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ererNO1 wrote:
話說大哥可真閒…真羨慕!
感覺您已經走遍中部八成的球場了…
我也好想這樣征戰四方啊~
現在下班只要有球打、我就很滿足了…
征戰四方算是【順路】的,假日有回到女方家,就到彰化海線打球,約黃先生,不過電燈費、新球都是我出的,黃先生打球很猛,但不太穩;若是要到女方舅舅家省親,就到南投自己練發球;每個月到桃園看看女方外婆,就順便和碩班學長打球,學長能夠指導一二。
『征戰四方』是不得已的,畢竟【高手】是不會和菜鳥打;自己家附近的球場,位於住宅區,假日及晚上擠滿人潮,且都是打球10~30年的高手,他們不可能跟菜鳥打球。
另一處的球場,凌晨打球的阿背實力比較親民,和他們打球沒有壓力,而且不嚴肅,會鼓勵人。
兩年前打牆璧的地方是學校外圍,也有阿背,那裡是啟蒙地方,但有貼公告,禁止打球。因為牆外是馬路,校方怕打球的人把球擊出牆外,造成危險。打牆璧,可以練截擊,就是球沒落地,馬上再截它,阿背這樣打,但初學者反應不夠快,來回拍數是兩~三拍,阿背可以20~50拍。
和初戀情人(誤?),是初『練』球友--江先生拉球是有一年多,但都淪為互相撿球,第一拍我發球,第二拍他就打雙打線外,我救回,他又是打在另一方,疲於奔命;另一種情況,他打的比較短,我上前抽球,抽到他身前正前方,結果他不打平線給我(此刻站到網前),而是打高吊後場,於是又要撿球,他則洋洋得意,舉出勝利手勢。
後來,有教練看不下去,就說『你們要從「他人拋球,一人擊球」開始!!! 就像我們這些學員一樣!!! 這樣您們才會基本揮拍姿勢,而不是亂打一通。』
但江先生覺得太無聊。
今年五月,他放棄網球。
若說『征戰四方』,馬拉松跑者也是,還更瘋狂。
今年三月,我擔任苗栗大克山公益馬拉松志工( 結餘款全數捐武隆國小重建,大克山公益馬拉松周六舉辦 )時,有跑全馬42公里的阿背說,『 明天(星期日)還要跑三重埔馬拉松!!! 』。
還有,有心收集100馬、60馬、30馬的全馬跑者,一年之中每周跑步,從台北富邦馬、跑到台灣尾屏東高樹馬、旗山馬、阿公店馬....。
valen-hsu wrote:
的確就是直線式的出拍...(恕刪)
【麵包超人】 wrote:
後來,有教練看不下去,就說『你們要從「他人拋球,一人擊球」開始!!! 就像我們這些學員一樣!!! 這樣您們才會基本揮拍姿勢,而不是亂打一通。』
他人拋球,一人擊球練習,就是一人由旁拋球,另一人擊球。
學校社團、體育課( 網球 )的入門打法。
棒球也有類似,今天看到棒球隊有兩人在進行自主練習,他人拋球、一人擊球。
參見

網球方面,下次有機會拍到,再PO。
網球「他人拋球,一人擊球」,需要一籃子球,大約30~100顆,就可以。
如同棒球,也是需要一籃子球。
參見

網球若在硬地打,消耗快,有時一個晚上就脫毛,如果對方拿磅數高的角線,更會咬球。
此刻就可以將脫毛的球拿來「他人拋球,一人擊球」。
棒球比起網球,棒球比較貴,一顆120~250元,美津濃基本練習球是150元,SSK 比賽球約250元。
一顆溫網比賽用球,大約50元。
網球練習球,約30~40元。
KCLin0423 wrote:
很多教練在教球時會提...(恕刪)
腰繼承腿力自然轉動這倒是沒什麼問題…
話說關於open stance forehand的另一輔助手…
開胸的速度、這方面Lin大有什麼見解或研究嘛?
納達爾VS費德勒時代的終結者
【麵包超人】 wrote:
他人拋球,一人擊球練...(恕刪)
其實一顆脫毛的舊球讓我打牆也蠻夠用的了…
這季節還可以打到飆汗呢

