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kevin0821 wrote:
可是別人打的球並不會像自拋一樣, 自拋是垂直球路, 別人打的是有點往身體跑的路線, 所以自拋練的後果是, 上場會反應太慢...
沒錯,
所以目前只夠實力和阿背級、阿公級的球友拉球。
遇到 實力強的,就「揮棒落空」了。
前年、去年 (2012、2013年 ) 一整年是打牆( 一~兩星期一次,周六,因為還有參加其他體育活動 ),為了接牆壁之球,速度快,都是用手的力量去接,結果手肘的外側會痛、手腕也痛,看復健科、然後外加止痛藥。
【補】
(2012、2013年 ) 一整年是打牆,
然後 2013年的冬天,約了一位 H 朋友 練習拉球,界外居多( 全壘打 )。 和 H 朋友 有持續練習到 今年三月,之後他放棄網球。
三月之後,到達一處網球場,和同樣是初學者的人( V 先生舅甥兩人 )對拉,還是都界外。
六月認識教練,得知網球原理。
目前和阿背打球,感覺比之前 和 H 朋友、V 先生打,還好上許多。
不過,日前回 C 球場看看,發現 V先生也有進步。
三月時,在另一處的 D球場,有網球隊教練 是看到我和 H先生對拉都界外,就說「應該要由教練餵球,之後您們自拋自打,第三階段才是拉球,最後才是打牆璧。」
----
目前只和阿背級練習。
以後在漫漫求進步。
若一下就跟高手對抽,自信心全無。
和阿背拉球,還能保有運動的意義。
另一方面, A高手 和 B高手 說的方式都有差異。
搞到最後,都不知哪一個說的正確。
網路視頻,看到一位脫上半身的外國人,他打球就很隨性的感覺,沒有制式約速,真是羨慕。
參看
【 Baskin Park Tennis Singles Pusher NTRP 4.5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8SZynE4N1w
3:17分時,他會來到螢幕前方。
【補充】
【 Inside in Inside out Practice with Yann Auzoux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z3tbujXoHs
這一部教學視頻,則是球員( 女學員 ) 打第四拍時,就打 Inside in。
第一、二、三拍則是打 Inside out 。
算是中高階(3.0~4.5)的訓練方式 ?
這位教練發給女學員之球,速度都比牆璧回彈還慢。
牆璧若能接上50~80拍,應該就能打遍天下無敵手。
國外之網球場,有特色,
(1)都很多面。
(2)周邊都是森林。
(3)打球的風氣盛。
(4)很多運動科學式的教學課程。
聽說 hhlin 大大常旅行於英國,
若我們有生之年,有機會到國外留學、工作,那就能看看外國森林網球場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