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球--發力與基本的運拍動作


ajskkimo wrote:
她在Fed Cup...(恕刪)

再補個今天的爭議好了… …離題啦XD

http://www.flickr.com/photos/fatestaynow

FedererNO1 wrote:
再補個今天的爭議好...(恕刪)


還好拉,都是網球界的事。
多少知道一些也好。
大家說少有話題說,呵呵。

FedererNO1 wrote:
再補個今天的爭議好了...(恕刪)


ajskkimo wrote:
還好拉,都是網球界的...(恕刪)


沒錯,除了小朋友 ( 或各位的小時候 ) 是被爸媽影響,而學網球之外,滿多人應該是看了世界網球賽才開始打網球。

所以,網球體壇也和民眾打網球相關,網球和單車、跑步不同,網球需要和人打球,所以如果有好的心裡特質,較有穩定性。


話題回到 網球正拍與發力,
我和 台中海線 小鎮的女生拉球、和 ec、及其他球友阿伯拉球,我正拍方面,分別各只有一兩拍有收拍,一直改不掉早期打牆壁時用碰球的毛病,反拍則有收拍,因為早期沒有用雙手反拍打牆壁,所以沒有被牆壁定型。

關於正拍沒有收拍的問題,平常請女友餵球時,都有做到收拍,和人拉球就不行,感覺餵球的球比較輕,收拍容易,人的球,球重,揮拍的力量無法連續到收拍。

不過,和台中海線小鎮的小姐拉球時,一次收拍的經驗,我覺得收拍的過程,收拍最後的軌道,手肘會有擋到遠方視線的感覺,很奇妙,就是擊球時看球,然後用力揮拍至左肩,右手也由身體右邊揮到左肩,手肘也來到嘴巴鼻子正面,球飛到對方的最終落地,我有被自己手檔到視線,這是我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但後來也沒有每顆都收拍。

請問:正拍收拍的感覺是如何?
【麵包超人】 wrote:
關於正拍沒有收拍的問題,平常請女友餵球時,都有做到收拍,和人拉球就不行,感覺餵球的球比較輕,收拍容易,人的球,球重,揮拍的力量無法連續到收拍。

不過,和台中海線小鎮的小姐拉球時,一次收拍的經驗,我覺得收拍的過程,收拍最後的軌道,手肘會有擋到遠方視線的感覺,很奇妙,就是擊球時看球,然後用力揮拍至左肩,右手也由身體右邊揮到左肩,手肘也來到嘴巴鼻子正面,球飛到對方的最終落地,我有被自己手檔到視線,這是我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但後來也沒有每顆都收拍。

請問:正拍收拍的感覺是如何?(恕刪)


以我看來(大多是自己打的經驗,還有國外網路上看到的)。收拍可以說是一個主動,或是被動的動作。
先說主動的,看Youtube 有一些教練是建議要有備拍還有收拍的動作。那確保學生熟記這兩個動作。
他的教法是,備拍時身體90度轉,左手背接近到可以被自己下巴碰到。
擊球後,收拍時,身體轉回,收拍這時收拍完畢,(已頭不動)但可以下巴碰到到自己右手背。
Should-To-Chin For Accurate Forehands and Backhands.

另外一種是說收拍到一個程度其實是一種被動的動作。
一般來說在擊球的過程中,手放輕鬆,靠腳與身體帶動。
當擊球後,收拍完全是被動的,純粹是物理照成的動作。
基本上來說,你可以做個實驗,兩手臂放輕鬆,半蹲,轉動身體。
你的手會被帶動。轉大一點,手臂很自然會被帶到收拍的位子。
正手拍,打法,出力。

希望有幫助。

有空也可以看看台灣小朋友在國外比賽。
ajskkimo wrote:
還好拉,都是網球界的...(恕刪)


發現 上次遇到的 台中海線 女生球友 在和我拉完球之後,有做全身拉筋,雙手交叉握手於背後,就是一手由頸部後背、另一手由下背背後,兩手做伸展,然後握手;大腿四頭肌方面,他亦有拉筋。

我照她的方式雙手背後,兩隻手握不到,我的柔軟度不好,女性的柔軟度似乎比較好。


在台中山線 ( 洲大他們 ) 、彰化海線 ( b先生他們 ),似乎沒有看過他們運動完拉筋。


在南投山線球場,是有看到一位是有運動前拉筋。


跑馬拉松場合是有看到百分之八十的人,有做腿部拉筋,賽後亦有。



請教:

網球的拉筋,是否重要?
感覺上,網球柔軟度的重要性,似乎高於肌肉強度?
兩者兼顧,是否更好?

【麵包超人】 wrote:
網球的拉筋,是否重要?
感覺上,網球柔軟度的重要性,似乎高於肌肉強度?
兩者兼顧,是否更好?(恕刪)


網球的拉筋,是否重要?
A: 我本身比較懶沒有拉筋。不過據我看國外教練指出,網球開始前應該要用dynamic stretching (動態式拉筋)。

感覺上,網球柔軟度的重要性,似乎高於肌肉強度?
兩者兼顧,是否更好?

