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MY JOHN手術 中文: 尺骨附屬韌帶重建術

一般俗稱的「Tommy John手術」,正式名稱為「手肘尺骨附屬韌帶重建手術」(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 Reconstruction),旨在修復棒球選手手肘尺骨附屬韌帶(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簡寫為UCL)的撕裂傷,執行方法為取下該選手身上其他關節韌帶,取代受傷手臂的韌帶,讓傷部痊癒。通常Tommy John手術術後的復健休養期費時近1年,傷痛加上長時間乏味的復健,對選手在精神上和體力上都是一大折磨,且修復後不保證實力可完全恢復,因此Tommy John手術可說是棒球員最大夢魘。值得一提的是,Tommy John手術不是投手的專利,過度操累傳球手臂的野手,也有機會撕裂手肘韌帶而必須尋求該療法。

縱橫大聯盟26季的名將Tommy John是史上首位接受該手術的選手。1974年,撕裂手肘韌帶的Tommy John,接受Frank Jobe醫生執刀的第1次手肘尺骨附屬韌帶重建手術,結果經過適當治療和調養,Tommy John不只復原良好,1年後順利重返大聯盟投手丘,甚至還延續棒球生涯直到46歲高齡才退休。為紀念接受第1次手肘尺骨附屬韌帶重建手術的偉大投手Tommy John,該手術遂被大眾稱作Tommy John手術。

台灣職棒做過這個手術的如下
中華職棒
年度 球員 所屬球隊 守備位置 備註
1995 黃平洋 味全隊 投手
2003 許志昌 金剛隊 投手
2003 張士凱 兄弟隊 投手
2003 孟憲政 中信隊 投手
2004 沈柏蒼 統一隊 投手
2006 郭岱琦 統一隊 外野手
2009 林其緯 興農隊 投手
2010 陳偉建 兄弟隊 投手 代訓球員
2011 蔡明晉 興農隊 投手
2014 曾琮萱 桃猿隊 投手
2016 陳冠儒 義大隊 投手
2017 黃恩賜 兄弟隊 投手
2017 鄭佳銘 桃猿隊 投手

是出國去做? 還是在國內醫院做。

這個手術在全世界醫療技術排名前三的台灣,有哪個醫院哪位醫師比較專長。

網路找了半天好像台灣沒有提到有哪位醫師或醫院專長做這個重建手術。



yessteven wrote:
TOMMY JOHN...(恕刪)


Tony chen手術 因該有
看來也沒人知道


我來轉貼一段

http://mypaper.pchome.com.tw/69er/post/1251439094/


3萬美元 vs. 50萬美元!

撰文:69er(資深體育媒體人、師大運休所碩二生)

前言:

同樣是在美國動「Tommy John」手肘手術,前味全龍「金臂人」黃平洋花了3萬美元,而屬於洛杉磯道奇球團小聯盟左投郭泓志,卻花了50萬美元,郭泓志前後總共動了兩次「Tommy John」手肘手術,和一次手臂組織纖維化清除手術,保守來說,道奇球團和保險公司為了這位未來之星,可是已經花了至少120萬美元,這已經等於郭泓志加盟道奇的簽約金了,很難想像郭泓志若留在國內打職棒,還會待在場上打拚嗎?

內容:

正當效力紐約洋基王建民在大聯盟投出佳績時,結果右臂肩膀又出了問題被放進了傷兵名單內,王建民的肩傷一開始被紐約媒體懷疑是「肩關節旋轉肌撕裂」,今年球季有可能提早報銷,但是,經過名醫診斷後,傷勢也轉變為「肩膀發炎」,經過了小聯盟復健出賽後,極有可能於9月歸隊為洋基的季後賽繼續貢獻。

王建民之前動過「關節唇撕裂傷」手術,而又於本季傷到肩膀,到底是「肩關節旋轉肌撕裂」,或者只是單純「肩膀發炎」,在職業運動裡,若不是當事人、球團或經紀公司,即使是美國當地媒體也很難搞清楚真正傷勢,這當然是保護球員的一種不成文習慣,但是,王建民再度受傷,而且傷得很突然,再度讓老美體會到台灣棒球之子的高受傷率的特性。

曹錦輝動過「Tommy John」手肘手術,今年再度動「關節唇撕裂傷」修復手術,而王建民也於赴美沒多久就動過「關節唇撕裂傷」修復手術,今年進傷兵名單一度讓各方都很擔心,郭泓志更不用說了,光一個左臂手肘的手術,前前後後居然動了三次刀,而在去年雅典奧運表現不俗的黃俊中,也於季前因為受傷被波士頓紅襪提前解約釋出,就連道奇外野手陳金鋒也都於2000年動過肩膀手術。