若基礎穩了、要追上我腳步可能就快了啦…
這時只要釐清更多概念、多些想像力、在多練基本體能吧。
我目前打得算少了…不過不時會在水管看些影片、試著揣摩並記憶…
有時久久沒打、再下場表現還會比之前更進步些!
一起加油吧!
話說這邊有人有教練執照嘛?
想說沒事來去考考好了…有什麼要注意準備的嘛?
雖然google可以知道些答案、不過還是無聊問問好了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testaynow
                            FedererNO1 wrote:
話說關於open stance forehand的另一輔助手...(恕刪)
這個動作有兩個好處
1.增加身體的平衡,讓你更敢發力(我認為這也是單反左手向後擺的主要原因)
2.藉由左手的出力,讓身體擺動更快(但是單反似乎無此好處)。
您可試試,右腳單腳著地,要讓身體往左旋轉的動作(這跟舞者或花式滑冰的動作相同)。您可更清楚了解左手左腳的發力方式。(這樣的動作也可以發現,身體是整個面在轉,而不是腰與跨(骨盆)之間的轉)
這個動作,應該是很早就有人在講吧?!
(棒球投手也都是這樣投球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2_vqPWu6PU
甚至是輔助手先行)
順道一提
這個動作,不只是在正拍有用
在發球的腳部動作也是有用的
(大部分的發球教學都比較強調上身與擊球,腳的細部較少討論)
在青少年排名賽中
甚至你可以看到,有些國中以上的選手,尤其是女生
發球時,雙腳是不離地的
這造成很大的缺點
發球者的身體很難借到腳的力量,無法完全向前放力(因為無法平衡)
而為了平衡,腹部臀部往往會向後縮,這也抵消了身體的力量。
因此身體力量的運用效率不佳而大部分的力量來自於手臂
個人認為,手臂肌肉屬小肌群,一方面較不穩定,一方面力量也不如大肌群
如此的發球不論在準確率與效率皆不佳
另外有一種,是雙腳離地但不翹起
這樣的發球,很容易因為平衡在發完球時踏進場內
如果發球者發出強勢的球還好
如果發球弱勢,底線球腳邊球成為一個死點
(所以,如果看到發球者習慣整個身體進場,
但球又不強,朝他的身體往底線打就對了)
我認為較好的發球方式是
以右手發球為例
在向前揮拍時,右腳也向後踢起(這與棒球投手的後腳類似)
猶如正手拍的輔助手一樣出力
一方面增加力道
我不否認,如果單指來自於右腳的力量,效果沒有正拍大
但是這樣的動作,有助於手部承接與釋放身體的力道
一方面幫助身體平衡,能讓你更快的回到準備狀態,接對方的回發球
這樣的發球,可以讓你發完球,前腳還幾乎留在原來的位置(底線外)
以前我也認為初學者應該先穩定站好練發球
但是,最近我倒認為,一開始就要習慣單腳離地做平衡與加力,身體前挺(移)向前擊球的發球方法。等穩定後,更要習慣雙腳離地發球。除了有擊球高度的優點外,也有助於力道的釋放。
另外,我認為最差的方式,也是一般業餘型常見到的一種就是
身體隨後腳往前移,的跨步型發球
個人認為
這樣的發球方式,腳與身體的力量都無法轉移到手部
而前移的速度亦小,對發球力量幫助不大
這樣的發球,可以視為動態的兩腳著地發球,但是,卻又相對不穩定
(因為移動中)
KCLin0423 wrote:
我想最大的問題要有錢...(恕刪)
查了一下……暈~
還要遠赴南北特地上課三天、不得缺課4小時…
想要考上一級的話還要持照兩年後再繳費上課…

KCLin0423 wrote:
您可試試,右腳單腳著地,要讓身體往左旋轉的動作(這跟舞者或花式滑冰的動作相同)。您可更清楚了解左手左腳的發力方式。(這樣的動作也可以發現,身體是整個面在轉,而不是...(恕刪)
今特地留意了一下右單腳著地時…
左腳比較像片中老費那樣蕩在空中!
(畢竟10年前我開始學打球就學老費打開放式了、基本動作都和他一樣…)
不過平時打球時…我發現多了個動作!可能是對手多5以下的關係吧…
反應時間上覺得游刃有餘、所以開放式站的較穩些…
反而較多時會主動發力、此時左腳在轉軸右腳前些墊腳微彎預備。
擊球時左腳尖會向地面前出力、屈膝打直、接下來動作又回到片中那樣…
因為平時發力動作都很自然的做出來了…
若不是為了研究些文字敘述上的差異、還真的不太會仔細去記這些細節

剛順便看到個不知所以然的訓練影片…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testaynow
                            FedererNO1 wrote:
話說大哥可真閒…真羨慕!
FedererNO1 wrote:
今特地留意了一下右單腳著地時…
左腳比較像片中老費那樣蕩在空中!
(畢竟10年前我開始學打球就學老費打開放式了、基本動作都和他一樣…)
不過平時打球時…我發現多了個動作!可能是對手多5以下的關係吧…
反應時間上覺得游刃有餘、所以開放式站的較穩些…
反而較多時會主動發力、此時左腳在轉軸右腳前些墊腳微彎預備。
擊球時左腳尖會向地面前出力、屈膝打直、接下來動作又回到片中那樣…
因為平時發力動作都很自然的做出來了…
若不是為了研究些文字敘述上的差異、還真的不太會仔細去記這些細節
剛順便看到個不知所以然的訓練影片…
和教練學過正拍、反拍。
打牆璧(兩年) + 和江先生拉球(一年) + 和阿背拉球(半年) = 兩年半。
但進步有限, 今天仍然被一位曾先生說「你打球半年 ?」
就如同,前年冬天學游泳,和教練學游泳十堂課,現在還是不太會游,換氣會沉。學游泳時,其他學員只留到下課,我練習到游泳池打烊。
最近在網路上問了很多問題(球拍問題,大拍面),有前輩表示『多打球,就對了』
如今,除了問,還有每天操兵,
但是,實戰時,仍然有『萬年新手』的稱號。
不知大家的網球發力學習過程,有沒有錯折感 ? 或是瓶頸 ?
大家認識的朋友之中,網球之路有沒有放棄的 ?
雖然說,我有『打球半年--萬年新手』之稱,
但是,觀察【大學體育課--網球課】的學生,他們一學期(四個月)的程度,我覺得我的正拍、反拍應該是比他們還穩定。
我看過體育課學生(期末考-術科,以及上課),即使體育老師餵球( 好球帶 ),學生們仍然是打到界外休息區(沒過網)、或是打出鐵絲網,球飛出體育館外。
我的程度,有的3.0以上的阿背、網友,都不太願意拉球指導。(2.0阿背 阿州大哥、2.5莊大哥是樂意)
那體育課學生(大學生)若要加入俱樂部,豈不是浪費錢 ? 因為他們正拍、反拍皆不行,大概更沒有人想要拉球 ?
練習發力時,對方是很強的話,
強的人,球都很強,來不及出拍。(和牆壁相似)
而球弱的人(穩定的阿背),是可以修正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