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個10多年前教過不少新手的教練,說一下看法讓大家參考(不代表所有教練)。
1. 球桿對新手很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燃起興趣,說不定球桿比教練的影響更大。
2. 價錢與好不好打根本沒有關係。選擇打擊面越大的越好,凹背越深越好,越輕的越好,硬度一般初學時都用R即可(男性),桿身品質先不管。
3. 以前我會去賣店挑700元左右的#7練習專用桿,真的很好打。有時候學生自己的球桿打不好時,換上那一種球桿都反而打得很好。連我自己都打得很順手。可惜那一種都只出單支,好像不容易買到整組。不過球技好了之後有一個參考的方向。不見得去買更貴的球桿就會更好。
4. 以上說的是鐵桿,至於木桿最少要有中價位以上。所以最好鐵木桿分開買,鐵桿價錢貴賤無關,好打為主。打一陣子之後(最好是破過百),才去依照鐵桿的感覺挑選木桿。讓感覺一致最重要。
(自言自語罷了)
steve_su wrote:
星級的差別不是軟硬...(恕刪)
感謝steve_su大提供的資訊。
原來那是抗扭力係數。20多年前打球沒那麼科學,幾乎沒人會提這個數值。
球桿在使用機械手臂往下揮時,桿面會因為受扭力而翻開,翻開的度數越小抗扭力就越強。
理論上來說,下桿力道強的人,適合使用抗扭力強的桿身。下桿力道輕柔的人,適合使用抗扭力弱的桿身。不過實務上,不要太軟也不要太強,在適當範圍哩,每個人會依個人習慣和感覺自動做出調整。
我前面說了,拿到5*的感想是:沒有黏球&送球的感覺。就是因為5*的抗扭力設計已超出正常人能體會的範圍。
打桌球的人應該最懂”黏球”、”切球”和”送球”。如果板子上面沒有膠皮或太硬薄(有如球桿的高抗扭力),就不容易做出上述的動作。
同樣的高球單差的人要打變化球時,如果球桿的抗扭力太高,也不容易控球。
另外我也說:初學時不必買品質太好的桿身,因為品質好的通常抗扭力也會強。值弱一些的球桿其實反而有助於初學時的體驗。
不用刻意花錢買高抗扭力的球桿。只要硬度選對了,通常它的抗扭係數都會落在正常的範圍內。太高的抗扭力,將來反而很難提升球技。
(自言自語罷了,非針對個人教學)