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移動中建立動力鍊在動態中擊球是必要的練習

或許是怕小選手可能還無法理解其要領…
在有個好習慣養成前、教練還不想指導吧?(我猜…
但不才我認為版大分享的觀念是正確且必要的!

最近指導些朋友…
我也會將擊球連貫分開為三階段講…
首先上、下半身教導各別發力…
二階再合併全身連動力練關聯!
最後就是講上下半身分開後的動力傳遞…
也就是在不同步伐下的動態擊球。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testaynow
FedererNO1 wrote:
或許是怕小選手可能還...(恕刪)


事情是這樣的
就有個"教練"跟我們一起在看小朋友比賽
比完以後(這不是對單一球的評論)
該教練跟那個小朋友的家長說
"你要教小朋友打球時要停頓下來,這樣才能提氣發力"

相對應的,有些教練,家長,尤其是家長,看到小選手打球失誤
就會說"站好再打"
我認為,這樣的要求,久之會失去機動力

除了對手調動所造成的動態擊球
比賽中,常會遇到一件事
機會球出現
攻擊者要搶時間攻擊那個瞬時即失的打點
當時機失去後,打點就不是打點了,充其量只是調動
(我常對我指導的球友說,不要煞車再擊球。機會球都不是機會球了,最後一步跨出發力擊球)

個人認為,不是站好才能發發力,比賽時,也不是球球都能停頓站好
(當然,站好會比較容易發力,也比較精確,所以對手會盡可能讓你沒機會站好打)

而所謂的擊氣發力
精確的說法是,正確的配合呼吸頻率與發力
我們可以看到,有些職業選手(包括盧彥勳),在擊球時會喊出聲音(有人大聲有人小聲,但這不是重點)
這就是利用發出聲音幫助呼吸配合發力的方法
在拉拍吸氣,出拍時喊出來
所以
我們說,打球時喊出來有助於調整節奏

如果要克服擊氣發力這件事
與其要求站好才能擊氣發力
不如要求,練習
1.打球時要喊出來(這不是為了氣勢,這是為了幫助呼吸落在適合的節奏上)
2.練習跑動時的動力鍊

另外,我開文舉的例子可能太難(配合影片中極端的動態擊球)
其實,跑動右腳最後一步著地(配合左腳的帶動)瞬間發力擊球,也是很常見的動態方式
這個動作還可以配合小範圍後彈,解決太近身擊球的問題


說的好喔!本人也有同感,有打過比賽的人應該都知道這點,站定擊球只是基本動作,一旦打到一個程度後就會知道要用身體的協調性來擊球,因為對手打過來的球是變化萬千,有時候會因為場地的關係也會有不規則彈跳,如果身體的協調性不好的話很難回擊出有攻擊性的球,這時就會給對手攻擊的機會;就像您提供影片中選手一樣,選手有滑步時回擊並有球質,也有墊步回擊較高的球,這些都是違背站定擊球的原則,而是使用身體協調性來發力擊球
我只想講打網球,不單只有發力的部分。
一般非職業的選手,因發力問題而贏/輸掉比賽的比例有多小?

lazytplayer 大大之意,是在表達休閒網球人士在比賽時輸球的要素另有其他?


不過,我覺得發力錯誤,重點不在輸贏,在於預防運動傷害。

尤其年齡越大的非職業網球人士,越不能有運動傷害的風險。

年齡小的年青人,發力錯誤而受傷,還比較快好,年齡越大,受傷不容易好。


去年夏天看到很多打球人士,如今都沒有再出現,猜測也是受傷因素。


一般休閒網球人士,最容易痛的地方,在於手肘 、手腕,這就是發力錯誤。

像我是痛在左肩肩膀,酸在右肩肩膀,也是發力不完整。

最近,再修正發力,結果痛在上背部。

各位前輩:
您們也會痛在上背部嗎?


kc lin 前輩住在高雄,離寒舍甚遠,否則真有向 lin 前輩拜師求藝之想法。


昨天,有一認識的教練 ( 俱樂部 領導人物 ) 要指導我,去年有被他教2堂,這次我再向他求問,他答應要實作教導,沒提到學費問題,我該表示什麼誠意? 送伴手禮盒?


FedererNO1 wrote:
或許是怕小選手可能還...(恕刪)


KCLin0423 wrote:
事情是這樣的
就有個...(恕刪)
lazyTplayer wrote:
我只想講打網球,不單只有發力的部分。
一般非職業的選手,因發力問題而贏/輸掉比賽的比例有多小?...(恕刪)


其實,有些阿背用撥的,打雙打都會贏
(不過,如此,你也可以問,網球的姿勢有多重要,最後,網球最重要的是手感,
不過我也認為手感真的很重要)

但是
麵包超人已經說過
發力正確與否其中有一點是在預防受傷
另外就是
出力的效率
你可以看到,有些人,好像輕鬆打其球質很重
有些人,用盡吃奶的力,打出的球質,卻不見得比較重

出力的效率差,也會引出疲勞性傷害
(例如,網球肘)

如果你出現運動傷害,那,輸比賽的機會是不是大大增加?

【麵包超人】 wrote:
昨天,有一認識的教練 ( 俱樂部 領導人物 ) 要指導我,去年有被他教2堂,這次我再向他求問,他答應要實作教導,沒提到學費問題,我該表示什麼誠意? 送伴手禮盒?...(恕刪)


幫他介紹學生。。。
這可能是他內心深處想要的

KCLin0423 wrote:
事情是這樣的
就有個...(恕刪)


關於 lin 提到的手感,如果太久沒有打球,手感是否流失?

thereyouare大大說的,也是另一種擊球方式,站好在打,過年期間,在海線球場看到一位大學生高手—翁同學,他和阿伯搭檔雙打,對手是父子檔,父子檔看到翁同學很會打,就盡量將球打給阿背,不過翁同學很厲害,好整以暇,早就跑到位置,等待擊球,拉拍動作很充分,不慌不忙的「集氣」發力,回擊之球又深又平又快,他的打球英姿讓人難忘。

翁同學的方式,就是there先生說的,先跑到位置上,站好集氣發力。

我有拿手機錄影,短暫錄片段,但沒有youtube 的帳號,不能上傳youtube,要不然是可以分享。


雙手反拍部分,移動中的雙手反拍,是都會帶動到身體的力量 ( 移動位能) 擊出強力的反拍。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