這點我就不是非常確定了。
【麵包超人】 wrote:
請問:正拍收拍的感覺是如何? ...(恕刪)


看 Bouchard 的練習就好了

當擊到球時,手臂往球要去的方向出力,打到球後,順勢收拍(手臂沒有用力,只是順勢)
所以你在看他做水平揮拍(還是有些微上揚角度),拍子會延伸到最前方,然後順勢拉回(因為手的限制)

所以,有些選手在做 "雨刷式" 軌跡揮拍時,他會收在左肩下方(順勢)
而當用提拉處理低球時,會收在左肩上方甚至繞過頭頂(順勢)

所謂的收拍,經該是讓擊球的力道向球行進的方向放盡,接下來自然"慣性順勢滑行"到球拍該去的地方
(你由肩膀上方往下推,也有可能收在腰間,如果這時還強調收在左肩上方,豈不是更詭異?)

我個人認知,收拍這個動作,是要使你推球能夠力氣放盡
避免打到球後中途停拍
(這可能顯示你手臂控制球拍的力道用太多,而身體驅動球拍的力道太少,都是用手在揮動球拍)

所謂的收拍,就是打完球,拍子順勢慣性的移動而已

【麵包超人】 wrote:
發現 上次遇到的 ..感覺上,網球柔軟度的重要性,似乎高於肌肉強度?.(恕刪)


柔軟度與協調性很重要
所謂的協調性包含各肌肉之間的連結發力

肌肉強度,必須架構在夠好的柔軟度與協調性之上
肌肉強度強,但是,個肌肉之間的協調性不佳,是不會有甚麼好效果的
(動力鍊的連結效率很差)

KCLin0423 wrote:
看 Bouchard 的練習就好了

當擊到球時,手臂網球要去的方向出力,打到球後,順勢收拍(手臂沒有用力,只是順勢)
所以你在看他做水平揮拍(還是有些微上揚角度),拍子會延伸到最前方,然後順勢拉回(因為手的限制)

所以,有些選手在做 "雨刷式" 軌跡揮拍時,他會收在左肩下方(順勢)
而當用提拉處理低球時,會收在左肩上方甚至繞過頭頂(順勢)

所謂的收拍,經該是讓擊球的力道向球行進的方向放盡,接下來自然"慣性順勢滑行"到球拍該去的地方
(你由肩膀上方往下推,也有可能收在腰間,如果這時還強調收在左肩上方,豈不是更詭異?)

我個人認知,收拍這個動作,是要使你推球能夠力氣放盡
避免打到球後中途停拍
(這可能顯示你手臂控制球拍的力道用太多,而身體驅動球拍的力道太少,都是用手在揮動球拍)

所謂的收拍,就是打完球,拍子順勢慣性的移動而已


“當擊到球時,手臂網球要去的方向出力”
這段看到蠻有感覺的,最近有在改以身體出力。
不過肌肉記憶還在建立當中,常常打擊時發覺不是很穩定。
好時很好,壞時很離譜。

可以請KCLin0423有空時在談一些打擊時,出力,穩定感,還有要如何去抓打擊點。
打擊點我覺得很難抓,雖然教練都是說早打,打在身體前方,不過時好時壞。
感謝分享。
ajskkimo wrote:
“當擊到球時,手臂...(恕刪)


我常舉例右腳後左腳前出右正拳的動作
右腳推動身體往前,帶動轉跨挺腰(下背部,向前),接下來上背壓出手臂,手臂出拳後在擊中目標時整個手臂加壓。
你可以發現,你的拳一定打在身體之前

對於腰部以上的球
以封閉式正拍恆拍擊球,身體的發力就是這個動作(只是手部的動作不同)
用腳部的力量把整個身體推出,接續發力,你的下意識一定會把球放在身體的前方

在我的觀察
如果初學一開始就用提拉,有些人為了做到提拉會讓球落下至可提拉的高點在打球
相對的球就會比較接近身體,甚至讓球進入左手的範圍內,然後用右手軸提拉擊球

您可以試試
提拉與接近水平的橫拍揮拍
是不是提拉會比較讓你想要把球靠近身體再擊球
是不是橫拍水平出拍你會比較想在左手之前打球

您也可以試試
一開始就用臂力出正拳,是不是身體的力道就不容易用上?

BTW
其實,大部份的對抽,都可以在腰間,或腰部以上出拍
所以我比較提倡,初學要由腰間橫拍出拍學起
而且,橫拍出拍發力的方向與球飛行的方向一致
擊球會更為扎實,球與線床間的正向力大,磨擦力也大,也更快能理會到所謂的咬球
而提拉對於初學者常發生的錯誤是,沒有確實把力道打進去咬住球,而是以抹球的方式在打球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