 太雜太亂 因此今天我這板就看能否持續出賽
挑戰成功定義=持續出賽
中村紀洋
出國前三年 42 23 19轟 也是下降狀態
去美國後雖有上去 但沒有先發 但跟他同梯的陳金鋒一樣不受總教練重用 感覺兩人一起被欺負 奧運也一起抱抱
但沒能先發是事實
沒有改變打擊形態下挑戰失敗
井口資仁
出國前三年 18 27 24轟
二壘手其實很強 大榮球場大出品的長打選手 似乎去美國是個優勢
旅美前兩年全壘打也有 15 18轟的優異表現 後來受傷才逐漸淡出
在沒有改變打擊形態下 挑戰成功至少兩年
岩村明憲
出國前三年 44 30 32轟的標準長打成績 不過是容易打全壘打的養樂多主場培育
去美國第一年就改變打擊型態求生存 也馬上被美國丟到二壘手 但打擊率0.285 0.274 的成績 看似也是能夠站穩
在改變打擊型態狀況下 挑戰成功至少兩年
松井稼頭央
出國前三年 24 36 33的偉大游擊手長打數據
去了美國馬上改變打擊型態求生存
其實表現很平庸 打擊率就在0.270左右徘徊 大聯盟也有球隊願意開給他複數年合約
在改變打擊型態狀況下 挑戰成功 且後來有球隊願意給他複數年合約
福留孝介
出國前三年 28 31 13 其實還可以 只是最後一年受傷讓人有疑慮
去美國前三年 都繳出至少十轟 但以他薪水 且又是右外野 這樣不夠 馬上被丟給小市場球隊
但至少站穩三年大市場球隊小熊先發
在沒有改變打擊形態下 挑戰成功至少三年
松井秀喜
不用舉例了 在日本就是五十轟等級打者
去美國持續先發好幾年 曾經還有一年超過30轟 至今還是亞洲紀錄
沒有改變打擊形態下 挑戰成功直到老去
城島健司
大榮球場出品長打者 品質保證
出國前三年 36 24 28 標準大砲捕手
去美國前兩年還有 18 14 等平均水準以上的長打能力 後來竟然放棄大聯盟高薪 只為了回日本能夠先發 (錢太多 麻痺)
軟銀的長打者似乎用力轟出軟銀大球場長久訓練下 挑戰水手大主場完全沒問題
沒有改變打擊形態下 挑戰成功 水手還再簽給他一次大約 是他自己後來不要
鈴木一朗
雖然大家認為他是巧打天才 但畢竟他在日本還是打過單季25轟
出國前三年 13 21 12轟 也是一位中長型的數據了
去美國其實也有三季至少十轟 有一季打出15轟
天才就是天才
再沒有改變多少打擊形態下 未來即將進入美國職棒名人堂
新庄剛志
最難打全壘打之一甲子園培育出來的選手 (甲子園自從巴斯之後就沒有全壘打王 瓦倫丁打60轟那年在甲子園才打一隻)
出國前三年 6 14 28轟 看似即將起飛
去美國第一年10轟 再來9轟 再來淡出
守備天才 但打擊沒有大聯盟水準 先發當然不給你 打擊率一直掉
再沒有改變打擊形態下 挑戰失敗
中島宏之 出國前三年剩下 20 16 13 且其實長遠看下來 他在日本頂多算是中長型選手
最後挑戰失敗 連大聯盟都上不去
史上唯一一位連大聯盟都上不去的選手
結論 其實日本長打者並沒有想像那麼差 但真的能夠打到退休的只有松井秀喜 鈴木一郎
假如能打出單季四十轟實力的 去大聯盟都有能十五轟的機會 十五轟在大聯盟小市場已經可以用了
只是最近挑戰的風氣實在太低 原因太多 但主要也是日職野手給的錢跟去美國沒有差多少 雖然日本薪水成場速度非常慢
降低挑戰意願 動不動給一千萬美金的年代已經過去 日職長打者必須要再把招牌擦亮 才能再出現這種行情
不過陽岱鋼 松田宣浩 逆景嘉南 這三位這三年內得到大的複數年合約 日本薪水似乎悄悄地要開始起飛了
似乎又更加降低長打者挑戰大聯盟意願
ps:至於日本巧打者 田口壯 西剛 青木宣親 甚至日本打擊就很平庸的川崎宗哲 除非像西剛這種容易受傷的 似乎都能都還能用 日本的頂級巧打者 如果有速度 大聯盟小市場球隊依舊會給予先發前兩棒的機會
d8859513 wrote:
不一定喔李的位置嚴...(恕刪)
目前我看他是在等有沒有大聯盟球隊要給他先發的合約
我覺得以他的數據來看
當個替補的25人沒有問題 薪水倒數前十的 如果願意賭一把的可以給他一個機會
但目前看起來他還沒有得到他想要的先發合約 或許又老了一歲
他本人好像就把先發看得很重要
畢竟都放棄日本更高的薪水去圓夢了
目前日本看到的大砲
目前都還沒有看到有旅外的意願透過媒體放話
加上日職薪水這幾年好像開始慢慢起來 (跟大聯盟比起來還是太慢)
可能就要等選手打出40轟等大數據 再加上經紀人炒作到美國去 出現至少六七百萬以上年薪
才會看到選手有意願
一個簡單的邏輯
假如日本的投手去美國成績都不會差太多
那再這麼強投手的聯盟打出40轟的選手 為什麼不賭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