這些事實,讓洛杉磯天使球探G有很深的感嘆,G在美國念書時是讀醫學系,但太愛棒球結果就放棄了當醫生的機會,投入職業棒球產業當起天使球探,G常說,台灣這些好投手要是待在台灣職棒,老早就因為手臂報廢提早結束球員生涯,哪有可能像道奇為了郭泓志一個手肘修復,前前後後動了3次刀,並且繼續耐心等待郭泓志有天能站上道奇球場投手丘上,為道奇貢獻勝投。以台灣投手受傷率這麼高,多半與學生期養成過程中,保護自己手臂觀念不佳有關,G甚至說,台灣好的投手一定要送到美國打球,讓大聯盟系統和保險公司來幫忙修復這些天生好手累積已深的傷,這種說法有點令人感傷,卻也是難以反駁的論調。

在這個對話過程中,筆者對於郭泓志動個「Tommy John」手肘手術居然要花上50萬美元(約1500萬台幣)這件事有點驚訝,也特地向趙士強和黃平洋打聽,得到的答案是,黃平洋當年到Dr. Frank Jobe那邊動手術,只花了3萬美元,趙士強還表示,這筆錢是由味全球團付的,而且當年還透過關係安排黃平洋免費住洛杉磯當地飯店,好玩的是,都是在Dr. Frank Jobe診所動的刀,黃平洋只花了3萬美元,而郭泓志要花上50萬美元。

與黃平洋求證後才知道,黃平洋當年動完刀後並沒有住院,在恢復室裡等清醒後,就在友人陪同下回飯店休息,而且,黃平洋動完刀後直接回台灣,在Dr. Frank Jobe的學生,也是當年中華職棒聯盟防護組長黃益亮輔助下,在台灣展開自主性的復健,黃平洋只有一次有事到美國,才順便再去掛號回診。

「Tommy John」手肘手術通常復健期要15個月至18個月左右,而待在美國復健的郭泓志每個月都要去Dr. Frank Jobe診所回診一次,而Dr. Frank Jobe診所住一天要價5000美元,50萬美元和5000美元一晚的數字,都讓黃平洋直呼不可能。

原本筆者與黃平洋一樣,也都認為動個「Tommy John」手肘手術不可能花到50萬美元,但是一想起在美國蠻富裕的阿姨,弄個假牙都還常買機票飛回台北自費弄,就可以稍微推估一下美國醫療費用之昂貴了,而且,棒球迷想必都聽過的核磁共振MRI檢查,在台灣檢查一次要價3萬元差不多1000美元左右,而台灣某球探指出,曾經帶球員去美國接受測試時,才了解到,在美國不輕易做這檢查,因為一次費用差不多是台灣的5倍;5000美元,美國醫療體系昂貴,所以沒聽過老美的健保局要破產,而平價化的台灣醫療體系,健保局要破產的新聞卻時有所聞。

筆者也記得,黃平洋在台灣自主復健時間比較漫長,一直到了台灣大聯盟時代,才愈投愈好漸入佳境,這個時間超過老美制式的15個月至18個月,這可能跟黃平洋沒留在美國復健有關,不管是亞洲的日本職棒、台灣職棒或南韓職棒,都傳出有知名球星赴美動手術的新聞,但是,倒也沒聽過這些選手會留在美國做復健,一來跟時間過長有關,二來也與醫療費用昂貴有關。

郭泓志與曹錦輝在老美球探眼中,是擁有像塞揚名投那般球速與球質的天生好手,但是,郭泓志也屬於很受棒球人歡迎,十分浪漫和熱情的棒球人,也因為如此,赴美挑戰大聯盟不但爭議不斷,就連一個「Tommy John」手肘手術也因為復健過程不夠嚴謹要挨了兩刀,外加一次清除肌肉組織纖維化的刀了,但是,一名被看好以及未來真正站穩大聯盟的球員,大聯盟球團視之如寶的態度,也讓台灣職棒聯盟汗顏,台灣醫療費用比起美國便宜不少,但也沒聽過有哪名投手像郭泓志動了3次刀,球團仍抱以熱烈期待,發展職棒運動,各國文化和環境或許有不同,但對於球員這個資產的重視程度,台灣職棒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待努力。

本文發表於中華職棒雜誌9月號

◎後記(寫於2005.9.17)

這篇文章有個重點並未講得很清楚,那就是,郭泓志三次動刀的成本雖然與簽約金差不多,但是,郭是道奇球團的資產之一,一切手術費用都有保險公司代為支付,而郭若身處台灣職棒環境,一來不可能開那麼多次刀,二來也不可能有保險公司會付這種醫療費用。





