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桿分享] OOT之銅鼠誘惑 --- Scotty Cameron Concept 1 Super Rat Deep-milled Prototype Tour Putter

大家好

俗話說: Driver for show, Putter for money
在高球運動裡,決定勝負的,通常都是只有靠推桿了!

市場上的推桿百百種 品牌多樣 形狀多元 材質多類,形狀有刃型的小烏龜的奇形怪狀的都有,材質有軟鐵的有不鏽鋼的有複合材質的,琳琅滿目令人眼花撩亂。要能夠從茫茫桿海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又適合自己的,還真是挺花功夫的。

這麼多選擇中,其中一個美國廠牌:Scotty Cameron的推桿 大概佔了不可或缺的一個角色了

Scotty Cameron 是美國一位大名鼎鼎的推桿製作大師 幫過很多知名選手 如老虎伍茲等 製作推桿 很多人或多或少 也都擁有過或是推過這個牌子的推桿

除了很會製作推桿外,他更是位行銷專家,不但每年都會推出限量版推桿,如my girl系列等,更專門針對巡迴賽的選手,推出了所謂 Circle T系列的推桿

Circle T的推桿最明顯的不同之處 就是會有打上一個T加上圈圈的印記,因此我們也把它俗稱 OOT(圈圈T)
[推桿分享] OOT之銅鼠誘惑 --- Scotty Cameron Concept 1 Super Rat Deep-milled Prototype Tour Putter

當然 依照型號不同 也會用上等級不同的材質,一般量產版本的推桿大致上都會使用SS 303不鏽鋼。至於職業選手專用的OOT版本,就會用上比較好的鋼材,如GSS SSS等(註釋)
GSS:German Stainless Steel
SSS: Studio Stainless Steel

話不多說,我們就來看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Scotty Cameron Concept 1 Super Rat Deep-milled Prototype Tour Putter

SC Super Rat系列推桿(俗稱老鼠),為何會取名銅鼠呢?因為這隻推桿的塗裝是選銅色的Chromatic Bronze
[推桿分享] OOT之銅鼠誘惑 --- Scotty Cameron Concept 1 Super Rat Deep-milled Prototype Tour Putter

兩邊都是20g的配重螺絲
[推桿分享] OOT之銅鼠誘惑 --- Scotty Cameron Concept 1 Super Rat Deep-milled Prototype Tour Putter

桿頭主體是用SSS材質,在推桿擊球面則是嵌入了GSS材質的桿面
[推桿分享] OOT之銅鼠誘惑 --- Scotty Cameron Concept 1 Super Rat Deep-milled Prototype Tour Putter

背面的造型也相當典雅
[推桿分享] OOT之銅鼠誘惑 --- Scotty Cameron Concept 1 Super Rat Deep-milled Prototype Tour Putter

桿身是霧面黑色,上方更有刻了SC印記跟LOGO的銅環,相當畫籠點睛的裝飾
[推桿分享] OOT之銅鼠誘惑 --- Scotty Cameron Concept 1 Super Rat Deep-milled Prototype Tour Putter

SC客訂皮製握把
[推桿分享] OOT之銅鼠誘惑 --- Scotty Cameron Concept 1 Super Rat Deep-milled Prototype Tour Putter

推桿套也是很有趣也相當有質感
這面寫上型號 "超級鼠"
[推桿分享] OOT之銅鼠誘惑 --- Scotty Cameron Concept 1 Super Rat Deep-milled Prototype Tour Putter

這面載明了Tour Only
[推桿分享] OOT之銅鼠誘惑 --- Scotty Cameron Concept 1 Super Rat Deep-milled Prototype Tour Putter

正面是一隻老鼠,是指老鼠會找球洞的幽默嗎?哈!
[推桿分享] OOT之銅鼠誘惑 --- Scotty Cameron Concept 1 Super Rat Deep-milled Prototype Tour Putter

所有SC特製部門出廠的推桿,都會附上證明書,以確保血統純正
[推桿分享] OOT之銅鼠誘惑 --- Scotty Cameron Concept 1 Super Rat Deep-milled Prototype Tour Putter

再欣賞一下整隻的姿態
[推桿分享] OOT之銅鼠誘惑 --- Scotty Cameron Concept 1 Super Rat Deep-milled Prototype Tour Putter


整隻的質感真的是相當優美,拿在手上,真的有感覺是一隻藝術品,難怪有不少人瘋狂的收藏。
由於OOT的推桿一般並沒有在市面上販售,因此想要入手的朋友,只能從美國的E-bay下手了
推起來的感覺,的確真的跟一般版本的很不一樣,有一種很Q的感覺,很難形容,要實際推過就能體會了!

