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有些動氣了,下一洞是230碼的3桿洞。我開完球後,就在原地等著,看是誰那麼沒禮貌。姍姍來了3位身高約175到178左右的年輕人,我沒說甚麼,就在旁邊看他們打。敲了好多桿都掉到中間的OB區。原來是新手,姿勢也差很多。
無論新手、老手、姿勢多怪異。揮擊的結果,最後只決定於黃金三吋之間。
也就是說,即便姿勢完全不對,如果通過黃金三吋時是很好的,那也可以揮出300碼的遠球。
所以擊球最重要的就是這黃金三吋。從觸球、壓扁、彈離。是高飛、低滾、左旋、右旋、要飛多遠、滾多遠。都在這3吋內決定。
這三吋如果換算成時間,其實不到0.1秒。在這瞬間決定了球的好壞。
所以為什麼3個錯也可以合成一個對。只要這三吋內是對的,其他的在怎麼錯都無關緊要。
好比3人4腳,2人3腳。練熟了也很快,但是如果一人跌倒了就全倒了。所以能一人跑最好還是不要兩個人跑。
所有高爾夫談的不外乎『理論』和『練習』。我目前為止在01寫的也只有3篇是真正有用,有關練習的 >> “握桿”、“如何打好業餘式半揮桿”以及回應“新手求教TOP問題”的#9。其他的都是理論文(包含本文),其實沒甚麼營養,只對想進入單差點的人有些許幫助而已。
為什麼只有練習文有用,因為要扎實打好那三吋,靠的是練習出來的感覺,一切的理論只是要證明這個是對的,請繼續堅持下去。如果沒有練習法,光說這個不對,那個不行。到頭來,又不是頭在打,是手在打。
如果可以的話,我比較傾向於用練習法和打出來的結果來自然改正錯誤,而不直接對學生說不要這樣,或不要那樣。
以下文章借至 “新手請問擊球點”
chris8830 wrote:
其實後來會很討厭我在練的時候(雖然錯誤百出)
又來一個人講要怎麼打
因為那又注定這趟我又是整個歸零 唉
...(恕刪)
挖出這一段來說,其實是認為這不是個案,是很多人遇到過的問題。
如果真的感覺越打越糟。那需要大徹底的改變揮桿方式,而不是一塊一塊的補丁。
徹底的改變揮桿方式,不是告訴你:太外側或太內側,這裡錯了或那裡錯了。看到哪就改哪,只看到大象的一隻腳,嫌不夠長,就拿長頸鹿的來換。
而是應該給一套『完整恆常的練法』。不管之前是哪裡錯了,現在起就照這個方法練。
透過新的訓練,在自己覺得順暢的狀況下,自然而然去改變揮桿的缺點。
所以如果旁邊有人多嘴不是不好,說不定真的是高手,只是你可以問他:
「請用整套的訓練方法來教我,不要只告訴我哪裡錯了。」
是不是有教學經驗的高手,立刻就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