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違 wrote:放眼奧運旗下那麼多種運動,只有足球凌駕在奧運之上。 其實網球, 棒球, 高爾夫, 拳擊,夢幻隊之前的籃球這些非常有利可圖的職業運動都有差不多的現象...只是足球的差異特別大世界盃> 歐洲杯> 歐冠(如果職業賽也算的話)> 奧運
owenwang2010 wrote:其實網球, 棒球,...(恕刪) 棒球被踢出奧運的理由之一,"大聯盟都不放人,無法為奧運提供最高水準的棒球賽比賽"。幾年前新聞也有報,國際籃總擬出要限制奧運籃球年齡的伸請。但奧委會說了要是如此,就將籃球趕出奧運。國際籃總就不敢再有所動作了。相較之下,既使被FIFA掐住喉嚨,也不肯放手。足球真的是奧委會非抱著大腿不放的金雞母了。奧運真正吸睛的只有開幕跟百米短跑總決賽。大多數的項目都不如該項目協會自己辦的重大賽事。在奧運中能超越該項目協會自己辦的賽事熱度的項目幾乎都是極度冷門的運動。基本上那些冷門項目的轉播,觀眾都是看自己國家的比賽,不會看他國之間的比賽。這也是奧運都虧錢的主要原因。
attilalin wrote:內馬爾洗刷酸言酸語...(恕刪) 挺好笑的被7比1,這次只是PK贏,這樣也算報仇?至少也要像2014年的荷蘭一樣吧。而且只是U23+3,非正規軍。就好像台灣成棒打不贏日本,然後少棒打贏日本就認為報仇了
願違 wrote:奧運真正吸睛的只有開幕跟百米短跑總決賽。大多數的項目都不如該項目協會自己辦的重大賽事。恕刪) 我只知足球網球是這樣,藍球排球呢?我記得1988奧運,台灣是很重視棒球項目,看得比兩年一度的世界盃、洲際盃重要,也曾看過當時的新聞說美國最重視的籃球比賽是奧運,只不過當時國際性的棒球籃球排球比賽,都限制業餘球員,而世界盃足球早已開放職業球員。
足球來說 德國近30年來都非常穩定 除了1994-2002年那段時間 出現青黃不接 但也因為如此 積極培訓青年學子 至今國際任何大賽 都有穩定表現巴西的足球 確實需要再加油 一旦沒有內馬爾 教練來說 怎麼設計出最佳團隊戰力 也考驗教練的能力
wisin0711 wrote:我只知足球網球是這...(恕刪) 你說排球,籃球?排球我就不太清楚了雖然我不看籃球,但也從體育新聞上看到世界男籃錦標賽的賽況。不是主隊的賽事,也不是美國隊的賽事,觀眾席幾乎也有眾多人潮。法網,澳網等賽是從第一輪到冠軍戰。觀眾席基本上也是座無虛席。再看看去年日本主辦的世俱盃,廣州恆大VS北美球會(隊名忘了),入席觀眾上看2萬人。沒有任何世界級球星的客隊VS客隊比賽還能有如此票房。事實上台灣人並不是真的喜歡棒球,而只是喜歡看自己人跟外人打棒球。日本也是如此,看看過去台,日協辦的經典賽第一輪就知道。主隊的比賽觀眾人山人海,客隊打客隊觀眾就稀稀落落。經典賽不是就開放的大聯盟的球員參加嗎?基特,鈴木一朗不都出席了。如同我上一篇留言的最後一段話:"基本上那些冷門項目的轉播,觀眾都是看自己國家的比賽,不會看他國之間的比賽。所以有些項目並不是說,開放職業球員票房就一定會好喔。
god52101314 wrote:足球來說 德國近30...(恕刪) 不只這30年吧。德國只有1938年那一次,早早出局。之後的西德到現在沒有一次是八強以外出局的只不過上個世紀末改革後,如今成績又更好了02亞軍,06季軍,10季軍,14冠軍。世界盃,連續四屆都前三名也是史無前例了。至於巴西,經濟不穩定且民族性較散漫,所以無法提供完整又專業的青訓。擁有最多世界盃冠軍的榮耀,被德國超越是早晚的事了。
zero1823 wrote:德國最大的隱憂是缺...(恕刪) 德國不是沒有前鋒...一個是每次遇到世界盃就受傷...另一個是嗆聲說只要勒夫還在國家隊當教練就永不接受徵招!!!所以上次世界盃的時候卡恩才會說勒夫可以準備交棒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