分享完畢,下台一鞠躬!!!

dctmickey wrote:
大家好俗話說: Dr...(恕刪)

此桿只應天上有呀…
好羨慕米奇…
沾醬油之王就是我
哈哈哈 美國人也很幽默 老鼠愛吃起司 所以推出 起司推桿套


我其實也很愛亂買杆子,只是都很控制價格盡量挑平價的,推杆到是一直沒有花甚麼錢再買,不知道是不是有那種CP值高的推杆可以推薦
好用又不貴的
日本也有賣,有新的也有中古的.
還有一些周邊商品
夢幻逸品入手 恭喜

再入手2隻 湊成大三元 加油

好水的推桿呀。

另外,

請問一下大家,

對於高爾夫新手來說,如何選擇第一支推桿,

因為看到目前市面上推捍有好幾種型式,

卻不知如何下手,

再請前輩們分享一下您們的經驗,謝謝

Justin-X wrote:
好水的推桿呀。另外...(恕刪)


您好

對於推桿,也是最近才有些體悟!但還稱不上了解
剛好有球友Caesar兄,寫了篇分享文,自己看了相當有感觸!
再取得他同意後,轉載上來,相信可以給大夥帶來對於推桿的一些想法!

本文開始:


一路以來買了不少的推桿;有的好不容易相見、有的又不如不見.....過程中也妄自菲薄的分享自己的一些經驗,這裡整理一下我自己的一些心得分享給各位朋友們參考~
首先;對我來說買了很多很多的球桿,但為何比例上會比較的鍾情在推桿上面,而且一旦自己喜愛的入手就很難得有機會出手?這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第一、推桿是一場球賽成績好壞的基本關鍵,這個部分有打球的朋友都應該能夠認同。推桿功力不好或是落差很大是絕對不會有好的成績的。第二、推桿是在十四隻球桿中我認為是最有美感的一隻球桿,最短(通常)但是卻是最美。第三、推桿是十四隻球桿中以價格比例來說最保值的,而且通常不會跟日新月異的科技或是新開發出來的球桿產品有太大的變化,卻是最值得長期擁有的。最後一點、推桿是非常有機會增值的一隻球桿,很少看到其他球桿會根據時間長短而有價值上的增漲,但是推桿(如同ScottyCameron圈圈T系列、Bettinardi點點系列以及一些其他精品推桿系列....)卻有機會價值越來越高。
這幾點就是我為何很喜歡買推桿的基本理由,下一篇將會根據推桿部分做一些個人淺顯的看法分享~

推桿的品牌、樣式有很多;材質也很多元,價格更是落差不小,整體來說一隻對個人稱為『好推桿』並不僅僅侷限於要某某品牌、特殊材質或是相當的價格以上才是好推桿,正所謂『不管黑貓還是白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一般,所以『不管圈圈或叉叉,只要給我一推進洞的就是好推桿』一樣。
以我來說;雖然過去買了許多品牌的推桿,也嘗試了不同桿頭造型的推桿,但是基本上來說還是以所謂的傳統型、標準型推桿對我在視覺上或是情感上比較容易接受。所以整體來說,還是端看每個人自我的喜好(有相當部分也是推桿時的動作)而論而不是一定要某種推桿才是唯一王道的。
至於長度更是因人而異算是比較主觀的看法,大多數的人都會選擇34"長度的推桿,但殊不知其實很多人的握法跟使用卻是33"或是33 1/2"抑是33的3/4"長度最適合。以我來說,其實我應該是適合33 1/2”左右的長度,但是我喜歡向下握時有留一節長度在手腕之上,這是個人不雅的癖好之一總覺得這樣比較正常或是舒服了點,所以現在很多店家或是工房都有量身定做推桿的服務,也有相當多的儀器可以協助你找到適合造型或是長度推桿的數據以及分析,建議各位不妨可以利用機會去找出適合自己基本適合的參考依據。

