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線、齒輪線真的能增加咬球旋轉......?

常聽球友們說他使用五角線、八角線、齒輪線......等幾何形狀結構的網球線很咬球,可以增加球的旋轉。

【Babolat Top Stringer Lucien Nogue 的看法】

幾何形狀結構的網球線,例如 Babolat RPM Blast 是可以增加球的旋轉,但並不是因為球線的八角外形容易咬球而增加旋轉,而是八角線的橫截面讓直線在擊中球後更容易在橫線上滑動;增加球的旋轉是來自於直線在橫線上更容易的滑動,而不是線的外型。

本文亦發表於 FB "網球拍線床硬度、網球線、網球拍交流分享"

多角線、齒輪線真的能增加咬球旋轉......?
網球癌
我覺得不管是什麼線
自己用過 喜歡最重要
把價格 性能(控球/力量/tension的保持) 放下去考量
我也看過用rpm blast 完全打不出很top spin的人
也看過小選手(現在去美國的大學打球) 用rpm blast 球在底線前落地 球跳過對方的頭

i-tennis wrote:
常聽球友們說他使用五...(恕刪)


vanjames wrote:
我覺得不管是什麼線
...(恕刪)


拉球時,若對方是上旋,我都很難接,來不及退,球都過肩膀以上,且球很深。

遇到上旋,我總是打到拍框。


不過,上旋球的球質好像不重,和一些球友阿伯拉球,上旋球球質很輕。

平擊球的球質會比較重,我遇過一位,雖然平擊球到腰部,很好接,但他的球質重,總是可以讓我肩膀舊傷再痛。


而這位平擊球人士,使用的是多角硬線。


打上旋談跳過肩膀頭上的阿伯,使用的是圓形軟線,因為阿伯們一輩子也沒有換過線,他們不知道有多角形硬線。


我比較喜歡打平擊,上旋很難出手。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多角硬線打起來比較熱血,手感硬。
那你可能還沒碰到很 aggressive 的top spin(又快 又跳)
要練好 hit on the rise 也就是球彈起就要打了 可以為你搶到很多的時間
等球跳到高點你可能打不到了 也可能你已經要推到很後面擊球 而給對方非常多的時間

不過練習跟比賽是不同的

【麵包超人】 wrote:
拉球時,若對方是上...(恕刪)

【麵包超人】 wrote:
拉球時,若對方是上...(恕刪)
本文所表達要的是角線增加球的旋轉不是線的外型咬球而增加旋轉。

我認為球的旋轉有三要素:個人的打法技巧、球拍的 string pattern、球線
其中最重要的還是個人的打法技巧,另外二項僅是輔助
個人的打法技巧好的,使用 18*20、圓線,打出的球仍然可以又重又旋
若是擊球技巧不足,即使用 16*15、角線,依然無法打出又重又旋的球

以上供參考
網球癌
非常同意
i-tennis wrote:
本文所表達要的是角...(恕刪)
我另外想請教您有關穿線的問題
如果你新穿1⃣️組線 在不使用的狀況下 多久tension 會開始往下掉?
我也是屬於打平擊球的,基本上我都用硬線,有時候六角有時候五角,看心情,我的球質旋轉不多,所以無法給你意見。
回覆 7F V大

網球線掉磅分屬二種
一種是靜態掉磅: 球拍不打球時,放著都會掉磅;通常是剛剛穿好的拍掉磅最快,掉磅的多寡端視網球線的延展性,穿線完成24小時內即使不打球一般都會掉約 3~4磅(ERT300 說明書: 穿線後 2~4小時會掉2~4 DT),但之後的靜態掉磅就不是很明顯。

第二種是動態掉磅:線床擊球之後產生的掉磅;掉磅的多寡端視網球線的延展性,擊球者的打法,一般咬球較多,大力擊球者掉磅會較快。

由於球線種類太多,延展性各有不同,加上線床壓力量測器也僅是參考值,很難精確的說是掉了幾磅。

以上供參考~
i-tennis wrote:
常聽球友們說他使用...(恕刪)
網球癌
《ERT300 量測線床硬度實例》

ERT300 是量測線床硬度的工具,量測值的單位是 DT。

DT (dynamic tension): DT is ball power in kilo pound(kp) required to depress the string bed 1cm at the sweet spot(ball impact).

這是模擬來球在擊中線床甜區時,使線床甜區下壓 1cm 需要多少的 kp;DT 越高代表線床硬度越高,也就是穿線時設定的磅數較高。

線床硬度較高可以提供更多的控制,線床硬度較低可以提供更多的力量。

ERT300 並提供 DT相對磅數的參考值。

下圖為量測實例,提供參考~


網球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