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dererNO1 wrote:
或許是怕小選手可能還...(恕刪)
事情是這樣的
就有個"教練"跟我們一起在看小朋友比賽
比完以後(這不是對單一球的評論)
該教練跟那個小朋友的家長說
"你要教小朋友打球時要停頓下來,這樣才能提氣發力"
相對應的,有些教練,家長,尤其是家長,看到小選手打球失誤
就會說"站好再打"
我認為,這樣的要求,久之會失去機動力
除了對手調動所造成的動態擊球
比賽中,常會遇到一件事
機會球出現
攻擊者要搶時間攻擊那個瞬時即失的打點
當時機失去後,打點就不是打點了,充其量只是調動
(我常對我指導的球友說,不要煞車再擊球。機會球都不是機會球了,最後一步跨出發力擊球)
個人認為,不是站好才能發發力,比賽時,也不是球球都能停頓站好
(當然,站好會比較容易發力,也比較精確,所以對手會盡可能讓你沒機會站好打)
而所謂的擊氣發力
精確的說法是,正確的配合呼吸頻率與發力
我們可以看到,有些職業選手(包括盧彥勳),在擊球時會喊出聲音(有人大聲有人小聲,但這不是重點)
這就是利用發出聲音幫助呼吸配合發力的方法
在拉拍吸氣,出拍時喊出來
所以
我們說,打球時喊出來有助於調整節奏
如果要克服擊氣發力這件事
與其要求站好才能擊氣發力
不如要求,練習
1.打球時要喊出來(這不是為了氣勢,這是為了幫助呼吸落在適合的節奏上)
2.練習跑動時的動力鍊
另外,我開文舉的例子可能太難(配合影片中極端的動態擊球)
其實,跑動右腳最後一步著地(配合左腳的帶動)瞬間發力擊球,也是很常見的動態方式
這個動作還可以配合小範圍後彈,解決太近身擊球的問題
lazytplayer 大大之意,是在表達休閒網球人士在比賽時輸球的要素另有其他?
不過,我覺得發力錯誤,重點不在輸贏,在於預防運動傷害。
尤其年齡越大的非職業網球人士,越不能有運動傷害的風險。
年齡小的年青人,發力錯誤而受傷,還比較快好,年齡越大,受傷不容易好。
去年夏天看到很多打球人士,如今都沒有再出現,猜測也是受傷因素。
一般休閒網球人士,最容易痛的地方,在於手肘 、手腕,這就是發力錯誤。
像我是痛在左肩肩膀,酸在右肩肩膀,也是發力不完整。
最近,再修正發力,結果痛在上背部。
各位前輩:
您們也會痛在上背部嗎?
kc lin 前輩住在高雄,離寒舍甚遠,否則真有向 lin 前輩拜師求藝之想法。
昨天,有一認識的教練 ( 俱樂部 領導人物 ) 要指導我,去年有被他教2堂,這次我再向他求問,他答應要實作教導,沒提到學費問題,我該表示什麼誠意? 送伴手禮盒?
FedererNO1 wrote:
或許是怕小選手可能還...(恕刪)
KCLin0423 wrote:
事情是這樣的
就有個...(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