另外在上面該篇下面有位當事人黃益亮先生在下面回應補充



黃益亮
相信69er是棒球圈的舊識,本文分析透徹,但有一些部份資訊以我是當年安排及陪同黃平洋赴美手術及回台復健之一手資訊提供給你參考,相信不會有錯:
1. "黃平洋當年動完刀後在恢復室裡等清醒後,就在友人陪同下回飯店休息".....文中該友人就是黃益亮本人,並無其他人.
2."Dr. Frank Jobe的學生,也是當年中華職棒聯盟防護組長黃益亮"....我不是Dr. Jobe的學生,是朋友,我當年是中華職棒聯盟醫務組組長,當時是George請我代為聯絡Dr. Jobe安排時間的.
3."黃平洋當年到Dr. Frank Jobe那邊動手術,只花了3萬美元,趙士強還表示,這筆錢是由味全球團付的,而且當年還透過關係安排黃平洋免費住洛杉磯當地飯店,好玩的是,都是在Dr. Frank Jobe診所動的刀".....在美國,有很多骨科醫師有自己的診所(clinic),可有一般的門診檢查,甚至照X光(黃平洋當年就在Dr. Jobe的診所照片子),但不會在診所開刀的,黃平洋當時是在Kerlan.Jobe Clinic(Dr. Jobe診所的名稱)的醫師有簽約的百年紀念(Centineal Hospital)醫院開的刀.
4."黃平洋當年到Dr. Frank Jobe那邊動手術,只花了3萬美元,趙士強還表示,這筆錢是由味全球團付的,而且當年還透過關係安排黃平洋免費住洛杉磯當地飯店,好玩的是,都是在Dr. Frank Jobe診所動的刀"..........黃平洋並非免費住洛杉磯當地飯店,手術費這筆錢是否由由味全球團付我不知道,但我只知道全部費用有一些是由黃平洋自付(球團扣薪)而讓黃平洋不太高興(聽說原來說好是全由球團付的),所以後來雖然已經準備好可上場,他硬拖了幾個月才勉強同意在明星賽中下場.
我大致上記得黃平洋是開刀後三或是四天回台的,復健是在回台後三天開始的,事實上黃平洋在手術段第二個球季開始前(3或4月時)已經準備好,是我陪同他去開Tommy John(我有進手術室全程觀看,也有照照片),相信我當時的評估不會有錯,事實上我國已經有很多骨科醫師開了Tommy John,技術也很好,只是復健的觀念有待改正,能夠更快,更正確的復健任何的手術都有完全恢復的.
2011-08-07 11:33:18





在YOUTUE看到一段影片,陳禹勳高中畢業就做了TOMMY JOHN手術,是在台灣的新光醫院由韓偉醫師做的。

看來復原的還不錯。





我不是醫師, 也不是運動員,
以下是我的推測:

1. 手肘尺骨附屬韌帶, 對一般老百姓, 或非屬經常需要做投擲動作的人員, 並不容易受傷.
2. 即使受傷, 對一般老百姓, 或非屬經常需要做投擲動作的人員, 可能只需要復健或修補, 而不至於需要取身體其他部位的韌帶做置換.
3. 這個手術看來並不複雜, 相信有不少的骨科專科醫師都能夠施作.
4. 但是台灣的職業棒球投手人數不多, 樣本數少的情況下, 較少聽說有哪些投手在台灣做過Tommy John手術.

以台灣的醫療水準, 我相信能做Tommy John的專科醫師不在少數,
但是醫師相對來說, 可能比較沒有累積經驗的機會.
所以, 如果有職業球員要做, 我個人會認為, 到美國去做會比較保險.

ohmoto_tw wrote:
我不是醫師, 也不...(恕刪)


我是覺得以臺灣來說醫師技術不成問題

應該是後面的復健課程可能會有差距
中職》趁早動刀、扎實復健 中信黃恩賜拚復出

〔記者郭羿婕/屏東報導〕中信去年選秀第2輪挑中的投手黃恩賜,去年10月5日進行右手肘韌帶置換(Tommy John)手術,正在春訓基地積極復健,二軍復健投手教練佛斯特(John Foster)說:「有觀察到恩賜復健很努力,一定可以完整地把身體調到職棒選手的強度。」
21歲黃恩賜去年原以簽約金440萬元、月薪10萬元披上黃衫,後因體檢未過,重談合約減為380萬、7萬,他也決定趁早開刀,用右手腕的掌長肌肌腱來修補只剩20%的手肘韌帶,目前邁入復健第3個月,尚不確定何時可開始投球。

到台大醫院進行手術前,醫生給黃恩賜兩種選擇,一是開刀,一是只需透過復健強化,黃恩賜說:「我想就趁年輕早點動刀,恢復能力比較好,如果繼續撐,韌帶遲早會斷。」
第一次動手術,對黃恩賜當然是賭注,他不諱言起初很擔心,怕傷勢復元後,投球無法回到以往水準,不過,因為許多前輩有成功經歷,也增添他的信心,「像郭泓志賢拜多次開刀都能回來,我應該也可以做到。」

黃恩賜歸期未定,在開始投球前,都由防護員帶著復健,直到恢復傳接球後,再交給佛斯特訓練。由於復健枯燥乏味,看到隊友投球,黃恩賜也會「手癢」,詢問防護員能否用左手丟球,答案當然是不行。

其實黃恩賜也知道,動刀後最重要的是復健過程必須扎實,現階段重點就是肌力訓練,他說,包括下半身、核心、背部肌力,都想做到比以前更好,「希望肌力、柔軟度等強度都能恢復到原本的2倍,等開始丟球後,比較能找回感覺。」

http://sports.ltn.com.tw/news/breakingnews/2318149

yessteven wrote:
TOMMY JOHN...(恕刪)


感謝發這樣的文 讓我對這類手術多了點認識

雖然我不是運動員 但多漲知識總是好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