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FZR的管風琴手 wrote:
是啊〜
政府沒義務贊...(恕刪)
是啊〜
政府沒義務贊助,
企業沒責任支援。
人才啊,出走吧!
----------
1.人才只有遇到伯樂時才是人才,你不會到現在才了解現實與夢想之間的差別吧!
想當年我的訓練時間是早上五點開始,
不是五點起床喔〜
吃完早餐休息一個小時,吃完午餐休息90分鐘,
吃完晚餐休息半小時,剩下時間都在練習。
到晚上八點半結束,再開檢討會。
要不是有學校補助,怎麼可能有辦法做到?
有工作的人,有時間訓練嗎?
沒工作的人,有錢訓練嗎?
-----------------
意思說,只要人有夢想,就要有人替你扶持,替你分擔,替你OOXX
人只能靠自己而已不是嗎?你不會不了解吧?
再舉一個實例吧〜
小弟身邊就一個從國小開始練游泳,
原本準備參加奧運的選手。
結果湊不出19萬旅費,只好跑去當救生員。
--------------------------
他的努力已經在湊不到19萬旅費上消失了,意思是說,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只懂得游泳,
並不懂得人際關係的發展,他的夢想就在他的人際關係上給殺死了,
如果他是有計劃性的想登上奧運舞台,那他應該在準備上場前就要計劃性地湊齊19萬,
事實證明他的積極性也是不足的,那你有19萬你肯無償資助一個積極性不足的人嗎?
真的,我看清了。
台灣島民推廣什麼運動了,宅在家打電動就好〜
偶爾當個一日球迷or一日評論員,自我安慰一下即可。
---------------------
運動本來就是娛樂的一種 (至少現在是
你要人掏錢給你娛樂,那你也要有等值的效果才是,
你看王建民 拿著NB對著鏡頭笑一笑 就有錢可以拿了?
他是職業運動員,但真正讓他賺錢的並不是投球,
附加價值需要自己或經紀人替你去創造,
而不是怨天怨地,難道張忠謀 14奈米晶元,怨著怨著就開發出來了嗎?
---------------------------------
不須怨別人如何如何市儈,因為你的怨氣也是市儈的一種表現!
至於轉職業就表示成名了,應該尋求的是企業的贊助,而非政府,光看運動衫上的那些Logo就知道這個人受多少企業贊助,但反觀我們這些財團偉大的跨國企業,做了多少事?出了多少力?少得可憐,和外國是懶鳥比雞腿,給子孫們一人買一戶帝寶,女兒們要咖啡店變成送一棟百貨公司,這種錢有的是,談贊助?運動是啥米碗糕?
但話說回來,如果成名的運動員,願意為培養下一代努力,政府補助出些錢,誰曰不宜?只要有資金流向用途就好了,少搞貪汚,不做豆腐渣工程,錢就有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