該是慢慢進入主題談談最近大家談論探討所謂推桿軟硬手感的主題了~
其實如果純粹用材質來說軟硬手感我認為稍微過於粗糙了;沒錯,GSS(German Stainless Steel)跟SSS(Soft Stainless Steel)在手感上會是比較軟了點,軟鐵也不差,但是同屬於303SUS一族我認為真正能夠把他的細微差異感受出來的人畢竟是少數,但是如同Scotty Cameron的GSS的推桿推起來倒真的是會讓人感覺好像真的有那麼軟Q了點。其實這需要用許多不同的面相來去分析~
在我過去的經驗以及最近頻繁測試不同的推桿的看法;首先當然是材質上的差異,舉例來說:SSS、GSS、029SS、DASS、軟鐵、303SUS、銅、鋁合金面、大馬士革、以及其他不同坎入的材質在推桿的觸感上事實上是有不同的手感的,但是仔細的去觀察之下,每隻推桿的設計與處理也是影響他手感很重要的因素,譬如桿面的CNC處理;GF(Gold's Factory)的桿面處理就非常地細膩,幾款的Byron推桿的桿面也是非常的細,按照物理力學的看法,當桿面碰到球後,越細膩的桿面跟有點刻度的桿面對於球的觸碰所產生出來的手感就會不同,同樣材質之下;桿面有一定溝槽深度的應該會產生所謂的吸收與反彈效應,就像是開球木桿會讓人有吸進去再吐出去的手感類似,這樣一來就會產生所謂『軟』的手感,而越是細平的桿面他的反應則是比較直接的去表現,當然也會造就不同的手感出來了。當然溝槽不僅僅是在這個部分會有影響,因為溝槽或是桿面的處理方式主要是幫助穩定球從桿面出去時的滾動軌跡與方向性,當然各家品牌都有其獨特的設計,不能說哪一家特別好就是了。
另外一點也就是桿面背後的處理;桿背厚度的差異性也會影響推桿手感上的認知,就譬如我嚴重懷疑為何Scotty Cameron會讓人有那樣軟Q手感的其中一個因素,就是他在桿面背後(簡稱為桿背)通常會有三個圓圈的品牌圖騰處理,如此一來當桿面碰觸到球的時候因為圓圈圈的因素,加上圈圈內填充的漆料吸收了一部份的作用力,而導致他的手感會比較軟Q的感覺,這個部分是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確但是我認為他是會有一部分的影響的。
再來就是使用者的推桿動作也是影響的因素之一;如果球員的推桿方式都是用所謂『敲擊』的方式推球,那麼同一隻推桿在用『推送』的方式下一定不太相同,並不是說敲擊方式跟推送方式哪一個才是正確的推桿方式,而且敲擊的打法如果用上兩隻不同材質的推桿還是可以感覺得出來差異性,但是感受程度上一定是比推送方式推球的感覺來得稍稍弱了點,就如同之前所講的;各位可以去觀察一下Brandt Snedeker跟Bubba Watson的推桿方式就有很大的差異性,BS(不是Bullshit喔....)大多是快槍俠式的敲擊打法,而BW就大多是長推送的推桿方式了。
另外一個影響的因素就是小白球本身;以往雙層球跟現在的動輒三、四甚至是五層球的手感也一定會有手感上的差異,球的核心設計與填充物也是影響的因素之一,所以當我在做自己測試時就會固定用上混合的品牌,目前固定用上的是Titleist ProV1,ProV1X,MAXFLI Tour,MAXFLI LC Tour這四種球來測試,這樣是為了可以比較準確的去感受到每一隻球桿的手感,連帶的也會比較客觀一點。


總結:
夯不啷噹的說了那麼多;我想大家應該是比較好奇該花多少預算以及如何去找到一隻比較適合自己的推桿吧,以下幾點是我的建議:
第一、預算優先!許多人都願意花大錢在新的開球木桿、無敵不摧的桿身(特別是看到前一位開球球友大砲轟去時的痛....),或是在不斷推成出新的鐵桿(鍛造、手工打磨、名師設計....巴啦啦啦.....)上面,抑或是一隻蠻高價的挖起桿上(挖起桿屬於消耗品.....)卻往往在推桿上面保留了相當部分的空間,我的建議是如果預算足夠;買一隻好一點的推桿吧!一隻推桿起碼好好用可以用上好幾年,只要你保護得恰當損壞的機率是比其他球桿來的上低了很多很多,頂多就是握把或是推桿套會損壞,本體損壞的機率真的很低,所以如果可以;建議把預算挪多一點到推桿上吧~更何況他是主宰你成績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關鍵!
第二、品牌。品牌不是唯一的參考,但是當你願意花一筆錢在武器上、你總也希望拿出來是可以懾人威嚇產生對方壓力的吧?全世界的推桿品牌很多;大品牌之所以能夠屹立不搖,除了是他行銷上願意花錢,當然在品質、設計以及穩定性上面一定有其過人之處。各位可以去找一下國內有引進的代理商,Odyssey、SeeMore、TaylorMade、Ping以及一些品牌就不用多說了,Scotty Cameron以及Bettinardi、Byron相類似的品牌也是可以推薦參考的,像是最近剛有代理商把國際知名品牌Piretti引進進來,或是在許多球友心目中的精品品牌Gold's Factory都是可以去思考的。至於需不需要買該品牌屬於高價的商品?或是買屬於限量版的稀有之物?這就是看個人選擇了,這部分只有一個可以確定的;也就是他的殘餘價值會比上其他的推桿還高就是了。
第三、造型。推桿的造型琳琅滿目;最基本的有傳統型(標準型也統稱為Ping型)、桿面平衡型、趾部配重型、槌頭型、刀型、船型.....等等的,一般來說都值得去研究看看,就像我前面所說的,現在有很多工房都有提供量身定做推桿的服務,或者像是常常桿面容易打開的就可以參考趾部配重型一樣.....總之找到一隻適合你而且在視覺上讓自己舒服的推桿是很重要的,起碼在心態上就已經成功的一半,但我建議不要過於去挑戰新知;就如同有一些產品真的只能用『怪老子』來稱呼的我就不會建議各位去參考,因為不但你自己要克服心理上的接受外,還得接受或是抗拒外人的懷疑目光,這樣一來反而本末倒置了。
第四、球。我常常跟朋友建議;如果可以的話.....建議不要在球上面省錢,因為球在整個你的球技以及球賽上面扮演著你所不知的重要角色。一顆就算是好的球泡在水池一兩個月品質也會變質。當然有球友會想:我的球技目前常常會丟掉球,所以還是買滷蛋就好.....這樣的觀點是沒錯;但我想說的是~如果當你不好好打的話球是不是就會不見?這或許也是可以要求自己每一桿都必須專注審慎的好方法吧?也不是說一定要買高價球;你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目前較為合理價格的新球,譬如你訴求的是距離,你就可以買比較低價位但是全新的雙層球,而且建議相當一段時間都用同品牌的球,如此一來才知道到底是滷蛋害了你那桿短了五碼?還是滷蛋表面磨損造就你該停球時卻滾動太多?總之這是我的建議;雖然我也常常一洞就花了兩碗牛肉麵的錢,但是我還是會建議各位維持使用新球的習慣~
第五、Practice、Practice、Practice!練習、練習、再練習!通常推桿苦惱時不太會是方向性而是在於力道的掌握,很少看到球友推桿時偏差的苦惱大於力道的多寡,所以勤加練習是唯一精進你推桿掌控度最好的方法。一般人比較沒有機會常常上有提供練習推桿的地方練習,就算是練習場通常都是短、中、長桿的練習而沒有辦法練習推桿,更何況每一座球場的果嶺速度跟設計都不盡相同。坊間有很多練習果嶺可以購買,儘管現在有所謂的順逆草練習毯可以選擇,但是通常是長條形而沒有辦法選擇左右調整,所以我建議如果情況允許的話,可以買類似果嶺造型的練習毯來練,因為你可以選擇的方式會更多,而且角度可以自己調整,甚至可以因為傾斜的原因可以選擇從洞口的右沿或是左邊進行練習,這樣會讓你的手感慢慢習慣掌握,等下場後儘管前一兩洞可能還在習慣當天的速度,但是很快就應該可以上手,所以可以的話建議你買一塊練習毯在家裡多練吧。
還有建議下場時盡量養成自己抓推桿路線的習慣,我下場後通常只會問桿弟有關草紋的走向,至於抓左邊、右邊,上坡下坡我都喜歡自己來,除非是我自己有疑慮時才會詢問桿弟的意見,因為桿弟對你的推桿力道不一定熟悉,當速度跟坡度甚至是大轉角時常常是需要自己的想像力去執行的,所以我會建議;學習判斷自己的推桿路線吧。
再來就是練習的姿勢;我觀察很多球友都掌握了大肌肉運用也就是所謂用身體三角形的方式去推,但是很多人在實際推的時候肩膀卻是動也不動反而只有用手臂甚至是用手腕去推,這樣常常造成方向跑偏或是力道掌控不一的情形,我的建議是當你有機會在家裡看球賽時,請特別注意選手的推桿前置動作、以及推桿時的身體擺動方式,加以模仿後再試試看用他的方式去推,你會發現你的推桿穩定度會好上許多,這也就是為何有人喜歡用粗一點握把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利用粗的握把來抑制你的手腕動作,這個部分沒有訣竅;就是要自己去觀察跟練習實行,但是成效絕對很好。最後一點也就是我也常常在提醒自己的來作為這部分分享推桿的結尾;Never over never in。力道不夠絕對不可能有進的機會,短切如此;推桿也是如此,所以力道可以稍稍稍稍稍稍多一點點,畢竟才有機會不小心進去嘛.....
這是我的分享;也希望各位朋友們的不吝指教~感謝




文長 希望能給大家一些體認及討論 再次感謝 Caesar兄 願意分享他的心得 下台一鞠躬^^
軍火商米奇大大, 沒別的話說, 給您跟 Caesar 三個大大的讚!!!
請問像這類球桿,有辦法送回原廠整新嗎?還是坊間就有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